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单元,儿童
的短时记忆容量一般要小于成人。

小学儿童记忆的容量随着年龄的
增长而不断增长。

1、复述策略的发展
复述是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

与幼儿相比,小学儿童开始更多、更
有并行地使用复述策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复述的质
量不断增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试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

2、组织策略的发展
组织策略是指识记者在识记过程中,根据记忆材料不同的意义,将其组成各种类别,编入各种主题或组成其他形式,并根据记忆材
料间的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

无意记忆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记忆,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无须付出意志努力的记忆。

有意记忆是指有预定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记忆,记忆过程要依靠意志的努力。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无意记忆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学业任务逐渐增加的小学儿童来说,有意记忆将越来越
重要。

机械记忆是以对材料的单纯复习为基础的记忆,是逐字逐句的记忆,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联系。

意义记忆是以对
材料的理解为基础的记忆,它所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的、内部的联系。

小学儿童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都有很大的发展,两种记忆的效果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研究表明,在整个小学阶段,意义识记的效果远远优于机械记忆。

形象记忆是指对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或活动的形象的再现。

抽象记忆是指对概念等抽象材料的记忆。

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低年级小学儿童还是以形象记忆为主导。

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经验的增加,到小学高年级,抽象记忆逐渐取得优势。

当然,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理解、认识和监控。

对小学儿童而言,元记忆主要指儿童对记忆活动的过程、特点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自身能力等认识和了解。

小学儿童的元认知能力与幼儿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相比成人,这种元认知能力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研究表明,儿童对不同记忆反应难度差异的认识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的。

如一半以上的幼儿认为再认与回忆一样困难,小学一年级儿童中有56.25%认为再认容易。

在学习策略的掌握方面也是显示了儿童元记忆的发展。

研究表明,二年级儿童已经知道复述和分类是记忆的有效策略,但只是六年级儿童才知道分类策略比复述策略更有效,并更有经常地使用分类策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