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化学4月一模试题xx-xx海淀高三理综一模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1216I1271、纪录片《我在故宫修物》表现了物修复者穿越古今与百年之前的人进行对话的职业体验,让我们领略到历史与化的传承。
下列物修复和保护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BD 银器用除锈剂见新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古画水洗除尘木器表面擦拭烫蜡A、AB、B、D、D【答案】A【解析】【详解】A、银器表面锈蚀物成分大多数为氧化银、氯化银、硫化银等,除此外还常会有银合金里所含铜质的腐蚀产物。
对于锈层含较多绿锈的,可以考虑使用甲酸溶液,甲酸能有效的分解含铜矿化物,而对银不起作用;对于银器表面变色较深,锈层较厚重的,要考虑用电化学还原的方法处理,涉及到了化学变化,故A 符合题意;B、变形的金属香炉复原主要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使器物恢复原状,未涉及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古画水洗除尘是用羊毛排笔蘸温水淋于画上,等画完全浸透进水,在用毛巾蘸干画上的水分,如此进行多次,直到毛巾中挤出的水由污黄浑浊变得澄清透明为止,说明基本将画中的污渍清除干净,未涉及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木器表面擦拭烫蜡是蜂蜡本身的熔点很低,可以用吹风机对固体蜂蜡吹一会,会有稍微融化,此时把软化的蜂蜡大致涂到木头上,再用吹风机的热风吹涂好蜂蜡的木器,使蜂蜡融化,完全覆盖木器,然后用棉布把多余的蜂蜡擦掉,再用热风吹,使蜂蜡更好的渗入木头当中,未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点睛】本题把化学知识与生活中实际应用项结合,难度不大,关键理解化学变化应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
2、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碱性:NaH>LiHB、热稳定性:Na23>NaH3 、酸性:Hl4>H2S4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HI【答案】B【解析】【详解】A、元素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Li,则碱性:NaH>LiH,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3>NaH3,与元素周期律无关,故B符合题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l>S,则酸性:Hl4>H2S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不符合题意;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Br>I,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Br>HI,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需学生掌握金属性判据和非金属性判据。
金属性判据是①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难易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合物的碱性强弱等;非金属性判据①单质与氢气化合生成气体氢化物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②最高价氧化物的酸性强弱等。
据此解答。
3、下列实验沉淀的过程中,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BD 实验将NaH溶液滴入FeS4溶液将S2通入稀硝酸酸化的Bal2溶液将l2通入稀硝酸酸化的AgN3溶液将生石灰投入饱和Na23溶液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最终变为红褐色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A、AB、B、D、D【答案】D【解析】【详解】A、将NaH溶液滴入FeS4溶液中,发生反应:2NaH+FeS4=Fe(H)2↓+Na2S4,生成白色沉淀Fe(H)2,Fe(H)2不稳定,迅速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褐色的Fe(H)3,反应方程式为4Fe(H)2+2+2H2=4Fe(H)3,第二个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将S2通入稀硝酸酸化的Bal2溶液,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硝酸氧化为硫酸,硫酸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第二个反应为氧化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将l2通入稀硝酸酸化的AgN3溶液中,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l和Hl,Hl与AgN3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HN3,第一个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将生石灰投入饱和Na23溶液,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a(H)2,a(H)2与Na23溶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两个反应均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需学生掌握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有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为还原反应。
还需学生掌握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常见的氧化剂有2、l2、浓H2S4、浓稀HN3、酸性kn4、H22等,常见的还原剂有Fe2+、S2、I-、Fe、u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遇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据此解答。
4、辣椒素是影响辣椒辣味的活性成分的统称,其中一种分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18H27N3B、含有氧原子的官能团有3种、能发生加聚反应、水解反应D、该分子不存在顺反异构【答案】D【解析】【详解】辣椒素的分子式为18H27N3;含有氧原子的官能团有醚键、羟基、肽键3种;辣椒素中含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含有肽键能发生水解反应;与辣椒素中碳碳双键两端的碳原子相连的除两个氢原子外,另外两个原子团分别为和,两个原子团不相同,则存在顺反异构,故AB正确,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可发生取代、氧化反应,含有肽键,可发生水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5、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利用双催化剂u 和u2,在水溶液中用H原子将2高效还原为重要工业原料之一的甲醇,反应机理如下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2生成甲醇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B、催化剂u结合氢原子,催化剂u2结合含碳微粒、该催化过程中只涉及化学键的形成,未涉及化学键的断裂D、有可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获得甲醛等有机物【答案】【解析】【详解】A、有机反应中加氢或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2生成甲醇是通过了多步加氢,为还原反应,故A正确;B、根据题中反应机理图所示,催化剂u结合氢原子,催化剂u2结合含碳微粒,故B正确;、催化过程中有旧的原子团消失,说明有化学键的断裂,例如:2和H转化为H,故错误;D、根据反应机理图所示,中间步骤中有H2生成,如果调控反应条件可以在此步骤中得到甲醛,故D正确。
答案选。
6、三氯氢硅(SiHl3)是光伏产业的一种关键化学原料,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Si(s)+3Hl(g)SiHl3(g)+H2(g),同时还有其他副反应发生。
当反应体系的压强为0、05Pa时,分别改变进料比[n(Hl)∶n(Si)]和反应温度,二者对SiHl3产率影响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SiHl3的产率B、制备SiHl3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为450k,平衡常数:k(x)>k(y)>k(z)D、增加Hl的用量,SiHl3的产率一定会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A、Si(s)+3Hl(g)=SiHl3(g)+H2(g)的反应正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由于降低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则对应此反应降低压强平衡向逆向移动,SiHl3的产率会降低,故A 错误;B、如图所示,升高温度,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升高温度,SiHl3的产率会降低,则升温平衡向逆向移动,逆向为吸热反应,则正向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是一个定值,则温度为450k,平衡常数:k(x)=k(y)=k(z),故错误;D、如图所示,当n(Hl)∶n(Si)的进料比由1::1增大到3:1时,SiHl3的产率是增加的,当增大到6:1时,SiHl3的产率反而减小,故D错误。
答案选B。
7、某实验小组同学把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迅速投入热的浓硝酸中,发生剧烈反应,同时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
经查阅资料可知浓硝酸分解产生N2和2。
为了探究“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原因,该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序号实验I实验II 集气瓶中所盛气体2加热浓硝酸产生的气体现象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硝酸分解产生的V(N2):V(2)=1:1B、红棕色气体的产生表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能使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主要气体是氧气D、以上实验不能确定使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主要气体一定是N2【答案】D【解析】【详解】A、浓硝酸分解的方程式为4HN34N2↑+2↑+2H2,则V(N2):V(2)=4:1,故A错误;B、红棕色气体为N2,它的产生不能表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也可能是浓硝酸分解产生的,故B错误;、实验II中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氮和氧气,木炭在此混合气体中能迅速燃烧发出亮光,可能是氧气助燃的作用,也可能二氧化氮也具有助燃作用,故错误;D、根据的分析,浓硝酸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氮和氧气,木炭在此混合气体中能迅速燃烧发出亮光,可能是氧气助燃的作用,也可能二氧化氮也具有助燃作用,以上实验不能确定使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亮光的主要气体一定是N2,故D正确。
答案选D。
8、“点击化学”是指快速、高效连接分子的一类反应,例如铜催化的Huisgen环加成反应: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该反应设计、合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F并研究其水解反应。
合成线路如下图所示:已知:(1)化合物A的官能团是________。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关于B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利用质谱法可以鉴别B和 b、B可以发生氧化、取代、消去反应、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中含有碳碳三键 (4)B生成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种生成物X,分子式为3H6,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6)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7)为了探究连接基团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设计了单体k,其合成路线如下,写出H、I、的结构简式:H________I_______________ (8)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答案】(1)、醛基和溴原子(-H、-Br)(2)、取代反应(3)、ab(4)、(5)、(6)、(7)、(8)、(9)、(10)、或或【解析】【分析】本题为有机合成题。
由合成路线图可知,A生成B的反应为取代反应,B生成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根据信息提示可知生成D的反应为取代反应,D为,D与NaN3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结合题中E 的分子式可推知E为;由E经F生成G正推,再由G经F到E逆推,可推知F为或或,E生成F的反应为取代和加聚反应,F生成G的反应为水解反应;【详解】由合成路线图可知,A生成B的反应为取代反应,B生成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根据信息提示可知生成D的反应为取代反应,D 为,D与NaN3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结合题中E的分子式可推知E 为;由E经F生成G正推,再由G经F到E逆推,可推知F为或或,E生成F的反应为取代和加聚反应,F生成G的反应为水解反应;(1)化合物A的官能团是醛基和溴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