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张丽娜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张丽娜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分析本课内容属于高中政治新教材《经济生活》模块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部分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部分。

在第三课第一框引导学生了解了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和形形色色的消费行为后,本节课则进一步发掘背后支配消费行为的主观因素,并在对各种主要的消费心理与行为进行科学点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

学习以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2、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入手,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对同一消费现象发表不同的看法,通过合作探究生成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消费,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消费,养成合理健康的消费习惯,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这对学生的生活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这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目标之所在。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原则”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主要是因为有些学生认为艰苦奋斗精神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而且在今天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鼓励消费的背景下,再强调艰苦奋斗好象不合适宜,因此在理解和接受这一原则时会产生不同想法。

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也极易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因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①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②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③课前组织学生调查2.学生准备①课前预习;②课前消费调查;③课前搜集各种消费观的资料信息三、目标制定1、知识方面:识记消费心理的种类,学会评价各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

2、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节约、环保和绿色消费理念,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模式,养成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等消费习惯,培养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四、内容处理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入手,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对同一消费现象发表不同的看法,通过合作探究生成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过程设计1、情境导入(以生活中出现的“月光族”和“富翁”现象设置场景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即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但“月光族”、“负翁“现象频现,其中不乏高收入的白领阶层。

据有关媒体调查,生活中之所以这些现象,除了与收入有关外,还与他们不合理的消费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而消费行为是要受消费心理影响的,可见,影响人们消费的除了客观因素以外,还有消费心理等主观因素。

今天我们就从认识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入手,通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如何做到理性消费。

2、(推进新课)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板书)组织学生看书,简单的了解教材框架体系1、消费心理面面观(板书)幻灯片展示:情境(一)“足球明星—贝克汉姆”设置问题:1、是什么心理驱使小贝理这样的发型?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消费心理呢?2、你如何看待这种消费行为?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这是一种求异心理。

这种消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可以展示个性,有时还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如果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幻灯片展示)求异心里:特点、评价及态度情境(二)小明一家关于是否购买家庭轿车的场景爸爸:我的许多同事、朋友都买汽车了,咱也买一辆吧,现在流行自驾游,周末咱家也去风光一把。

小明:我同意,要买就买比小亮爸爸开的那辆还好的,看他还显摆。

妈妈:咱家离单位和学校都很近,用不着车,如果就为旅游买车不值得,再说现在油价越来越贵,别说买不起,就是买得起也养不起呀。

设置问题:1、爸爸、小明和妈妈都存在什么样的消费心理?2、你认为他们的消费心理是科学的吗?为什么?学生分三组分别讨论爸爸、小明和妈妈的消费心理学生讨论结果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分别进行总结:(1)爸爸的消费心理是一种从众心理。

跟风随大流,这种心理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

对于这种心理要做具体分析,主要看其是否从自身实际出发,是否有积极意义,如果盲目从众会带来浪费,是不可取的。

(幻灯片展示)从众心理:特点、评价及态度(2)小明的消费心理是一种攀比心理。

这种心理引发的行为会给自己、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不可取。

(幻灯片展示):攀比心理:特点、评价及态度(3)妈妈的消费心理是一种求实心理这种消费心理讲究实惠,使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往往要考虑多种因素。

如商品的价格、质量、服务、功能等因素,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

这种消费对自己和社会都有好处,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幻灯片展示):求实心理:特点、评价及态度(过渡)通过以上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影响消费行为的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其中有科学的,有非科学的,在生活消费中要做一名理智的消费者,必须坚持科学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2、做理智的消费者(板书)(幻灯片展示):小明:没钱买车,可以贷款买呀妈妈:我们还有十几万的房贷没还呢,再贷款买车,拿什么还?设置问题:请你为小明家是否应该买车提出消费建议学生回答略(幻灯片展示)小明奶奶的观点:买什么汽车,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应该存到银行里吃利息。

设置问题:你同意奶奶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贷款买车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是不合适的,因为这已经超过其经济承受能力,我们把这种超过其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叫做超前消费。

但是如果如奶奶所言,在家庭收入增加,经济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而不去消费,这种抑制消费的行为也是不可取得。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既不能节制消费,也不能过度消费,那应该如何消费呢?学生回答略(幻灯片展示)(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幻灯片展示)设置问题:提倡贷款消费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矛盾吗?为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量入为出的“入”既指当前收入,也包括未来预期收入,只要一个人当前的贷款数量不超过自己的偿还能力,他的消费就依然是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所以贷款消费与适度消费不矛盾。

(幻灯片展示)设置问题:如果小明家为了面子,跟风随大流买了汽车,结果会怎样?面对时尚和潮流的诱惑,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略(幻灯片展示)(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怎样做到理性消费?师生共读课本P21一段话,坚持“三个避免”过渡:我国早就禁止生产不可降解塑料袋、餐盒等,自今年6月1日起实施限塑令,国家为什么这样做呢?(幻灯片展示):情境(三)白色垃圾造成的污染讨论问题:白色垃圾的危害回答“在日常生活消费中,我们可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学生回答略(幻灯片展示)(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设置问题:什么是绿色消费?有哪些要求?(师生共读课本P22总结绿色消费的含义及特点)过渡:去年以来,世界出现了粮食危机,我国粮价也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在粮食危机面前,我们却依然能够看到许多与之不和谐的画面。

(幻灯片展示):情境(四)学生食堂浪费严重现象和西部山村的贫困状况图片设置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种现象?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尽管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逐渐的富裕起来,但是国家还不很发达,还有一些地区和家庭处于贫困状态,还有与你们一样的同龄人上不起学。

所以我们国家要富强起来,我们自身要取得一定的成就,必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幻灯片展示):(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六、学习评价1、巩固反馈在日常生活消费中,你是否受到过这些消费心理的影响?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你会怎么做?2、教学反思本课设计意在通过恰当的情景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达到教学目的,材料的选择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课堂气氛较为活跃,主体作用发挥较充分。

但因异校上课,对学生的实际能力估计不足,因而在某些环节的处理上还存在一些欠缺。

3、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影响人们消费的几种消费心理和几种科学的消费观。

知识结构如下:原因消费心理面面观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表现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树立正确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的消费观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做理智的消费者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4、实例探究[例1]目前,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具有仿效性和盲目性B.绿色消费是一种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不利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C.绿色消费是一种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的质量,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推广和提倡D.人们对绿色消费的崇尚具有从众性,不可能是基于对科学认识的统一性而引发的答案:C[例2]有位准备买汽车的消费者说“新车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车,开始贬值。

对我来说,汽车只是一种为我服务的工具,什么品牌无所谓,关键是质量要好,价格要实在。

”从消费心理角度看,这是一种()A.攀比心理B.求实心理C.适度消费D.盲目从众答案:B[例3]近几年来,青少年中肥胖者日益增多。

这主要表明()A. 生活消费必须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B. 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C. 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方式、观念,提高消费合理性D.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大吃大喝答案:C5、课余作业1、深入社会实际,写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2、撰写小论文:艰苦奋斗是不是已经过时、适度消费之我见等6、教学体会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

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