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曹刿论战》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篇古文,是本单元重点篇目,选文出自于《左传》,文章围绕“论战”“鄙”“远谋”关键词,通过人物对话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文章结构严谨,“简而有法”;生动刻画了曹刿这一爱国,军事才能卓越,深谋远虑的人物形象。
通过对本文学习来初步认识《左转》散文中叙事以及人物刻画的特点。
为实践新课标理念,课堂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在具体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主导,同时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科学练习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认识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战争中取
信于民的关键性作用。
⑵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2、能力目标:
(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2)对比衬托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技巧;
(3)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4)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情感价值观:战争胜负原因不只是武器装备,关键是民心向背。
三、教学方法:⑴合作,讨论,探究、激发阅读兴趣;
⑵课内与课外拓展结合,加强文学积累;
⑶课文学习与实践结合。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对话描写,对比衬托的手法以及文章详略。
本课教学难点:学习与实践结合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曹刿论战课次:第2课时教学时间:2019年12月教学对象:九年级授课人:魏宗菊
教学反思:本堂课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主导地位的体现,知识与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展现。
但容量较大,教学环节还要精炼。
在以后教学实践中还要多锤炼,让课堂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