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治疗比较

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治疗比较


抑制体内凝血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使凝血时间延长,阻止血栓形成; 对已形成的血栓只起到阻止滋长、蔓延和可预防肺栓塞及血栓再发的作 用 不能溶解和清除静脉瓣膜上的血栓物质,故不能预防
华法林
溶栓治疗 祛聚
通过激活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酶,起到溶解血栓的 作用
应用时最好是静脉尚未被血栓完全堵塞,使药液能及血栓完全接触,达 到消融目的
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
红色血栓
腹主动脉内血栓
血栓的分类
混合血栓 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主要部分(体部),呈红色及白色条纹层层相间,在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维颤动时,在左 心房可形成球形血栓是混合性血栓
透明血栓 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故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栓的分类
动脉血栓形成过程
➢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沉积

形成小丘,随之出现涡流
➢血小板继续沉积形成小梁

小梁周围有白细胞附着
➢ (白色血栓—血栓头)
➢小梁间形成纤维蛋白网

网眼中充满红细胞

(混合血栓—血栓体)
➢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滞

血液凝固

(红色血栓—血栓尾)
一种渐进性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正常
脂肪 条纹
Coagulation
血栓的分类
血栓形成 机制不同
白色 血栓
混合 血栓
红色 血栓
透明 血栓
血栓成分 不同
血栓的分类
白色血栓 发生于血流速度较快的部位(如动脉、心室)或血栓形成时血流较快的时期〔如静脉混合性血栓的起始部,即 延续性血栓的头部〕
红色血栓 发生在血流极度缓慢甚或停止之后,见于混合血栓逐渐增大阻塞管腔,局部血流停止后,往往构成延续性血栓 的尾部
对于某些广泛的急性近端患者(例如症状<14天,机体功能状态良好,预期生存期≥1年),如出血风险较小,且不具备经导管 溶栓的条件,建议可以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
—— 8推荐
的溶栓治疗
对所有患者,应进行快速的危险分层 明确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患者,推荐溶栓治疗 由于可能发生不可逆性休克,溶栓治疗应尽快实施 某些无低血压的高危患者,出血风险较小时可溶栓 大部分患者,不推荐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取决于严重程度、预后及出血风险评估
动脉血栓治疗
急性肢体缺血的患者(存在血栓形成) 普通肝素抗凝治疗 长期服用华法林预防 慢性肢体缺血、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无血栓形成) 只选用抗血小板治疗 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 首选华法林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不推荐肝素治疗
动脉血栓的预防
二级预防目的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发生破裂 使用有效抗栓药物,防止在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一级预防目的 控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药物预防方法 服用有效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血栓增大:沿静脉向近端延伸
血栓脱落: 肺栓塞
静脉血栓的治疗
静脉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及红细胞组成,首选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药物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华法林 ➢新型抗凝药物
静脉血栓栓塞 =
脱落是肺栓塞主要原因
肺栓塞致严重呼吸循环障碍 21
一般治疗 抗凝治疗
的治疗
抬高患肢、急性期卧床,严禁患肢按摩
静脉血栓形成机制
静脉 (低流速)
➢静脉管腔大,压力低,血液流速慢,剪切应力小,血小板不易聚集 ➢易于接触激活,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形成的血栓血小板成分相对少 ➢主要由纤维蛋白及红细胞组成-红血栓为主
静脉血栓的形成过程 瘀血:大多数静脉血栓是在血流缓慢和血流紊乱的 区域形成 血栓形成:凝血激活,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形成
抗凝治疗
大部分患者使用抗凝治疗 普通肝素静点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随后长期治疗中选用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
➢ 第1天内加用华法林,初始剂量为3.0-5.0日(大于75岁和出血的高危患者可从2.5开始) ➢ 及需至少重叠应用4-5天,当连续两天测定的大于2.0时,即可停止使用,单独口服华法林治疗
纤维 斑块
粥样硬 化斑块
年龄增长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
下肢急性缺血 坏死
脑梗死 短暂脑缺血发作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凝治疗
➢血栓为非闭塞性 ➢血栓成分为以血小板为主 的白色血栓,纤维蛋白较少
➢溶栓无效
➢血栓完全闭塞冠状 动脉
➢血栓成分是纤维蛋 白丰富的红色血栓
➢溶栓效果好
病程中如有侧支循环建立,疗效则明显降低
尿激酶 链激酶
的溶栓治疗
适应证
新发生的大面积髂股静脉患者,尽管经足量肝素治疗仍存在因静脉闭塞继发肢体坏疽危险的患者
溶栓治疗方法
髂股静脉 ,症状<14天,机体功能状态良好,预期生存时间≥1年,如出血风险较低,且医院技术水平等条件允许,建议进行经 静脉导管溶栓
➢首选低分子肝素 ➢溶栓或治疗的患者仍推 荐使用普通肝素
➢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的 作用很小,主要用于大面 积前壁心梗、严重心力衰 竭、存在心脏血栓或血栓 栓塞病史的高危患者
动脉血栓治疗
慢性肢体缺血或稳定性冠心病只推荐抗血小板治疗,不推荐使用抗凝药物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时可以溶栓或抗凝
急性动脉血栓或栓塞后会出现继发血栓(红血栓),因此抗凝是预防纤维蛋白沉积的辅助治疗
动脉血栓以白血栓为主 静脉血栓以红血栓为主
血栓的分类
镜下
白血栓
主要由许多聚集呈珊瑚状的血小 板小梁构成, 表面有许多中性粒 细胞粘附
肉眼
呈灰白色,表面粗糙有波纹 质硬,及血管壁连接紧密
பைடு நூலகம்红血栓
纤维网眼内充满如正常 血液分布的血细胞
呈暗红色,新鲜血栓湿润 有弹性,陈旧血栓干燥, 易碎,失去弹性
血栓的分类
混合血栓: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网.网中充满白、红细胞
血管腔内透明血栓
动脉血栓形成机制
动脉 (高流速)
➢动脉管腔窄,压力高,血液流速快,剪切力高,血小板容易聚集,故易形成血小板血栓 ➢动脉系统凝血瀑布的启动以管壁损伤释放组织因子为主要原因,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主要是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组成(白血栓)
动脉血栓与静脉血栓治疗比较
血栓的定义 血栓是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的无结构团块
血栓形成条件
➢心、血管内膜受损
➢血流状态的改变 ➢(速度、方向)
➢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栓的好发部位
Arterial
血栓的分类 Thrombosis
发生 部位 不同
Venous
Platelets and coagula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