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
民族自治模式
历史上奥匈帝国的米利 特制度(millet system)
下, 非穆斯林社区可以在
宗教和文化上享有某种 瑞士、 南斯拉夫、 捷克、 苏联、 中
国、 塞浦路斯、
印度、 菲律宾、 加拿大、 美国、 意大利、 德国、
地方性自治 (或称为地域 性自治)
非地方性自 治( 或称为 人的自治、 功能型自治)
列宁与民族自决权
进入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少数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美国家的殖民统 治和民族侵略,使世界上形成了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这种局面不但使得民族 自决由少数几个国家的问题变成了世界范围的问题,而且也使得民族自决权由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口号演变为反对帝国主义的有力武器。针对帝国主义的 侵略和民族压迫,列宁曾鲜明地指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 权,即在政治上从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具体说来,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就 是有鼓动分离的充分自由,以及由要求分离的民族通过全民投票来决定分离问 题。因此,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要求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它只是反 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
1929.1
通过前一阶段的探索,中共逐步接纳并开始 使用民族自决的概念。
1930.9
中共各级代表在上海召开会议,提议建立中华苏维埃 政府,代表们提出了十项重要的政治计划,其中第五 项是承认少数民族具有民族自决和民族独立权。
探索 阶段
“中华苏维埃政权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民族
自决权,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
1
中共:从民族自决到 民族自治的探索与实 践 不教条于民族实践理 论,坚持理论与实际 结合,并在实践中创 新
2
民族自决权新议 真正的民族自决应是 政治、 经济、 文化 的“三重自决”。
3
坚持民族区域自 治政策,维护少 数民族的真正权 利,正确处理国 内民族问题,与 分裂活动坚决斗 争
Thank you
中共民族政策的创 新阶段 (1945-1949)
1945年提出和平 建国 1947年内蒙古自 治区成立 1949年《共同纲 领》
从主张民族自决转变到民族区域自治, 中共不断探索并成功构建了符合 国情的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适当模式。
早期
早期文件中未直接提及民族自决权,而是使用了“民主 自治”、“自由联邦”等提法,简单地以苏联的民族分 立和联邦制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纲领。
克里米亚公 投的背后
非法的“民族自决”成了大国实现地缘政治最好的手段
正确理解民族自决权
为什么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自决权长期获得广泛的 国际支持--哪怕他们采取了堪称恐怖的极端方式, 而库尔德人却无此幸运?为什么孟加拉人、东帝汶 人可以独立建国,克什米尔人、锡克人、阿萨姆人 却不可以?为什么前苏联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均获 得了主权独立,而独立愿望更加强烈的车臣人、鞑 靼人、阿布哈兹人和奥塞梯人却无从独立?为什么 弹丸之地瑙鲁、摩纳哥、格林纳达早已成为国际公 论的“主权独立国家”,同样有此宏愿的科索沃,却 得不到足够的国际承认?……
探索 阶段
1922年
1923年
“统一的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三部实行 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
“西藏、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和中国本部的 关系由各该民族自决。”。
中共六大决议案提出“统一中国,承认民
1928.7
族自决权”。
《 中国共产党红四方面军党部“共产党宣言”》 中提出:“统一中国,承认满、蒙、回、藏、苗、 瑶各民族的自决权。”
程度的自治; 芬兰、 瑞典 及挪威的萨米人成立的
民选的萨米国会, 负责民
族事务;荷兰、 比利时、 奥地利、 黎巴嫩、 马来 西亚、 斐济等国家, 基于
丹麦、西班牙、
英国、 哥伦比亚、 尼加拉瓜等
语言、 族群、 宗教的差
异而推动协合式政体自 治体制, 也属于人的、 功 能型自治。。
zzzzzzzzz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
1931
自己成立独立的国家的权利。蒙古、回、藏、苗、 黎、高丽人等,凡是居住在中国的地域的,他们 有完全自决权;加入或脱离中国苏维埃联邦,或
建立自己的自治区域;中国苏维埃政权在现在要
努力帮助这些弱小民族脱离帝国主义、国民党、 军阀王公、喇嘛、土司的压迫统治而得到完全自 主”。 这体现了中共对民族自决的理解和接纳,也是 中共对自身民族政策最全面的一次阐述。
1982
1949
抗战胜利到新中国建立期间, 中共民 族政策的变化出现两个趋势: 一个 Sui Tang 趋势是淡化民族自决的提法, 最终放 弃联邦制建国方案;另一个趋势是扩 大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 最终确定在 单一制国家内,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解 决民族问题。
1940年代以前,接受列宁思想和共产国际决定,以民族自决为处 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方案。抗日战争期间, 淡化民族自决观念。 树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 Sui Tang 共同纲领独创性地规定在全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 成立后,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 地位。 1980年代,第四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先后颁行,使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得以加强,民族地区经济、 政治、 文 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创立并实施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条件。 从主张民族自决转变到民族区域自治, 中共不断探索并成功构 建了符合国情的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适当模式。 不仅成功地 解决了中国国内的民族问题,也为世界上其他多民族国家处理 本国民族问题树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
正确理解民族自决权
民族自决≠民族分离
“民族自决”对二战后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 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帝国主义时代, 列宁把“民 族自决权”称为“分离权”, 旨在用民族分离的手段打 破帝国主义殖民枷锁, 实现全世界无产者的自由联合。 在非殖民化的今天, 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民族自决”旗 号, 推行新殖民主义, 散布民族自决权高于国家主权, 甚至怂恿和支持主权国家的民族分裂分子, 肢解主权国 家, 这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世界各族人民爱好 和平的愿望, 其本质是民族分裂主义, 并不是为少数 民族服务的, 而是某些政治“精英”实现其不可告人的 政治目的的手段, 他们为了个人私利而牺牲国家和民族 的利益, 我们要看清其本质, 揭露其阴谋, 坚决反对 各种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
很显然,列宁所提倡的民族自决权具有以下特 点:其一,它是针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民族压迫 政策而提出的,它要求各被压迫民族应为摆脱 外来统治而斗争。从这一角度出发,民族自决 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建立自己 民族国家的权利。因此,它的前提条件是存在 民族压迫,只有这样民族自决才成为“反对一 切民族压迫的彻底表现”。其二,承认民族自 决,并不等于在任何情况都支持民族分离或成 立小国的要求。
主讲人:黄莹
目 录
“民族自决”与“民族自治”名词解释
中共从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的探索
正确理解民族自决权
反思
民族自决
民族自决指各民族有权不受外界压力、自由地决定本 民族政治地位和追求本民族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进 步与发展的权利。
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中, 民族自决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主权, 即进行民 族独立斗争, 向外争取政治独立权, 自主决定本民族的政治地位。或单 独建立民族国家, 或与其他民族联合建立多民族基础上的民族国家, 这 是它的第一层意思; 当然, 在进行独立斗争中, 民族自决的另一要义也 不容忽视。这就是对民族内部的人权, 即各民族有权利对本民族的经 济、文化和社会进步, 按照民族意愿发展, 这是民族内部事务。
1941
1945
抗战胜利,中共提出民主建国,在各革命阶级和自 由民族联合的基础上建立新民主主义联合政府。在 联合政府的领导下,少数民族拥有自治权,实行民 族自治与区域自治。
创新 阶段
1947
中共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付诸实践,内蒙古自治区成 立。这标志着中共第一次在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础,由少数民族建立属于自己的 政权。 1947年4月27日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内蒙古自 治政府施政纲领》,对自治区政府的性质、目标、与中 央政府的关系,自治区内的自治权利、政治组织、经济 生产、财政税收、宗教信仰、民族武装、教育、干部培 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标志 着中共的民族政策趋于成熟和系统。 建国前夕,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 对中共的民族政策做了明确阐述:“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 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由 此中共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也从党的政策主张上升为国家 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成为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的行动准则。
1938
转变 “允许蒙、回、藏、苗、瑶、彝、番各民族与汉族有 阶段
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 之权,同时与汉族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中共民族政策开始转变 原因?
“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回、藏、苗、夷、番等) 为统一力量,共同抗日图存。” 为此, 允许少数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 在共同对日原则之 下, 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 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 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 当地政府须设置由当地少 数民族的人员组成的机构, 管理和他们有关事务, 调节各族 间的关系; 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 习惯; 纠正存在 着的大汉族主义。 中共在陕甘宁边区进行试点,在《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 领 》中提出:“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 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自 治区。”此后在甘肃正宁县建立了回族自治乡,在内蒙 古城川建立了蒙古族自治区,并推行一系列民族政策, 这些政策已具有民族区域自治的雏形,是中共真正将民 族自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民族政策 的成果。
中共民族政策的探 索阶段 (1921-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