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青岛版二下数学: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新青岛版二下数学: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克、千克、吨的认识》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是:认识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能够正确使用。

教材分析:单元是本学期的第一个单元,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

由于克、千克、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本单元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三者的不同。

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信息窗呈现的是四个小朋友正在翻阅百科全书,了解动物知识的情境。

通过阅读,他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狗大约重1千克”“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等知识,从而引出问题: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让学生先来估计一下,进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称一称,比一比,了解克、千克和吨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吨的认识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克、千克
2、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天平、砝码、教学挂图以及一些带包装的常见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你们看,四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他们正在看《动物趣闻》呢!让我们和他们一切去了解一下动物的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
(一)观察:
1、他们从书中了解了哪些关于动物的知识?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新授: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
1、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估计一下。

(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3、用天平演示操作,认识1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

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克作单位?
(扩展学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


4、拿出自己准备的较轻的物品,自己掂一掂,估计一下它有多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最后,再称一称,验证一下。

5、如果物品比较重,我们还用克作单位吗?
出示问题:1千克有多重?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

(估计:1暖瓶水约重1千克;两袋盐重1千克……)
7、认识1千克:
(出示小博士的话: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又叫1公斤。

千克用“kg”表示。


8、克与千克是什么关系呢?
1千克=1000克
9、哪些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全班交流)
10、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小组内交流)
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
三、巩固与应用:
1、看图说说这些物品有多重?(自主练习1)
(引导学生学会看秤和物品包装袋上的质量标记。


2、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自主练习3)
(注意让学生先通过掂一掂估计一下,再动手称一称。

小组合作进行活动。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两个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回家后找一找,掂一掂,看看我们的生活中常用物品有多重?都有哪些物品分别用它们作单位?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板书设计:
认识克与千克
克 g 千克 kg
1千克=1000克
教学反思:学生对克、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并不太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进一步加强练习与巩固,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两个单位的使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吨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克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克=4千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

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
(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


2、出示小博士的话:1000千克就是1吨。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用“t”表示。

1吨=1000千克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
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
学生自己完成练习
同位互相你问我答。

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6
指名说说图意
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
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
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
自己试着填一填
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
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作业: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吨作为一个质量单位对学生而言非常的陌生,他们没有感性的认识,只知道表示很重很重的物品时可以用吨来表示。

教学时借助一袋大米来学生来搬一搬,亲身感受25千克有多重,以此帮助学生感知一吨的重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8
挂图:认识这几种球吗?
说说它们分别是多重?哪种球最重?哪种球最轻?排球比篮球轻多少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自主练习9
小组竞赛,开火车
要求:书写端正,速度快,正确率高
3、自主练习10
自己完成,同位互相检查,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全班交流: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
4、自主练习11
出示挂图:一个超市的粮食专柜
今天有什么粮食?价格分别是多少?(注意特价大米,理解“限买”)
买4千克绿豆需要多少钱?
买5千克大米,你想怎么买?需要多少钱?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自主练习1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课外调查情况
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6、自主练习13
师生、生生做游戏:猜体重
7、你知道吗?
出示小知识,自己读一读。

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8、小常识: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学生交流: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在哪儿见过的?一般用它称什么物品?……
三、小结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学生对三个质量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这还不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必须加强学生的平日运用,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它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3页。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小食品及蔬菜、水果,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今天我们准备了这么多东西,我们把它们整理一下,开个小超市,怎么样?
师生动手整理
聘请超市小营业员
二、我学会了吗?
1、小超市开业了!先请我们的营业员来介绍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点放在物品的质量)
2、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重1千克?
(估计后,可以称一下进行验证。


3、你喜欢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

10个、20个……200个呢?
5、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学反思: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了学到的知识,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效果较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