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的艺术ppt课件十三

语言的艺术ppt课件十三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
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
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
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 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梳理]
课程内容
知识精要
1.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 意思的那个词语。
2.生动: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 一、选词:准 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确、生动 3.选词的其他要求: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形象生 动。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 【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 张元 ,宋代爱国词人。
万古只青天,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典例·探究]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 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考点·聚焦] 本节内容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炼字”“炼句”这个考点。赏析诗歌 的语言是高考考查内容之一,而“炼字”属于赏析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因 此要加以重视。 “炼字”指锤炼词语,即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帖、 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 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上一页
返回பைடு நூலகம்页
下一页
【解析】 本题从炼字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找到要比较的内容, 即比较原诗颈联中的“健”“明”和题干中的“弱”“昏”哪两个字效果比较 好。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每组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区别。用“健”“明”,诗句 的意思是虽然时过三十年,但“我”的手臂还很强健,目光依旧敏锐,还具有冲 锋陷阵的能力,表达了作者虽老之将至,但犹存报国之念。“臂弱”“眼昏”表 明作者年事已高;“尚嫌”“犹识”话锋一转,强调“我”虽已年老,但拉弓射 箭臂力不减,仍能辨识阵云,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精神。在本诗中,不管用哪 两个字,都能表达作者杀敌报国之心。答题时一定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作 具体分析。
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
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
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
不禁拍掌称妙。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 “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 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 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 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 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 力,真是一字生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 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 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 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 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炼句”指锤炼诗句,试题中通常要求对指定的诗句进行赏析。前人论诗有 “句乃诗之眼”之说,名篇之中不可没有格外精警动人的佳句。如我们所熟悉的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 一点通”,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等。
4.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 语,恰当使用修饰词语,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简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
二、炼 句:简 洁、连贯
2.连贯:上下文一个中心,上下句意思要统 一衔接,前后要相互照应。 3.在文学写作中选择句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 种句式之间的关系: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