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概论》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全科医学概论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Practice总学时:36学时(理论课:36学时;实习课:0学时)学分:2.0学分自主学习:8学时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法语)、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等专业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实习作业(20%)全科医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医学理念与医疗服务模式。
它是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医学专科。
它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与群体保健融为一体。
全科医学是临床二级学科。
《全科医学概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系统阐述全科医学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和独特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围、以问题为导向、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全科医疗质量与全科医疗资源管理;以及常见健康问题的全科医学处理等。
通过教学与学习,为医学生毕业后接受全科医生规化培养、将来成为全科医生奠定理论基础。
按照教学计划,《全科医学概论》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习课6学时。
概述目的要求:一、掌握1.全科医学的定义及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2.全科医疗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3.全科医生的定义及其性质。
二、熟悉1. 全科医学的目的、研究对象、产生的基础。
2. 全科医学和有关领域学科的关系。
3. 全科医疗专科的服务对象。
4. 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
5. 全科医生的素质、角色和任务。
6. 全科医生与通科医生及其它专科医生的区别。
7. 世界全科医学发展现状。
8. 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三、了解全科医学的发展史;全科医生的知识结构;全科医生的教育和培训;全科医学的使命;全科医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医学模式的转化;医学的目标。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
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容:一、基本概念: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全科医生。
二、主要教学容(一)理论课1. 医学应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为目标。
2. 全科医学、全科医疗和全科医生。
3. 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4. 全科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5. 全科医学发展简史。
6. 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
7. 卫生改革赋予全科医学的使命。
(二)自主学习1. 医学与人文精神。
2. 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人文精神。
3. 医学人文素质的具体要求。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目的要求:一、掌握1.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与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的区别。
2. 全科医师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
3. 全科医疗的问诊方式。
二、熟悉1. 健康信念模型与就医行为。
2.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交流。
三、了解1. 医师的关注中心。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
教学容:一、基本概念:疾病、病患、患病、健康信念模型、就医行为。
二、主要教学容1. 医师的关注中心。
2. 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的涵,生物医学模式的优越性和缺陷。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的涵。
4. 全科医师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
5. 全科医疗的问诊方式。
6. 健康信念模型与就医行为。
7.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交流。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目的要求:一、掌握1. 家庭的定义、类型,家庭的在结构。
2. 家庭照顾中的三级预防,家庭生活周期,家庭访视。
3. 家庭评估。
4. 家庭压力事件和危机。
二、熟悉1. 家庭的功能,家庭对健康的影响。
2. 临终关怀。
3. 家系图、家庭圈、ECO-MAP及运用。
4. 家庭治疗。
三、了解1. 家庭生活周期各期面临的主要健康相关问题。
2. 家庭对健康影响的可能机制。
3. 医院和家庭卫生服务的转换,家庭外资源。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容:一、基本概念:家庭,家庭结构,角色期待,角色冲突,家庭沟通,家庭访视,家庭评估,家系图,家庭圈,家庭压力事件,家庭危机,家庭治疗。
二、主要教学容(一)理论课1. 家庭医学理念:家庭的定义,家庭的功能,家庭的功能,家庭对健康的影响。
2.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家庭照顾中的三级预防,家庭生活周期的照顾,家庭访视,临终关怀。
3. 家庭评估:家庭评估的基本资料,家庭评估。
4. 家庭治疗:家庭压力与危机,家庭治疗。
(二)自主学习1. 家庭生活周期各期面临的主要健康相关问题。
2. 家庭资源。
3. 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及应用。
以社区为围的健康照顾目的要求:一、掌握1. 社区的定义及其五要素。
2. 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
3. 社区诊断概念。
二、熟悉1. 社区医学。
2.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
3. 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健康照顾系统对健康的影响。
4. 社区调查。
三、了解1. 社区与健康的关系。
2. 社区卫生服务。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
教学容:一、基本概念:社区、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社区诊断。
二、主要教学容(一)理论课1. 社区医学:社区、社区医学、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
2. 影响社区人群健康的因素。
3. 社区诊断:社区诊断概念、社区调查。
(二)自主学习1. 社区卫生服务。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目的要求:一、掌握1.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的涵及意义。
2. 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策略。
3. 全科医生以问题为导向的处理原则。
二、熟悉1. 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特点。
2. 以问题为导向的个体健康照顾。
3. 以问题为导向的群体健康照顾。
4. 常见的健康问题。
5. 常见健康问题的诊断策略。
6. 全科医生在实施以问题为导向健康照顾中的优势。
三、了解1. 以问题为导向的哲学思考。
2.以问题为导向的全科医疗强调对疾病根本问题的诊断。
3. 全科医生应掌握的问题诊断与处理技能。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
教学容:一、基本概念: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
二、主要教学容1. 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的意义。
2. 常见健康问题的特点。
3. 以问题为导向的个体健康照顾。
4. 以问题为导向的群体健康照顾。
5. 以问题为导向的哲学思考。
6. 常见健康问题及其诊断策略与处理原则。
7. 全科医生应积极探究问题的根源及解决对策。
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目的要求:一、掌握1. 临床预防的概念与意义。
2. 三级预防原则与策略。
3. 临床预防的一般原则。
4. 临床预防医学服务的主要容。
二、熟悉1. 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观念。
2. 全科医生的预防医学优势。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职责和任务。
4 . 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
5. 全科医生在居民自我保健中的作用。
三、了解1. 以预防为先导的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
教学容:一、基本概念:临床预防、健康咨询、自我保健。
二、主要教学容1. 以预防为先导的服务概述。
2. 社区人群疾病预防与控制。
3. 临床预防医学服务。
4. 自我保健组织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5. 全科医生在居民自我保健中的作用。
6. 以预防为先导的高血压病社区综合防治。
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目的要求:一、掌握1. 健康档案的概念。
2.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目的。
3.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档案记录方式(POMR)。
4. SOAP。
二、熟悉。
1. 个人健康档案。
2. 家庭健康档案。
3. 社区健康档案。
4.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三、了解1. 计算机在健康档案管理中作用。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自主学习2学时教学容:一、基本概念:健康档案、POMR、SOAP二、主要教学容(一)理论课1. 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目的。
2. 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容: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
3.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4. 计算机在健康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1. 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目的要求:一、掌握1. 医患关系的定义。
2. 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3.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4.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
二、熟悉1. 医患关系的决定因素。
2. 医生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性。
3. 沟通的技巧。
4. 沟通的评估。
三、了解1. 需要特别沟通的病人。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
教学容:一、基本概念:医患关系、医师权威式模式、病人自主式模式、医师及病人道德模式、沟通。
二、主要教学容1. 医患关系及其基础:医患关系定义、医患关系的模式、医患关系的决定因素。
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 医生与病人沟通的重要性。
4. 沟通的技巧。
5. 沟通的评估。
6. 需要特别沟通的病人。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学处理目的要求:一、掌握1.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2. 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三级预防。
二、熟悉1. 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管理及家庭保健。
2. 心、脑血管疾病专科治疗前全科医师的职责。
3. 心、脑血管疾病专科治疗后前全科医师的职责。
4.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5.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康复医疗。
6.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周期性健康体检。
三、了解1.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
教学容:一、基本概念:病人教育、周期性健康体检。
二、主要教学容1. 心、脑血管疾病的全科医疗及家庭保健。
2.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3.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
4. 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三级预防。
5. 心、脑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全科医师的职责。
6. 心、脑血管疾病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康复医疗。
社区急症的全科医学处理目的要求:一、掌握1. 社区急症的定义。
1. 常见社区急症的分类及成因。
2. 社区急症的处理原则。
3. 现场急救的定义及原则。
4. 院外BLS常用的复方法。
二、熟悉1. 常用急救方法,包括心肺复、急性冠脉综合征、休克的现场急救等。
2. 社区急症的转诊指征。
3. 重危病人的运送方式。
4 社区常见急症的预防。
三、了解1. 社区诊所处理急症的基本装备及医务人员的训练。
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
教学容:一、基本概念:社区急症、现场急救。
二、主要教学容1. 社区急症概述。
2. 现场急救。
3. 转诊和运输。
4. 社区急症的防和健康管理。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操作目的要求:1.熟悉健康档案在全科医疗中的应用。
2.熟悉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的基本容。
3.掌握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应用。
学时安排:3学时。
实习要点:1.国家卫生部制订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
2.2人1组,要求互为对方建立1份个人健康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