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课堂PPT)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课堂PPT)

6
请诊断以上案例: (1)该儿童发生了哪方面的心理问题?请归纳其主
要症状? (2)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一问
题?
7
教学目标与重点
目标: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等概念; 熟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维护和增
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措施。
重点: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2、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行为的矫
14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 保健-P98
15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1、遗传因素 人的许多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影响;许多遗传病都存在智力缺陷 2、胎内环境 不良的胎内环境造成的某些素质缺陷可成为儿童心理发育的障碍 3、脑损伤或疾病 分娩中的脑损伤、脑外伤及脑瘤、传染性脑疾病等使脑细胞受损 4、生长发育迟缓 发育过于迟缓,水平过低,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教育态度和方式 不合理、不正确,易使儿童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
师幼关系 直接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粗暴的态度易导致儿童紧张、胆怯, 学前儿童的某些心理问题与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同伴关系 不良的同伴关系,容易产生独占、攻击、粗暴或胆怯、孤独、
3
案例3
琪琪和妈妈去逛商店,琪琪很喜欢柜台 上的芭比娃娃,妈妈出于各种原因没有买, 此时的琪琪就开始哭闹、尖叫、在地上打 滚、用头撞墙、撕东西、扯自己的头发等 行为。
4
案例4
某幼儿入睡不久,突然哭喊出声,坐起, 两眼直视,表情恐惧,叫他则不予理睬。醒 后完全遗忘。
5
案例5
东东,6岁,上幼儿园大班。自幼就调皮好 动,爱上窜下跳,经常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上幼儿园后,老师发现他一刻也闲不住,行为 较为冲动,经常冒冒失失。他不能专心致志听 老师上课,经常乱讲话、乱走动,回答老师的 提问,更是答非所问。即使是做自己喜欢的事, 如看动画片,他也很难控制自己。
第 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
1
案例1
小强,6岁,上幼儿园大班。人长得很结 实,在幼儿园里,他好强霸道,经常欺负其 他小朋友:不是用手推、抓旁边的同学,就 是用东西打别人,要么就用彩笔涂脏他人的 图画册。老师批评后,暂时收敛一点,但很 快又旧态复发,小朋友很讨厌他,老师也感 头疼。
2
案例2
幼儿园小班里转来了一个新娃娃,小王 老师把他介绍给小朋友时,大家表现出了 极大的热情,纷纷表达自己对新朋友的友 好,但却不见这个小娃娃说话。最后在老 师的鼓励下,新娃娃开口了“我…… 我……你……们……好……”。原来新娃娃 有口吃的毛病,小朋友一下子哄笑起来, 学着样子“我……”。
2、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就是指一个人在情绪、观念、行为、兴趣、个性 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失调,亦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11
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意义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意义
加强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工作,是维护和增进婴幼 儿心理健康乃至人一生健康的重要保证
婴幼儿年龄尚小,经验与能力都很欠缺,而且也极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 现代社会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 ,婴幼儿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
16
一、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心理因素
1、气质与性格 托马斯等把儿童的气质分成三种类型:易养型、难养型、兴奋
缓慢型。难养型儿童更易产生攻击行为、焦虑、敌意等
性格内向、胆小——惧怕、沉默;外向、暴躁——攻击、发脾气
2、需要与动机 合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导致问题行为
3、情绪
5、性格乐观开朗 具有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积极主动、独立性较
强,谦虚、诚实、勇敢、热情、慷慨等性格特征
6、自我意识良好 能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在
他们身上积极的肯定的自我观念占优势
13
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认知发展 学前期是感知觉发展的主要时期 (二)语言发展 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标志之一 (三)情绪发展 具有重大的影响 (四)个性及社会性发展
不良的家庭氛围,儿童心理压力大,没有安全感,容易 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不讲礼貌
父母吵闹——行为紊乱、夜惊、梦魇、遗尿症
父母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与行为
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较高相关 父母的心理障碍会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往往从父母那里模 仿到不健康的性格、行为习惯
(二)学前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的内容
1、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 2、加强各种心理保健措施,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3、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
12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 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认知方面一般表现出想象力丰富、好
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动手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较强
治与预防
8
内容结构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保健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鉴别 第四节 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与矫治
9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 一般问题
10
一、心理卫生的概念-P93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持和增进人们的心理 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以及矫治各种不健康心理的心 理学原则、方法和措施。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没有临床症状,身心都符合正常发展标准,具 有良好适应性并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动机冲突若不及时和妥善地解决,就会造成强烈的情绪波动 消极情绪容易导致儿童心理异常和障碍。焦虑和恐惧影响比较明显
4、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个性的健全发展
17
(三)社会因素
1、家庭
家庭结构 不健全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心理有着消极的影响
家庭氛围 家长素质
父母离异——孤僻、自卑、胆怯、冷漠 自虐、撒谎、多动、讲脏话
2、情绪稳定愉快 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具有爱心和同情心。积极
情感总是多于消极情感,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心境, 没有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安感
3、人际关系和谐 乐于与人交往,合群、能与他人友好相处
4、行为统一协调 心理和行为是协调一致的。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
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的反应,具有 与大多数同龄儿童基本相符的行为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