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史学史

西方史学史

古典史学的传统1求真探索的精神2人文主义的观念3宽宏的历史眼观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重视史著的文字表述与史家的自身修养局限:1英雄史观;2循环史观,倒退史观;3时间概念不清晰希腊化时代通常指公元前334年到公元30年之间的这一历史时期。

是希腊与其他各地经济、文化广泛交流的时代。

从社会经济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奴隶制度在地中海东部和亚洲西部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从文化上看,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广阔的空间传播并与当地文化融合的文化交流过程。

希腊化时代的主要国家有托尔密、塞琉西、马其顿、希腊和帕加马等。

信仰冲突与历史论战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出现的一场与信仰冲突密切相关的历史论战,论战首发于路德派弗拉西阿斯牵头集体编写《马格德堡世纪史》,天主教营垒的则以巴洛尼阿斯撰写《教会编年史》作相应的回击,后经加索朋,最后在天主教徒,人文主义者萨皮的《特伦特宗教会议史》那里,以新教的胜利而告终,由于这场论战的双方——新旧教派都企图以历史为武器攻击对方的谬误,表明自己的观点,因而使研究历史之风盛行起来,并确认“真实才是真理”判断真实的标准由《圣经》转向历史事实,故论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史学的发展。

博学时代主要指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早期,在这个时代里,西方史学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在考证方法方面:表现在历史学家对整理、编纂史料表现出了空前的兴趣,使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在已有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称这一时代为博学时代,也称“后人文主义史学”时代。

博学史学博学时代的西方史学,由于宗教改革论战的需要和宗教改革带来的社会、政治动荡,催生了对史料的深入研究和考证,从而使历史学的辅助学科随之进一步发展起来,如:年代学,世系学,古文字学,故文书学,古钱币学,铭文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的研究十分繁荣,以至被称为“博学史学”也称“后人文主义史学”。

人文主义史学的特征人文主义时期史学最基本的特征:1、在历史观方面,开始同神学史观决裂2、开始以现实主义的态度用“人”和“人事”的观点来考察和叙述历史,恢复了人在历史上的中心地位;3、崇尚古典文化;4、殖民地研究成为时尚。

5、具有怀疑与批判的态度。

人文主义学者首先清算了荒诞的古代故事,继而对文献和史料进行辨伪。

6、试图用社会现象和因果关系的联系解释过去7、从地域上而言,从意大利发展到欧洲的西北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1、以人为本,以史论政,开拓了史学世俗化的道路;2、开始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和对历史资料的考辨,促进近代历史辅助学科考古学、文献校勘学和年代学等的诞生;3、对历史是怎样发展的有深入的思考;4、历史的文体再次丰富和繁荣多样,名人色彩浓厚;5、从“大一统”到“各地区”《君士坦丁赠与的辨伪》及其影响瓦拉证明了《君士坦丁赠与》这个文件是8世纪某个人编造的,揭穿了西方世界最著名的一次作伪,瓦拉在文本中找出4世纪的人不可能说8世纪的话,1推翻《君士坦丁赠与》的真实性,解决了历史上一公案2揭露出教会历史上虚伪的一面(教皇无误论)瓦拉的考证证明教皇是一个作伪家3刺激了历史学家疑古精神——促进了文献校勘学的诞生;理性主义史学的特征特征:历史研究范围的扩大和历史研究深度的加强;1史学领域的扩大,文化史的滥觞;2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3历史哲学的兴起和大批历史哲学家的涌现;4历史发展进步观点的流行;5历史批判方法的深化;表现在历史学讲座纷纷开设,一批史家成为经常的雇员,历史研究项目占重要地位,从事历史研究的人员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6史学工作者职业化、平民化的趋势在加强;局限:1历史哲学的兴起,开启了一个矛盾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2过分夸大思想意识力量的作用3强调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性和共性,轻视偶然性和个性;4理性主义者缺乏历史连续性的观念,对中世纪和宗教缺乏科学分析的态度哥丁根学派18世纪60年代——19世纪20年代,以德国哥丁根大学为中心形成的一史学流派,其最大功绩是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料批判方法以及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的史料考据方法同历史的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史学研究成为一般需要经过严格专业技能训练的人才能从事的工作,为史学的专业化、学科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和赫伦。

普鲁士学派近代德意志一史学流派,活跃于19世纪,在德意志统一运动中鼓吹民族主义和通过历史著作论证普鲁士统一德国这一使命,他们崇尚强权政治。

但是他们在德意志统一运动中也成为一批文化先锋,对后来德意志历史甚至哲学留下了非常深的积累。

主要代表人物有达尔曼,德罗伊森,济贝尔,特赖奇克等。

特纳边疆理论特纳:(1861,1932)边疆史学的创始人,美国新史学首倡者。

代表作为1906年《新西部的兴起》,1893年他发表著名的《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一文,提出了著名的“边疆理论”,引起了当时美国史学界极大的轰动,被视为美国史学中的一个里程碑。

边疆史学至此诞生,后形成边疆学派。

边疆理论:1893年,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发表著名的《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一文,提出了著名的“边疆论”,边疆理论随之产生。

他认为:(1)在美国19世纪末以前,美国西部存在着一条不断向西移动的边疆。

(2)西部自由土地是支配美国社会发展的力量。

(3)这条不断向西部移动的边疆的存在,是产生民主主义、个人主义以及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和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不同于西欧国家的特点之所在。

(4)美国文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边疆消失以后,地域间的冲突仍然存在。

1906年《新西部指兴起》更系统阐明了他的边疆论与区域论。

19世纪西方学者对古代东方文明的研究“古代东方的复活是19C最动人视听的事件之一”——古奇埃及学:世界考古和世界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学科。

研究古埃及文明的语言、文字、历史及文化艺术的学科,以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成功释读罗塞达石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为其形成的标志。

埃及学的奠基人是法国青年学者让〃费郎索瓦〃商博良。

继商博良之后,在埃及学研究中相继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德国著名学者卡尔〃列卜修司和德国考古学家奥古斯特〃马列特。

而法国考古学家加斯顿〃马斯伯乐的大量考古发掘和他采取的对埃及古文物的保护措施是埃及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与发展。

以现代科学方法和电子仪器进一步探索金字塔等埃及古迹,是埃及学发展的新方向。

亚述学:主要指释读与研究两河流域的古文字——楔形文字和西亚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活动。

以1857年亨利〃罗林逊,爱德华〃兴克斯,朱理亚〃奥柏特和福克斯〃托尔巴特几位学者各自成功译读由亨利〃罗林逊发现的《贝希斯顿铭文》上的楔形文字诞生的标志,并且成为打开西亚地区许多奥秘的一把钥匙。

宗教与宗教学:(西方学者在对古代东方文明的研究中,特别注意对东方民族的宗教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他们发现,各种宗教尤其是各种高级宗教之间有着许多相似的特色,这推动了19C一种新的学科——比较宗教学;学者们认为要进一步揭示古代东方文明的真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须依赖于对《旧约全书》的批判研究。

于是开始对《圣经》进行系统的批判研究,称“圣经学”。

这类研究,恢复了宗教同其他世俗学问一样的平等地位,另外,20世纪初各种珍贵的手稿卷出土如《死海古卷》为犹太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19C西方学者对古代东方文明的研究不仅只反映在考古发掘或译解古文字上,而且也体现在宗教以及对宗教典籍的研究方面,并取得广泛进展,如对古老的《吠陀经》到《阿维斯陀》等,形象文字和楔形文字的译释成功,为深入研究这些地区的古代宗教文献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19C产生了一种新的学科——比较宗教学;研究进一步表明,宗教的基本观念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这就促使学者们要用历史的方法去解决宗教学上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开创了对《圣经》进行世俗性研究,推动了新的学科“圣经学”的诞生,回复了《圣经》同其他世俗历史资料一样的平等地位。

对《圣经》的批判性研究,也推动了对犹太文明的研究,20世纪初各种珍贵的手稿卷出土如《死海古卷》为犹太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

汉学:在西方史学史领域,一般是指外国人,早先主要是西方人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研究的学问,主要研究古文、哲学、文学等,在西方历史上,18世纪西方学者掀起过一次研究中国文化的“中国热”,19世纪的西欧,还形成了书斋型,传教士型和外交型三种类型的汉学家。

自此到马克思〃韦伯以来,西方的汉学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溢美”18C到“贬抑”19C再到“全面而持平”的过程。

二战后,汉学中也有对现代中国进行研究,其中20世纪以前汉学中心在法国,统称汉学,20世纪以后转到美国,称“中国学”。

微观史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新史学不断反省的产物,在80年代已见端倪,90年代更趋明显;其标志之一就是放弃了那些大而无当的“宏大叙事”与“结构分析”,而日渐注意哪些在时空上较为有限的历史,即是指一种以小见大或由个别见一般的研究方法。

代表人物有:乔治〃杜比《1214年7月23日布文内的星期天》、卡洛〃金兹伯格《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精神世界》、勒华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山村》,总体而言,微观史学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克服和弥补了宏观研究过分强调结构,过程和长时段研究而忽视了对历史中人的人和历史现象的研究,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单纯的微观研究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树林,未来应该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个案分析和结构、过程分析的结合。

论述题为什么说19世纪是历史学的世纪?1历史思想,推陈出新:如其时弥漫的历史主义思潮可谓是人类历史思想发展进程道路上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又如德国哲人黑格尔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所作的辩证的总结,当是19世纪西方历史思想的又一个重大成就;再如日趋完整的历史进化思想,在达尔文的影响下,也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等等。

2史学流派,繁衍不绝:先是浪漫主义史学占据史坛,继而是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称雄,与兰克及其学派大体同时的巴克尔等人的实证主义史学风行,此消彼长,各领风骚,但德国的兰克史学,百年来几乎一直被奉为近代西方史学的正宗;以上就史学流派的大势而言,此外还有丛生的各家各派,更不必说当时西方各国史家派别之纷争了。

3不断培养出历史学高级专业人才:由于历史学的专业化,历史学高级专业人才不断地被培养出来,如德国史家蒙森,他以研究罗马史而闻名于世,是尼布尔的直接继承人。

如美国史学家亚当斯采用习明那尔的教学方法培养高级研究人才,弟子遍布美国著名大学的历史系,把持美国史学界数十年之久。

再如美国史学家特纳及其边疆理论的创立,也体现了历史学的专业化。

4史学研究分工的日益精密:如德国的“普鲁士学派”,崇尚政治研究;如历史辅助学科诸如考古学,人类学,古文字学等发展。

5国民教育中历史课程的设臵法国在历史学家杜罗伊任教育部长时,曾在各级学校中加强历史教学,把历史课列为国民教育的基础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