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史学史考试名词解释(12个)政治史之父(P12)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或450—前400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显贵之家。
他是古典史学中最伟大的史家。
他生活在雅典和希腊的鼎盛时代,BC424年由于安菲波里斯失陷,被控通敌被放逐,后开始收集史料,著成《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
在史学思想上,他抱有科学理智的态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批判精神的史学家。
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影响深远。
首开西方传统史学的政治军事的先河,他认为历史记载主要应该记述政治史方面的内容。
这一先例被20世纪前的史学家所继承,因此他被称为“政治史之父”教会史之父(P65)攸西比乌斯(约260—340)中世纪基督教史学家,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
他是巴勒斯坦恺撒里亚的主教,他充分利用恺撒里亚保存完好的图书馆在313年君士坦丁堡承认基督教这种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写了大量的书。
主要著作有《编年史》、《教会史》、《巴勒斯坦殉教者行传》、《君士坦丁传》等,他的著作最明显的价值在于史料的保存方面,《编年史》被认为是教会史中最大的一部,《巴勒斯坦殉教者传》开创了圣徒传这种以一作品,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受到史学家色诺芬的深刻影响,称之为新色诺芬,熟于军事,战争的胜负在他的笔下就成了英雄的个人意志对凡夫俗子的胜利。
他重视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认识到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在质量上的差别。
希罗多德(P9)(约前485—前425年)古希腊著名史学家,是第一位有完整作品传世的记事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贵族家庭,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晚年因政治迫害而被流放。
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马基雅维利(P83)(1469—1527)意大利人,是继布鲁尼之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最出色的史家,同时也是卓越的外交家、政治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剧作家。
史学与政治的结合在他那里表现得更为突出,代表作《君主论》,他的史学思想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础,以政治统治为目的的逻辑展开,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政治家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以利于统治的实施,他十分重视时势的变化,以政治本位的功利主义史学,对循环论的破解同时还表现出他对未来社会进步的殷切期望,及隐藏于心中的乐观主义精神。
晚年所著《佛罗伦萨史》共分八卷,始自日耳曼“蛮族”入侵时期,止于1492年劳伦左·美第奇之死。
计量史学(P306)计量史学是现代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称历史计量研究或历史数据研究,是伴随着计算机和统计学软件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在于通过运用一整套数理统计方法,把数据或可以计算的其他史料用作分析和解释历史的主要证据。
现代科学技术是计量史学最基本的研究手段。
计量史学在西方大约萌芽于19世纪末,在二十世纪六七年代风靡欧美各国,后来又波及了整个世界。
美国边疆学派(P141)19世纪末在美国史学中出现了边疆学派,又称中西部学派。
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特纳,他提出的边疆学派对美国史学以及美国外交政策的制订和实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提出把边疆作为经济学和历史学的一个领域来研究。
1893年特纳在美国史协会上宣读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系统阐述了西部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奠定了边疆学派的基础,是美国史学的转折点,提出了崭新的学说,颠覆了美国史学的传统观点,强调文明的扩张因此也被称为殖民主义的边疆理论。
哥廷根学派(P113)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其中伽特勒为创始人,其得名是因为历史学讲座的主讲人都是哥廷根大学的教授。
倡导理性主义,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普鲁塔克(P43)(约公元46年-126年)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不仅是早期罗马帝国最优秀的传记体历史家,也是古典西方史学最卓越的传记家。
生于贵族家庭,青年到处求学,后来专心于写作,所写作品分别收在《名人传》和《道德篇》两部集子中。
代表作是《希腊罗马名人传》,本书含49位希腊罗马名人的传记,开创了史学上西方史学的历史纪传体先河,对后世产生深刻的影响。
他是第一个自觉、明确的提出并运用历史比较法的史家,第一个自觉提出并运用历史心理分析方法的史家。
浪漫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是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大地上风行一时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
然而,浪漫主义最初却是作为18世纪启蒙思想的组成部分而出现的,浪漫主义历史思想的奠基者们都是反封建的斗士。
它反映了欧洲社会各阶层对法国大革命的失望和反感,同时又是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蓬勃发展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
进入19世纪以后,浪漫主义思潮之所以来势凶猛、迅速席卷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是因为它适应了欧洲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需求,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史学特征第一、强调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第二、强调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中的直觉与情感的作用。
第三、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民族性和民族特征。
简答题(9个)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P9)1.他推崇希腊,称颂雅典,向往奴隶主民主政治,他十分推崇雅典的民主政治,热忱歌颂它的民主自由与权利平等,重视道德垂训功能。
2.希罗多德在欧洲史坛最先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分析批判态度,而不是盲目相信一切传闻。
他创造了叙述历史的新方法,把记载史实和加以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
3.希罗多德不是第一位赋予历史记载和研究以一定体例的史家,但他却是第一个给它们以适当体例——纪事本末体的人;4.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这反映了古希腊先进的知识分子思想的矛盾性。
塔西陀的史学思想(P49)A.(价值感情)反对帝制、反对暴政、向往自由,歌颂民主,充斥强烈个人爱憎。
B.十分重视历史的教育垂训功能(赏善罚恶)。
C.明确提出了“抽离自我”、“超然物外”的客观主义治史原则。
D.写作技巧高超,文字风格独特:演说家式的陈述方法,将叙述或辩论变为直接的对话。
E.完善了编年体史书体例:按年代叙述史事。
维科的史学思想(P148)1)在文化思想的传统上,维柯继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但他对笛卡儿的理性主义却持异议;(2)强调知与行,实践与真理的内在联系,认为人类能创造世界,因而也能认识世界。
人的认识内容来自创造的实践活动,真理即创造实践,于是便不是笛卡儿的成果;(3)建立历史发展的观点,并企图为它寻找出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将历史过程分为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4)维柯笔下的三段周期性运动,并不是裹足不前的封闭式,而是渐进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5)提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则。
提出“世界确实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
蒙森的史学思想(P129)1.他非常关心的问题的学术和教育政策,并举行了国家的立场。
失望的政治德意志帝国,关于他的未来相当悲观,最后他建议自由党之间的协作和社会民主党。
2.蒙森赞扬、崇尚民主精神,对古罗马社会罗马法、钱币学、罗马通史等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猛烈抨击脾斯麦的暴政追求平等3.超强的自觉能力和创作能力,沟通了史学家和诗人之间的鸿沟。
波里比阿的史学思想(P23)1.史学的本质在于记载真实,强调再现真实的过去,注重第一手资料;2.有着比较完整的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他认为历史研究应该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第一,应当批阅各种文献资料,并能比较其记载之异同。
第二,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
第三,政治经验。
3.重视实用主义史学思想;4.提出对史学家的要求,他认为历史学家不仅应孜孜以求而认真研读,还要走出书房,直接进行实地考察。
吉本的史学思想(P100)1.征引古典史学作家,奉塔西佗为精神导师;2、整体的历史与宽泛的历史;3、怀疑的态度与批判的精神;4、哲学史学与冷静分析;5、理性主义者的社会倾向。
古典史学传统(P22)错一,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的社会文化史传统,其特点是宽宏丰大,广收博采。
二,以修昔底德的《伯罗尼撒战争史》奠定的政治军事史传统,主要特征即内容集于一。
三,以圣。
奥古斯汀的《上帝之城》确立的神学传统,记载圣迹。
文艺复兴的史学特点(P81)错一,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人物史凭写作、殖民地史学兴起)。
二,突出的人文主义史学观(模仿古典史家,向神学史观挑战)。
三,历史学辅助学科的发展(文献学、考古学等19世纪为什么会成为历史学世纪错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史学理论认为,19世纪历史学逐渐科学化(尤其是法国大革命之后),历史研究从此摆脱修辞和文学写作的悠久联系;并在19世纪涌现一大批历史理论、历史学家,这个世纪里出现了很多史学流派(如兰克史学等),培养出了很多史学工作者,史学杂志和历史学社普及,史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更新,众多的考古发现(如特洛伊遗址的发掘论述题(4个)古典史学特征1、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希罗多德说历史学首要特点是它的人文主义,是人的历史的叙述,人的历史,人的失败与成功的历史,毫无疑问他承认有一种神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功能是严格受限制的,这种倾向最终的发展,是要在人类行动者的人格之中,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的寻找出一切历史事件的原因,他所依据的哲学观念是人类的意志可以自由的选择他自己的目的,历史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是作为人类意志的直接结果而发生的;2、强调道德的垂训作用,垂训后世是古典史学的基本目的,英雄时代的神话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人的活动开始成为历史关注的中心,当时社会阶级分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动荡,引起了明显的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古典历史学家看来,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治、乱、兴、衰是同人类道德活动密切相关的,所以历史垂训主要是道德评判,而对历史事件人物的道德评判,是为了给旁观者给后人以道德教训,如塔西陀所说我认为“历史之最高职能,就在于赏善罚恶”;3、注重文笔的优美,古典史学著作一般同时又是文学著作,所以都注重文笔的修饰,比较突出的是希罗多德、李维,概括起来,以优美的文笔如实叙述过往的人事,对其进行道德评判,从中揭示出历史的道德教训,这就是古典史学的基本特点。
有人如此总结古典史学的特点:Clio的古典形象=muse(文艺女神)+道德评判家理性主义分析(P97)普鲁士政治学派分析(P128)评价中世纪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