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初三中考中国近代史测试题

(完整word版)初三中考中国近代史测试题

初三中考中国近代史测试题学号姓名得分一、选择题(共25题,7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1839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其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

后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达到了该目的。

这个“岛屿”是A.香港岛 B.辽东半岛 C.台湾岛D.澎湖列岛2、“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争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

”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3、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

其主要影响是A.实现了富国强兵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5、《日落紫禁城》中有一段文字: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这段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C.维新运动 D.新文化运动6、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

”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C.西安事变D.渡江战役7、“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这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的一段童谣。

这段童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洋务运动 D.五四运动8、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陈独秀9、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右图杂志上发表文章。

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10、“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管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至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获释;工商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生的先锋作用B.反映了运动的群众性C.表现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说明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11、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这个“军官学校”位于A.广州 B.长沙 C.武汉 D.上海1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跨过鸭绿江……”13、1927年7月下旬,贺龙向周恩来表示:“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

贺龙等准备“干”的是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百团大战14、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A.中共发动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武装起义B. 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C. 中共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 中共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15、苏州某初级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

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16、右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副标语。

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速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政府建立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17、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加深,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随着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再次合作的希望。

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18、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最真实再现这一事件的是A.历史学家撰写的有关著作 B.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C.电影《南京!南京!》 D.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现场照片19、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

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主题是A.爱国、救亡B.民主、和平 C.自强、求富 D.和平、发展20、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利的胜利”是()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挺进大别山D.百团大战21、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

材料直接反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②直接抗击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重大牺牲④得到了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22、自2009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络绎不绝。

为了吸引大陆观光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右图——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

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成果是A.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 重庆谈判达成协定D.建立了新中国23、刘伯承和邓小平被誉为战场上的最佳搭档。

1947年6月底,他们指挥的哪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A.千里跃进大别山B.转战陕北 C.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D.发动渡江战役24、“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对此歌词解读错误的是A.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 B.赞美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C.再现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场景 D.讴歌了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25、下列书刊中,属于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生物进化论思想的是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26、2008年05月26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领大陆访问团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在机场发表讲话时说,希望两岸在“九二共识”下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回首国共曾经走过的坎坷路:(12分)材料一: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蒋介石最终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材料二:1945年8月,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三封电报:毛泽东先生勋鉴:……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是利赖之。

……毛泽东同志给蒋介石的第三封复电:蒋介石先生勋鉴:……鄙人亟愿与先生会面,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请回答:(1)西安事变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得到和平解决,这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2分)(2)发动内战是蒋介石既定方针,为什么他接连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谈判呢?(3分)(3)毛泽东明知谈判是假为什么还要冒生命危险参加重庆谈判呢?(3分)这次谈判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4)内战的最终结果如何?(1分)遗留下的什么问题至今还未解决?(1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也。

——李鸿章材料二: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利兵乎?···必须变。

--“明定国是”诏书材料三图一图二图三⑴材料一是李鸿章对什么运动的反思?(2分)⑵材料二是由哪位皇帝颁布的诏书?它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4分)⑶材料四中图1图2等人结合图3,说说他们开展了什么运动?运动的口号是什么(3分)⑸上述几次运动说明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的总体特点如何?(2分)26、(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国内广大人民要求和平,对国民政府有政治压力;蒋介石希望通过谈判为掩护,取得准备内战的时间;(3)为了争取和平,揭破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谈判虽然没有阻止内战的爆发,但是使人民充分认清了蒋介石的阴谋,中共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成为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分)台湾与大陆的分离,祖国未完成统一。

27、(1)洋务运动(2分)(2)光绪帝(2分)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2分)(3)陈独秀(2分)李大钊(2分)新文化运动(2分)(4)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或先学习机械再学习制度进而学习思想文化(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