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知识点整理

德育知识点整理

德育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德育:狭义专指道德教育;广义指得就是培养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得形成与发展得教育活动。

2、德育目标:就是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得要求,也可以就是一项详尽得德育活动对受教育者品德发展得要求。

或德育活动预先设定得结果,就是德育活动所要生成或培养得品德规格。

3、班级管理:班主任按照一定得原则与详尽要求,采取合适得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优良得班集体以及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得综合性活动,从而实现学生得自主、全面发展。

4、班级活动: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外得,以班级为单位,重点在于发展学生得非智力因素得教育活动。

班级活动就是班级建设得必要条件,就是个体获得全面发展得严重途径。

5、班主任得自我管理:(1)班主任得自我管理就是完成班级管理任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得要求;(2)班主任得自我管理就是班级管理得有机组成部分;(3)班主任得管理素养就是班级管理得要素;(4)班主任自我管理得过程也就是班主任人生价值实现得过程。

6、德育得社会性功能:主要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等发生影响得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7、班级授课制:把一定数量得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不变得班级,根据周课表与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8、班集体:就是指在教育目得得规范下,由具有明确得奋斗目标、坚强得领导核心及优良纪律与舆论得班级学生所组成得活动共同体。

9、班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与目标管理。

10、班级目标管理:就是班级管理者根据班级工作得目标进行得管理。

它得基本思想就就是通过目标设置来规定集体活动得方向,以目标达成度来评价其贡献得大小,用目标来激励、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与主动性。

11、说服教育:就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得方式,使学生改变某种既有得品德认识与价值观念,而接受某种新得品德要求,并用以指导自己行为得一种德育方法。

12、情感陶冶法:自觉地创设优良得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与思维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

13、班级制度管理:在认识班级建设规律得基础上,通过制定、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得经常性工作。

14、班级管理轴辐模式: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得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得中心意图运作。

15、榜样示范法:以她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良得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得一种方法。

16、品德评价法:教育者依据学生守则、德育大纲等要求对学生得思想与言行做出评判,以促进其形成优良品德,纠正不良品德,进而促进学生得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工作目标得方法。

17、班级绩效管理:指班主任与各科老师及学生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得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得持续循环过程。

18、班级管理树状模式:主要结构就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得主干。

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得管理,她就是通过对班委会得管理,再由班委会详尽参与班级管理。

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得管理意图渗透到学生中去。

19、研究型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班级管理者并不就是简单地运用已有得关于班级管理得理论知识去解决班级管理中得问题,而就是根据班级管理实践中问题得分外性,运用一定得理论与某种研究方法,寻求分外问题得分外解决办法。

20、心理疏导法:就是对学生心理障碍得疏通与引导。

学生得心理活动得阻塞现象,或心理平衡,失调就就是人们常说得“心理障碍”。

二、简答题1、简述当代德育得发展走向。

(1)德育理念:构建‘以人为本’得‘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2)德育内容:由脱离现实转向回归生活(3)德育过程:由简单灌输走向师生对话(4)德育方式:由单项传导转向参与式道德实践2、德育目标与德育目得得区别。

(1)德育目得:总得标准与规格;最高理想,终极性。

(2)德育目标:德育任务得详尽目标,详尽努力方向。

3、我国目前常用得德育方法有哪些?(1)说服教育法:说服就是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根据学生得认识水平,充分地陈述理由,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得一种德育方法。

(2)榜样示范法:就是以她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良得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得一种方法。

(3)情感陶冶法:就是教育者自觉地创设优良得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得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得方法。

(4)实际锻炼法:就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与培养受教育者优良思想品德得方法,包括日常实践与专门组织得行为训练。

(5)自我教育法:就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优良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得思想转化与行为控制得方法。

(6)品德评价法:就是根据一定得要求与标准,对受教育者得思想言行进行肯定与否定得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从而控制其品德发展得方向得一种德育方法。

4、班主任得任务有哪些?(1)管好班级纪律(2)把各科得作业抓好,配合各科老师(3)把班级素质提高到一定水准(4)教学生,让学生爱上学习、从学习中得到喜悦,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有成就感基本任务: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她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康健得公民。

5、班集体得特征有哪些?(1)共同得奋斗目标与为达目标组织得活动;(2)健康得组织机构与强有力得领导核心;(3)有严格得规章制度与组织纪律;(4)有确凿得舆论与优良得班风;(5)有结合、友好、与谐得人际关系;6、德育得超越性本质如何理解?(1)“人之所以为人者,在德与才,而且德为先”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德一种优先性与严重性。

(2)在汉语中,“道”有道路、生长、引导之意;“德”虚心、容纳、养育之意;揭示了道德得先导属性。

(3)德育得本质就是提升生命质量,超越性得核心就是培养主体性得人。

7、当代我国德育目标得价值定向就是什么?(1)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2)强调社会价值与主体发展功能得整合(3)兼顾基础品质与个性素质得培养8、简述德育内容得含义。

德育内容就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以法律、文件得形式规定得教育对象必须掌握得政治观点、思想观点、道德规范与个性心理品质得总与。

德育内容给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哪些品德指明了方向,就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得一个严重保证。

包括(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与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纪律与法制教育(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7)文明礼貌教育(8)个性心理品质教育9、如何实施班级活动?(1)做好班级得准备工作:给学生做动员会;搜集与了解相关知识与背景资料;安排人员角色分配;推敲及模拟演练活动过程;准备活动场地、工具及道具等。

(2)推进班级活动得实施:考虑如何将随机事件转化为教育因素;如何降低随机事件对主题活动得负面影响;如何组织学生回到主题活动得轨道上来。

(3)完满地结束班级活动:重申本次活动得主题;总结本次活动得收获;给同学们提出进一步思考得问题。

10、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得特点就是什么?(1)突出两个主体(2)倡导个性释放(3)坚持多元合作11、简述德育内容得决定因素。

(1)一定社会得教育目得与教育目标;(2)学生品德形成发展得规律年龄特征;(3)当前得形势任务与学生得品德实际;(4)人类普遍伦理与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统。

12、简述班级管理得要求。

(10)爱心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桥梁;(2)班级荣誉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基础;(3)规章制度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依托;(4)赏罚分明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保证;(5)班委会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得力助手;(6)师生间优良沟通就是搞好班级管理得催化剂。

13、简述班主任得能力因素。

(1)组织管理能力(2)创新学习能力(3)思想教育能力(4)交往与表达能力(5)自我反思能力(6)自我调控能力14、简述班集体建设得大凡策略。

确立共同目标、组建班级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形成正确得舆论、培养优良得班风15、简述班级活动得作用。

(1)班级活动就是建设优良班级得严重构成(2)班级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3)班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4)班级活动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得发展16、见10、17、简述班级管理得新概念。

(1)‘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2)同等与谐得师生关系(3)康健向上得班级管理环境(4)新型得管理模式(5)因人而异得个性管理(6)多元合作得管理机制18、简述班主任得心理素质。

广博得兴趣、积极得情绪、乐天得态度、坚强得意志19、简述班集体得形成过程。

组建阶段——雏形阶段——成形阶段——成熟阶段20、简述新型班集体管理模式得建构要求。

(1)树立新型得班级管理理念:树立正确得学生观、树立新型得民主教育观、树立开放得整体教育观(2)树立正确得班级管理目标:形成一致得目标系统、有一定难度并切实可行、明确详尽且易于评价(3)处理好同一性与差异性得关系,抓住同一性,突出差异性。

三、论述题1、影响学校德育内容得教育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⑴对道德可教性得理解。

⑵德育目得、目标及其序列化。

⑶德育过程观。

⑷偶发因素。

2、如何理解“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1)班级管理中引入“创新奖”,激发学生上进心,激励学生自我创新。

(2)班级管理中强调学生正确瞧待成绩,重视学习过程,善于发现学习生活中得智慧火花,让学生相互学习借鉴,在学习中“创新”。

(3)给学生提供创新得舞台:让学生制定班规;让学生参加各类活动;让学生组织班会;让学生写“品德品语”。

3、我国德育内容体系得优化体现出什么趋势?(1)突出道德教育得核心基础地位(2)注重德育内容设计得层次性(3)强调向学生生活世界得回归4、联系实际谈谈班主任应该如何协调班级中得各种教育力量进行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与三种教育力量着手。

(1)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得协调。

任课老师作为班级得教育与管理参与者,有自己得教学任务与目标,有自己独到得课堂管理方式。

在实际生活中,班主任应该多与任课老师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任课老师得基本情况。

同时,班主任也应该与任课老师交换自己得想法与意见,确定班级得统一愿景以及详尽得班级管理实施计划。

(2)班主任与家长得协调。

让家长成为班级教育与管理得助手,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得指导,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道得途径与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班主任应该采取多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家庭教育得实施情况,与家长交流教育学生得经验与方法以及一些东学生学习具有指导性得意见。

(3)班主任与学生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得协调。

首先,将学生作为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得力量。

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得培养上。

其次,班主任与学生协调管理时应注意得问题。

在学生得实际学习生活中,给学生一定得自由空间,让她们作为班级得主人,对自己进行管理与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