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德育原理檀传宝现当代德育思想(课堂PPT)
德育原理檀传宝现当代德育思想(课堂PPT)
7
道德两难故事法经典个案 (海因兹偷药)
•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 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制造 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他花 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 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 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 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 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问题:这个丈夫应该这样做吗?为什么说应该?为什么说 不应该?法官该不该判他的刑?为什么?
•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教师应当特别留
意“价值指示器”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存
在,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使价
值观念得以澄清,并以促进他们价值观念
的形成。
22
第四节 关怀理论
•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派 之一,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哲 学家、德育学家尼尔·诺丁斯。她于20世纪 80年代开始提出的“关怀理论”受到了德 育学界的广泛关注。
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
1
章节目录
•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 第二节 科尔伯格 •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 第四节 关怀理论 • 第五节 品德教育
2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 主要内容与特征呵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最主 要的方面。
•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承认和主张教 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仰 与道德教育的统一。
• 阅读教材,找出你最欣赏的苏霍姆林斯基 的话语。
3
•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二个重要贡 献是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 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
• 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三个特征就 是特别强调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 在对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活动不断成长 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的主 要贡献在于他在教育实践中提供了许多有 效的“活动”模式。这些活动模式有观察、 阅读、劳动、奉献等。 (生活化、一体化)
4
思考:
• 理想与美感有关系吗?是什么关系?
5
第二节 科尔伯格
• 科尔伯格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 学家,也是品德发展心理和道德教育领域 认知主义流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 科尔伯格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道德发展 和道德教育的研究。
• 在道德发展的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 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1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三原则
• 了解水平 • 道德冲突 • 揭示高级道德
12
• 道德教育方面的贡献则是基于对儿童、 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的认识而提出的“道 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新苏格拉底法”)和 “公正团体法”(“新柏拉图法”)等。
• 公正团体法:团体精神对道德发展决定作 用。1969犹太人聚居区、1973 哈佛大学公 正团体学校P35.
•
选择:
• 1.自由地选择。
• 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
• 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
•
珍视:
• 4.赞同与珍视。
• 5.确认。
•
行动:
• 6.根据选择行动。
• 7.重复。 21
• 价值澄清理论把指向价值但尚未达到价 值水准的表达方式称之为“价值指示器”, 是潜在的价值,也就是澄清过程的内容与 主体。
19
•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有效的价值形成过 程必需的七个步骤 :
• 1.自由地选择。 • 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 • 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 • 4.赞同与珍视。 • 5.确认。 • 6.根据选择行动。 • 7.重复。
20
• 上述价值澄清过程的七个步骤涉及的主要是三 个方面的内容:选择、珍视、行动。
9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习俗水平
• 二、习俗水平 •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开始较全
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为自己塑一个社会 赞同的形象) • 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 段。(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海因兹 偷药值得同情,但不能宽恕,否则,社会 就会发生混乱。
10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
8
三水平六阶段理论 前习俗水平
• 一、前习俗水平
• 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服 从以免受到惩罚)
• 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 (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海因兹 为妻子偷药符合他的自身利益,药剂师赚钱也 符合自己的自身利益。(这个阶段中个体的道 德判断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即认为符 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 三、后习俗水平 •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法律是可以通
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的) • 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认识到
除法律之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 义、个人的尊严等更高的道德原则)因此,海因 兹有责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不管这个人是他的 妻子、朋友还是路不相识的陌生人。
13
14
Hale Waihona Puke 151617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 价值澄清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 为流行的一种德育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 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 因而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到 澄清个人已有价值的过程上去。也就是说, 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任务在帮助学生澄清 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非将教师认可的价值 观传授给学生。
6
•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就其“结构”特 征而言,会出现以下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 水平I——前习俗水平 • 阶段1: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 阶段2: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 • 水平Ⅱ——习俗水平 • 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 • 阶段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 水平Ⅲ——后习俗水平 • 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 阶段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18
• 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育。 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或价值观念是经验的 产物,不同的经验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价值本身没有真伪与对错。价值的形成与 发展完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因而,教育 者不能也无法向儿童传授和灌输任何价值 观。
• 尽管价值是相对的,是不能被传授和灌 输的,但是作为成人,我们还是有能力也 有义务帮助儿童形成他自己的价值,也就 是应该教会儿童价值澄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