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3 健康文明的休闲生

2 日益富强的祖

4 学会拒绝
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3 告别贫困奔小

1 不能忘记的屈辱
2 起来,不愿做奴隶
的人们
3 为了中华民族的崛

4 打开国门 走
向世界
第四单元 漫游世界
1 到周边去看看
2 环球旅行去
3 文化采风
九年级全册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2、对综合道德能力培养的共识 特别是对道德判断能力的重视
3、道德教育内容结构上的共同理解 现代德育内容的基本层次可回纳为以下四个层面:文 明习惯、基本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
二、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
学校德育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应当回到 社会发展等宏观因素上去,如生产力、 生产关系、科技发展、人口流动等。但 社会因素对德育内容的影响实际上通过 教育自身的因素为中介作用的,影响学 校德育内容的教育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我们的意见是
道德教育应当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课程去开 设,但同时应当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进行。
道德课程教与学的方式必须符合道德教育的 特殊实际。
必须充分注意研究和处理间接道德教育和隐 性课程方面的问题。
二、各科教学与德育
各科教学对德育的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 1、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理性
3、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必须有 专门的教师,但真正合格的道德教育课 的教师很难找到。
赞成开设的理由
1、道德教育有自身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 内容、教育程序,应当作为一门专门的学 科来对待。
2、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只能被看作是德育课 程设置应当给予关注的问题,而不应成为 理由。
3、如果不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学科开设, 道德教育可能成为一种“边缘性”学科。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灿烂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人民当家做主的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学会合理消费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灿烂的文明之花
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为道德教育提供必 要的工具性的前提。 2、各科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价值或 道德教育的因素。
要求
首先,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各科教学的教 学目标之一(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其次,各科课程实施中又要避免片面的 “德化”倾向,而忘记本学科的本职任 务,最好的做法是在直接传授各科知识 体系的同时采取“不经意”的方式影响 学生。
(三)德育过程观
德育过程观对德育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德育内容的处理方式上。假如把德育 过程当作价值的灌输则导致德育教条的 呈现形式,假如把德育过程当作价值引 导的过程,德育内容就是价值学习的材 料、是价值环境的组成部分。
(四)偶发因素
除了一些常规的德育内容外,在学校德 育中还可能有一些偶发因素制约着道德 教育内容的安排,如社会巨变、家庭破 裂、父母离异、个人变故等,学校德育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教育。
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二是存在方式的差别(许多西方国家道德教育与 宗教密切联系(缅甸的人毕业之后就必须到佛教待一 段时间));
三是呈示形式不同(中国的是直接的,正面的。 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东方国家采取直接道德教育模 式,西方采取间接模式较多,如在家庭和教堂进行)。
但德育内容在发展上仍然有一些趋同:
1、对“全球伦理”的确认。 道德教育的全球性与民族性问题,加强对民族性的强 调。
(三)现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1、自由、同等、博爱等道德观念进入学校德育 内容。
2、由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需要,道德教育中 出现了对自强、诚心、效率开放与宽容等价值观念的 强调。
3、德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尊重道德学习主体 性的努力。
除了历史因素外,各国文化的不同也影响德育内容的 不同:
一是价值取向的不同(东方民族崇尚集体主义的 态度,西方民族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 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 经验的组织形式。
近代意义的德育课程设置应以1882年法 国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教育课程为起点。
世界范围内对道德教育课程的集中和广 泛的探讨是在20世纪60-70年代,20世 纪80年代以来又形成一个空前活跃的阶 段。
德育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我的祖国多辽

2 江山多娇
3 祖国的宝岛台

4 祖国江山的保
卫者
第四单元 我们都是中华儿 女
1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
六朵花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 恼
1 生活中的快乐
2 拥有好心情
3 尝尝苦滋味
第三单元 独具魅力的 中华文化
1 伟大的先人
2 我国的国宝
3 我们的国粹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
(二)古代社会学校德育内容的特点 是
1、道德法则本身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商鞅的
杀死老百姓的例子。)
2、古代德育内容具有鄙视体力劳动的倾向。 (上流社会看为温文尔雅,下层社会价值观念,我们 这个《论语》中间孔子:小人,樊迟问孔子如何种田? 孔子说,我不会。)
3、在内容呈现形式上具有绝对灌输的色彩。 (强调教条)
第二节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我国政府对中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 这一规定目前主要体现在于1993年和1995年由 原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大纲》和 《中学德育大纲上》。 目前我国对中学德育内容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第一,意识形态教育比重过高;第二, 对教育对象的批判和反思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 足够重视。
第六章 德育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一节 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 因素
一、学校德育的内容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 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由于历史和文化条件不同,不同历史时 期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德育内容是 各不相同的。
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德育内容有不 同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道德教育内容的特点是:
三、中国德育学科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195页)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处理问题 1、德育内容的科学性问题 2、课程内容的安排问题
(二)教材内容稳定性问题 “思想政治课双轨制”
(三)课程结构与设计的问题 1、螺旋式课程问题 2、综合课程
一年级上 一年级下 二年级上 二年级下
我上学了 我的家人与 我在集体 我生活的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
1 吃穿住话古今(一)
1 蔚蓝色的地球
2 吃穿住话古今(二)
2 我们的地球村
3 火焰中的文化:陶
与青铜
3 生活在地球村的人

4 汉字和书的故事
《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1 站立起来的中
1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国人
2 社会文明大家谈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不言代价与回报
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党的基本路线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
战略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三、当代德育课程案例介绍
威尔逊的“符号”模式 麦克费尔的“体谅”模式 纽曼的“社会行动”模式 美国的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第二节 德育的学科课程
一、学科课程 二、各科教学与德育 三、中国德育学科课程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 对道德教育来说,学科课程问题有两类: 一是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 二是以学科课程方式存在的其他学科课 程中包含的道德内容及其道德教育影响。
❖ 道德教育可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去开设
观点一:肯定 “白板说” 观点二:否定 价值相对
观点三:折衷(理论上合理,实践上必要)
反对开设的理由
1、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容易导 致道德灌输,忽视道德情感、行为能力 等的培养。
2、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就会 出现与一般课程概念相抵触的东西,如 道德教育课的成绩很难评定。
程计划》试行 课程有学科和活动两类)
结论
课程是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或 者学校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关于课程的主要结构(《课程学》廖哲勋) (1)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 (2)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和安排 (3)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
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
和钟姐姐交朋友
我很整洁
我会好好地吃
我自己会整理
看我多精神
4 过新年
新年好
欢欢喜喜过春节
我家大团圆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让诚信伴随着我
1 请你相信我
2 诚信是金
3 社会呼唤诚信
第二单元 我们的民主生活
1 我们的班干部选举
2 集体的事谁说了算
3 我是参与者
4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
第三单元 我爱祖国山 和水
1、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原始的集体主义是道德 教育内容的核心,维护氏族、部落存在所需要的忠诚、 勇敢、勤劳、复仇等等道德法则成为德育内容的重点。
2、原始的集体主义、平等、民主等道德原则局 限于一定的氏族、部落之内。
3、在学校德育产生之前,德育与生活、劳动融 为一体,德育属于生活教育、民俗教育的范畴。德育 内容在显示形式上具有非专门性、不自觉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