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科学复习用书考纲(深圳浙江等地使用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深圳科学复习用书考纲(深圳浙江等地使用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

2007年科学复习用书一、考试要点二、精析物理部分知识梳理第一册第一章1、质量与密度公式:单位:1克/厘米3 = 103千克/米3 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注意: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2、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册第一章 声波波的存在 电磁波光波波的作用:传播信息特点:(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在真空中也(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3×108米/秒。

漫反射凸透镜 凹透镜5第二册第二章1、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a)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b)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2、速度与平均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v = s / t单位:米/秒(主单位),千米/小时(常用单位)(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3、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2)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同时存在。

(2单位:牛顿(N )。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大小力的三要素 方向作用点4、力的测量、力的图示(1)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1)零点的确定。

(2)量程的选择。

(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4)让弹簧自由伸缩。

(5)视线与刻度相垂直。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注意:(1)明确受力物体。

(2)选择合适标度。

(3)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力只画一个作用点,只确定一个标度。

5、常见的力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作用点:重心。

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G = mg ,g = 9.8牛/千克。

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注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动摩擦力(1)改变物体间的压力。

(2)改变物体表面粗糙程度。

(3)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互转变。

注意:(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可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6、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a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b )大小相等;(c )方向相反;(d )同一直线。

(或者说合力为零)(3)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速度大小运动方向注意:只要有一个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7、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地,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物体总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第三册第一章1、压强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公式:p = F / S单位:1牛/米2 = 1帕斯卡(简称帕)2、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浮力F浮= G空-G液——称量法(G空、G液分别为物体用弹簧秤称得空中和液体中的力)F浮= F上-F下——压力差法(F上、F下为液体中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F浮=ρ液·g·V排——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物体全部浸没——悬浮 V 物 = V 排 物体部分浸没——漂浮 V 物>V 排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第五册第三章第1-5节1、简单机械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动力F 1:使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 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五要素支点:固定不动的点阻力F 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 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平衡条件:F 1·L 1 = F 2·L 2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省力杠杆 L 1>L2种类 等臂杠杆 L 1=L 2费用杠杆 L 1<L 2注意:动力臂、阻力臂的画法:定支点,作二线(画出力的作用线)画力臂。

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n 为奇数时,绳子起点在定滑轮上,n 为偶时起点在动滑轮上),先内后外(从里面的小滑轮逐步向外绕线,不得重复与交叉)。

2、功和功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F·S 应具备同时性的同体性 单位:1牛顿·米 = 1 焦耳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意义:描述物体做功快慢= F ·V ) 单位:1焦耳/秒 = 1 瓦 1千瓦 = 1000瓦 (1马力 =735瓦)3注:①外力撤消后,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第三册第四章1、电路电源——提供电能Array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导线——输送电能通路开路实物图串联并联2电压电阻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使电路成导体对电流阻碍作3、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接线连接:上下各一,下柱连入 阻值判断:向移减少,离移增大4、电学规律(1)电荷间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磁极间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3)欧姆定律:第五册第三章第6-8节1、电功、电功率(3)焦耳定律:Q = I 2·R ·t第四册第四章1、磁现象主要概念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磁场、磁感线、地磁场 2、磁场概念条形磁铁 蹄形磁铁 地磁场3、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说明: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继续转动。

火线:与地面之间电压为220V零线:与地面之间电压为0V 作用:接通和切断电源 安装:静触头在上,不可倒装 作用: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源保险丝选择方法:使它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电路中的最大正常工作插座 灯泡36V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接触跨步电压触电高压电弧触电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一册第四章第1-3节、第五册第三章第9节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化学能:能够通过化学变化而释放的能重核裂变(链式反应) 轻核聚变(热核反应)光能 电能 内能机械能守恒定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外内做功——内能增加发生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定义: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单位:焦/5、物态变化(1)物质的状态及转化化学部分知识疏理第三册第一章1、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及其特征(1)联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

(2)区别: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一。

2、溶液的电离电离:物质涉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溶液的电离 1.书写电离方程式:2.电荷守恒3、溶解度(1)物质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来量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完整理解此概念要抓住四要素:①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温度不同,溶解度大小不同.②标准——“在100克溶剂里(一般指水)”.因为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的多少与溶剂的量成正比.③状态——“达到饱和状态”.指溶质溶解达到了最大值.④单位——“溶解的质量(克)”.溶解度的单位是克,不是度(°)或千克等.(3)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有些物质②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熟石灰。

(4)溶解性等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根据物质在室温(20℃)时的溶解度,将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S表示溶解度)分成四个等级。

溶解度曲线代表的意义: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①点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所示的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②线: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着温度改变而变化的情况.曲线上面:表示溶液为饱和溶液.③ 面:曲线下面: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4、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公式 (a )溶质的质量分数m m m m m ==+溶质溶质溶液溶质溶剂(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解度溶解度(2)常见计算类型(a0溶液的稀释和浓缩%()%m A m m A ⨯=+⨯浓浓浓水稀 m 浓——浓溶液质量m 稀——稀溶液质量 %A 浓——浓溶液质量分数 %A 稀——稀溶液质量分数(b)相同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m A m A m m A ⨯+⨯=+⨯混浓浓稀稀浓稀(c)溶液体积、质量、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a)实验仪器:天平、玻璃棒、量筒、药匙、烧杯(胶头滴管) (b)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重 ③溶解第四册第一章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物质之间的联系和比较:2、物质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2)在原子中有如下关系: ①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③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目决定 ④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⑤ 元素的化合价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第四册第二章1、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夸克2、氢气、一氧化碳和碳1.表示某一种元素(1)元素符号表达的意义2.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2)分子式的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c)表示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d)表示每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3)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定化合价(4)质量守恒定律(a)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