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优质教案
【篇一: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
1
2
3
【篇二:高二生物公开课教案】
高二生物公开课教案
授课时间:第十四周星期五第四节授课班级:高二(5)班授课教师:马小斌授课类型:新授课课题:第三章第七节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的意义。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获取
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用语言描述、化学方程式、图表表达有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呼吸作用,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
生命,以及对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探究能力的启发,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的概念、场所、总反应及过程
2.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反应式
教学难点:有氧呼吸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自学、总结归纳、举例、对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提问:三大营养都有的共同的代谢途径是什么?学生共同回答: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教师说明能量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那氧化分解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
呢?从而引出课题——细胞呼吸,可引入宏观的呼吸作对比引起学
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解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细胞呼吸引言部分,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讲解概念。
提问:细胞呼吸的目的和手段是什么?
根据学生对概念理解而得出的答案,将概念概括为: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并说明细胞呼吸的类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
学生活动:阅读找到有氧呼吸的概念、场所、总方程式。
师生共同总结:有氧呼吸的概念,教师以概念的关键词板书总结:“氧、酶、彻底分解、大量能量”;回顾第二章内容说明有氧呼吸的
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并说明有氧呼吸为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以糖类为例书写有氧呼吸总方程式,书写时联系概念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师以“总”字说明该反应不是一步完成的,从而引出有氧呼吸
的过程。
学生活动:自学有氧呼吸三阶段,完成学习任务:书写每个阶段的
化学方程式;结合图3-15描述三阶段的过程。
教师活动:板绘比较有氧呼吸三阶段的表格: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提问学生每阶段的方程式书写的正误
并纠正,以及填写板绘表格内容,通过不同的两种方法加深学生对
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
在点评学生回答时强调:每一步都需要酶的催化,且三步用的酶都
不同。
可简单提问为什么不同,从而联系酶的特性。
教师引导产生的能量的去向问题,说明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形成atp供生命活动利用。
2.无氧呼吸:
教师引导学习,师生共同总结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总反应式及
过程,
并在讲解过程中与有氧呼吸作对比。
讲解反应式过程中引入生产、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无氧呼吸的理解。
无氧呼吸的能量利用问题讲解过程中提问:为什么无氧呼吸释放的
能量比有氧呼吸的要少?
3.二者的异同:
学生活动:从二者的概念、场所、反应过程等方面讨论总结二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教师提问并总结归纳,并让学生补齐表3-1。
4.细胞呼吸的意义:
学生阅读结合细胞呼吸的目的和中间产物总结细胞呼吸的意义,教师板书概括总结:(1)供能;(2)供原料。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所有生物获得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从细胞呼吸的实质和类型总结本节课的内容,着重强调主要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为本节课的重点。
四、随堂练习:学生自学总结有氧呼吸过程三阶段的方程式
五、作业:完成课后复习题,预习第八节。
六、板书设计:
第七节细胞呼吸
概念: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一、有氧呼吸:
1. 概念:o2、酶、彻底分解、大量能量
2. 场所:主要是线粒体
3. 总反应式:
【篇三:高中生物细胞呼吸优秀教案浙科版必修1】细胞呼吸教案
教学目标:
1、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2、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教学难点:
1、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
无论是聪明绝顶的人类还是肉眼难寻的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
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
学生:细胞呼吸
老师:非常好,提到能量两个字,让我们想起之前给大家归纳的四大能源
光能----是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是通过植物的什么作用完成的?学生:光合作用
老师:有机物中的能源物质主要指糖类和脂质
糖类是生命活动的物质
学生:主要能源
脂肪是生物体的物质
学生:储能
老师: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必须转换成能量通货“atp”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老师: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是通过什么生理活动转换成atp中活跃化学能的?学生: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
什么是细胞呼吸呢?包括哪些类型?
提问: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明确基本概念。
细胞呼吸类型
提问:需氧呼吸怎样进行?
(出示课件:展示需氧呼吸过程图)由学生先自学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提出问题要求分析并讨论:
①需氧呼吸的生成物co2和h2o分别产生于需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②需氧呼吸的生成物co2中的c和o分别来自哪里?需氧呼吸的生成物h2o中的o 从何而来?
③需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h]产生?其去向?
④需氧呼吸过程中哪几个阶段有atp产生?最多的是哪一个阶段?
⑤需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⑥c6h12o6能否进入线粒体参与需氧呼吸?
再请学生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处理发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需氧呼吸各阶段的场所、各阶段
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释放情况及反应式,线粒体是需氧呼吸的主要
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的原因,以解
决学生中的疑难。
展示:需氧呼吸三个阶段的比较过程图
请三位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讨论:
总结需氧呼吸的概念和总反应式(关键词:氧气、酶、彻底、分解、
大量)
通过以上处理,使得需氧呼吸呼复杂、抽象的过程变得形象、具体,既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能力。
需氧呼吸: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
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总反应式:
酶
c6h12o6+6h2o+6o2
2
老师:苹果、香蕉储存久了,会有什么气味散发出来?
学生回答:酒味。
老师:对,苹果,香蕉厌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转入厌氧呼吸的学习
展示:厌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
提出要求:阅读厌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图,自学厌氧呼吸过程、产物、能量的释放、概念、发酵等,教师组织、提示、引导和归纳性
总结。
学生学习完后教师提出问题:讨论并分析
1、为什么厌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需氧呼吸少得多?
2、为什么不同生物厌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厌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3、厌氧呼吸和需氧呼吸有何异同?
展示: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比较
请学生分别回答,获得有效教学反馈信息.
我们学习完了厌氧呼吸和需氧呼吸,那细胞呼吸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