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证否定观主观题-答案

辩证否定观主观题-答案

辩证否定观主观题-答案
例1材料一:近年我国在海外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
播中国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孔子学院”。

她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

目前已有8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教堂在世界36个国家和地区落户。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兴起了“读经”热,全国大约有100万孩子加入了“读经”行列。

河南省上蔡一所学校,只开设《弟子规》、《大学》、《论语》、《太上感应篇》等课程,让100 余名4至13岁的孩子“自己念,自己背”,3年不准回家;饭前念感恩词,长年吃素,张口
闭口因果报应,见到客人行孔子礼90度鞠躬问好。

结合材料,运用辨证否定观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答: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既克服又保留、既继承又发展。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③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如“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如某校对孩子的“复古”做法,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和剔除。

练习列宁指出,青年要成为共产主义者,要成为和过去的旧东西实行彻底决裂的一代新人。

同时,他又说,
如果你们试图从这里得出结论说,不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知
识就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那你们就犯了极大的错误。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地审视材料。

材料有两层意思:一是“决裂”,二是“掌握”。

从哲学上讲就是既否定又肯定,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辩证否定观。

答:(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

(2)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质变,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青年要成为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和过去的旧的东西彻底决裂。

(3)辩证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无产阶级的文化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

拒绝学习和吸取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因此,青年要在实践中坚持不懈地学习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
知识。

只有用人类积累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真正成为共产主义者。

问题二2009年福建卷第39题第(4)问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我国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
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
①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②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购买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
③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
③为汽车、钢铁、实话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
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当前采取有别于应对亚洲金融危
机措施的理由。

答案:①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了的实际,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相符合的陈规。

我国采取有利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是根据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的正确判断。

②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注重研究
新情况,敢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

当前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是根
据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台的新举措。

目标检测部分
1.《文化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中国文化系列电
视短片。

央视与全国各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相关组织与机构合作,挖掘地方工艺美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术、人物典故等经典文化,在文化内容的表现手法上,抛弃传统的说教;充分发挥了电视技术制作的优势,采用高清格式拍摄并独具匠心地与动漫巧妙结合,虚实相间,相映成趣,深入浅出的解读中国文化,将一个个文化经典演绎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向世人呈现出一幅东方文明之美的风情画卷,扩大了中
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文化中国》的制作过程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答: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文化中国》植根于民族经典文化,将文化经典演绎得生动有趣,展示新的风情画卷,体现了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
环节。

《文化中国》吸收保留了经典文化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在表现手法上加以创新,实现了质的飞跃。

③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文化中国》挖掘地方经典文化,抛弃传统的说教的表现手法,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与动漫巧
妙结合,演绎文化经典,体现了“扬弃”的实质。

④辩证否定观要求要树立创新意识,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同时要尊重书本和权威,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文化中国》制作过程中,批判继承经典文化,吸收保留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在表现手法上加以创新,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
技进步,而在21世纪初的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是70%至80%。

另据统计,全球高新技术专利及其巨额利润的70%以上均被发达国家掌握、分享;我国高新技术产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6%。

材料二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谷超豪和孙家栋两位院士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胡锦涛主席分别为谷超豪和孙家栋两位院士颁发证书。

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1)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重视创新。

答案:(1)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否定观原理以及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都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进行创新。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2)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思考:我们应如何进行创新?
答案:①要面对现实,承认世界是一个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树立革命的批判精神,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②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④要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

作业设计部分
1.根据《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对“创新就是要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坚持革除一切”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解答: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和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要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要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所以创新要大胆探索,勇于改革。

②但认为创新要坚决革除一切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对旧事物是一种扬弃,而不是坚决革除一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