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生命支持ACLS——心肺复苏标准方法

高级生命支持ACLS——心肺复苏标准方法

41
第三阶段处置:第三个ABCD
(心肺复苏成功后的进一步治疗)
A
B C D
Assist 多器官功能支持
Brain 脑保护与冬眠、促清醒
Care
ICU重症监护
确诊并祛除病因
Diagnosis
内容已超出复苏医学的范围,故从略
42
心肺脑复苏(CPCR)
早在1985年,美国版CPR指南就提出了
状动脉紧急介入术)和其他可逆的病因
44
特别强调全身亚低温疗法
有充分的证据显示,全身亚低温治疗可
以降低组织氧耗、保护细胞、推迟生物 学死亡发生,尤其是对脑复苏有利,可 以明显提高心肺复苏的出院存活率
因此,新指南进一步强调全身亚低温治
疗的重要性,推荐了多种有效方法
只要心跳恢复,就应即刻行亚低温治疗
3
医疗急救直接面对病人,“人”字的结
构组成,左边一撇代表技术的医学,右 边一捺代表人文的医学。医生护士的眼 里决不能只有“病”,而没有“病”字 后面大写的“人”!因此,从人文意义 上来讲,CPR的含义又可诠释为:Care Peoples Revival,翻译成“关爱人类的 复活”。下面展示几张图片:
12
执行程序之行动准则
不管在何时、何地、何处境下; 不管谁去为谁实施心肺复苏,无论
是普遍市民还是医生护士,无论内 外妇儿或者医技药房,无论见习医 生甚至院士泰斗;
心肺复苏都是从第一个ABCD,即
从基础生命支持(BLS)做起!
13
“生存链”是提高心肺复苏 成功率的唯一途径
第一环:“及早” 第二环:“及早” 第三环:“及早” 第四环:“及早” 第五环:“及早”
◆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心动过缓)
◆ 碳酸氢钠(插管成功后才使用)
24
严重心律失常的判断方法
通过听心律、量血压,特别是床 旁持续心电监护和正规心电图描图, 对病人有无心律失常作出正确的判断 心律失常可笼统地分为两大类: 快速与缓慢型,应警惕所谓“致死性” 心律失常——宽大畸形的QRS波、且 心率快过100次/分或慢于40次/分
34
“D3” —— 病因鉴别诊断
心肺复苏只是对症治疗,而真正有效的
根治措施应该是对因治疗、一劳永逸 因此,在CPR的同时,必须进行诊断与 鉴别诊断,积极查找引起心搏骤停的原 因是什么?把病因尽快找出来才能施行 对因治疗、祛除病因甚至围CA期预防 引起心脏停搏的原因很多,常见的原因 不外乎五大类(每大类又分5种):
16
二、ACLS 之心肺复苏标准方法
——三阶段CABD四步法
17
最初紧急处置:第一个ABCD
(基础生命支持BLS,最为重要)
A+C A
Assessment + Circulation
快速判断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Airway 徒手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口对口或面罩人工呼吸
D
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AED)
36
(2)机体内环境极度恶化
血容量过低或者过高(水失调):
过低引起休克,过高则肺水肿或水中毒 血钾过低或者过高(电解质紊乱): 发生各种致死的室性心动过速或过缓 血H+过低或者过高(酸硷失衡): 严重酸中毒pH﹤7.10或者硷中毒﹥7.55 血氧浓度过低(真/假缺氧):动脉血 PaO2﹤80mmHg、呼吸衰竭﹤60mmHg 血糖浓度过低:﹤2.20 mmol/L
30
复苏用药的“三不一快”
1)不主张一次大剂量地使用,推荐常 规的标准剂量。如肾上腺素1mg/次 标准剂量,每隔3~5分钟可重复给药 一次,没有累积总量的限制 2)不主张联合用药,应根据临终心电 图的表现,选择1~2种最合适的抗心 律失常药物。请注意,所谓“心三联 针”或联合呼吸兴奋剂已经被淘汰
31
肾脏病变,发生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
内分泌危象,肾上腺、胰腺、甲状腺等
39
(5)各种理化生物因素意外
各种严重创伤,尤其头颈胸腹脊柱受伤 非创伤性物理意外,如触电、溺水、异
物卡喉、高温中暑、低温冷冻等
非创伤性化学意外,如各种急性中毒 非创伤性生物意外,如各种严重感染 医源性因素,如过敏反应、药物过量、
手术和麻醉意外等
40
总结最常见的前三位原因是:
(1)缺血,包括全身缺血与心肌缺血 (2)缺氧,区别真性和假性低氧血症 (3)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或高血钾 所以,在开始CPR时,必须毫无例 外地常规抽取病人静脉及动脉血,尽快 送检验科做血常规、血生化、酶谱和血 气分析,首先确定或除外这三大因素; 如果这些因素存在,则立即纠正之!
20
“B”——人工正压通气
◆ 对自主呼吸停止最有效的抢救措施 ◆ 复苏球囊(捏皮球)或人工呼吸机
◆ 有氧供时,每次吹气量400~600ml, 即潮气量10 ml/kg
◆ 人工呼吸的频率为 8~10 次/分(患 者有心跳时频率加快为10~12次/分)
21
“C”——
持续人工循环
◆整个心肺复苏过程中,应持续做胸 外按压(仅电击除颤时例外),频率至少 为100次/分,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秒钟 ◆如有条件,可立即实施开胸心脏按 压或人工心肺机建立体外循环 ◆气管插管成功后,胸外按压与人工 通气不再按30:2的比例交替,各吹其调 ◆直至病人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
45
全身亚低温疗法的目标,是将病人体温
降低到 32~34℃、并且维持12~24小时 衡量病人体温只能用深部温度即食道或 者直肠温度、而不是浅表体温,应使用 体温探头持续地进行床旁体温监测 降低病人体温的方法,仅仅采用头部冰 帽局部降温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全身物 理降温,如使用专门降温毯、低温盐水 静脉点滴、冰盐水高位灌肠等,甚至加 用冬眠合剂药物进行人工冬眠疗法
3)不主张心内注射,这种给药途径早已 被淘汰。正确的给药途径应首选大静脉 (离心脏越近越好),并可考虑“弹丸 式”给药,以加速药物尽快回流到心脏 发挥效应;其次可选择气管内给药,在 气管插管成功后,通过气管导管注入, 但用量要翻1倍,加10ml 生理盐水稀释 即可;还可考虑骨髓腔内穿刺给药。心 肺复苏时不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惟独 使用肾上腺素抢救过敏性休克例外)
呼救并到达 徒手CPR 电击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 复苏后监护治
14

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构成“生存之链条”
早呼救
早CPR
早除颤
早ACLS
15
如果基础生命Leabharlann 持抢救失败,失败的标志就是给了一次 (仅需1次)电 击除颤以后,心电图仍然没有恢复 窦性心律,则必须立即进入第二个 ABCD,由医护专业人员组成的抢 救团队实施高级生命支持ACLS!
32
4)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并且及早注射 复苏药物。开始心肺复苏时,只要现 场有护士赶到,即可马上下达第一个 口头医嘱:“打开除颤仪,建立静脉 通路!”。一旦静脉通路已开通,或 者气管插管成功,就应立即给予复苏 药物,而不管ABCD进行到哪一步。 所以,尽管“D”(电击除颤和复苏 药物)是排在第四步的,但并不意味 着要最后去做,应该越早越好!
高级生命支持ACLS
——心肺复苏的技术后盾
(依据CPR’2010国际新指南)
深圳市急救中心 培训科 赵 伟 医生 二○一○年十二月
1
一、实施心肺复苏应
遵循的两个基本准则
2
人文医学之伦理准则
由于心肺复苏的对象是人,所以复
苏医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纯粹的医疗 技术,更是一门人文与伦理科学。 在实施CPR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 现对人的关怀和尊重,以及对生命 高度的珍惜与敬畏。人的生命是最 宝贵的、至高无上的,生命只有一 次,人死不能复生!
43
加强心肺复苏成功后的综合治疗
为2010指南的新增部分,目的是提高在 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出 院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方式实施综合性、 结构化、完整、多学科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体系,主要包括:
送入ICU预测和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 进一步优化心肺功能和重要器官灌注; 亚低温治疗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 识别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如经皮冠
25
正常心电图QRS综合波的图解
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化, 正常宽度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1sec
26
将室性早搏与室性逸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室性早搏的QRS波形态与室性逸搏的QRS波相 似,其差别在于室性早搏的QRS波提前出现,而 室性逸搏的QRS波在一个较长的间歇后出现: 室 性 早 搏
37
(3)心脏本身的严重病变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发展到晚期 冠状动脉或肺动脉血栓梗塞 急性心包填塞(出血或者炎症)
心脏或主动脉穿通伤出血
心脏或主动脉自发性破裂
38
(4)心外脏器的严重病变
颅脑病变,如外伤、卒中、炎症、肿瘤
肺部病变,发生急性或者慢性呼吸衰竭
肝脏病变,发生急性或慢性肝功能衰竭
室 性 逸 搏
27
连续三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逸搏连续三个以上者称逸搏心律
28
复苏药物的适应症
◆肾上腺素:无论心电图呈一条直线、室性
逸搏,还是心室纤颤都应选用;哪怕是室 颤,只要有除颤仪,该药可变细小室颤为 粗大室颤,大大提高电击除颤的成功率。 故能双向选择,属首选用药(尤其青霉素 过敏),只要确定CA都应第一优先选用 新指南仍推荐血管加压素作为CPR用 药,认为对难治性室颤的疗效可能比肾上 腺素好,血管加压素40u+肾上腺素1mg
“心肺脑复苏(CPCR)”的概念,强调 脑复苏(CR)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CPR)必须争分夺秒,在心 搏骤停的最初8分钟内进行,方可避免 脑死亡,“时间就是大脑”! CPR只是手段,及时、正确地实施心肺 复苏,通过它才能达至CR的成功;只 有脑复苏成功了,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 唯一标志和最终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