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最新的2010心肺复苏指南与2005年的区别
2010 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与 2005 年指南比较, 新
指南的主要变动包括心肺复苏的优先次序、低温治 疗, 以及复苏后管理等三个方面。
在《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中,针对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及更改如下:
1.调度员应指示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脏骤
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解释“生命之星”
寓言 寓言
心肺复苏术
一、必 要 性
二、 发 展 史 三、 操
作
你可知道
世界范围内,每年超过1500万死于心血管疾
病,以成为人类死亡之原因的主要元凶。 美国每年有35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每天约 1000人发生死亡,而我国每年约10万人死于 心脏性猝死。 举例:
心肺复苏术的进展
1963年,美国心脏协会正式成立CPR委员会 1966年,CPR第一次正式大会建议医护人员全面接
受CPR训练 1973年,CPR第二次正式大会建议训练推广至一般 民众 1992、2000、2005、2010四次修订CPR操作原则
80年代的心肺复苏术
胸外心脏按压与通气比15:1 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80次
1)方法:可用手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
位,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 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2)注意点: 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 头部供血;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秒;注意避免触摸 感觉错误(将自己手指的搏动感觉为患者脉搏); 判断应综合审定,如无意识、皮肤粘膜发绀、双侧 瞳孔散大,再加上触不到脉搏,即可判定。
2胸外按压术
1)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相当于两乳头间连线
与胸骨正中交汇处)。 2)患者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3)快速确定按压 部位;首先以食指、中指沿患者 肋弓处向中间滑移;肋弓和剑突交点处寻找肋骨下 切迹,以此为定位标准,不要以剑突下定位,然后 将食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食指上方的 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 4)抢救者双臂应绷直,肩臂垂直向下按压。
理
由
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 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 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在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寻找防护装置或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 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C-A-B程序可以尽快 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的时间 (也就是说,只需进行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的时间, 大约为18秒钟).大多数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没有由任 何旁观者进行心肺复苏。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但其中一个障碍可能是A-B-C程序,该程序的第一 步是施救者认为最困难的步骤,即开放气道并进行 人工呼吸。如果先进行胸外按压,可能会鼓励
更多施救者立即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2010心肺复苏 按压频率 2010(新):每分钟至少100次 2005(旧): 每分钟100次
理
由
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 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以及存活 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 常重要。
2010心肺复苏 按压深度变化 2010(新):将成人胸骨按下 至少5厘米 2005(旧):将成人胸骨按下 约4-5厘米
心跳骤停的临床征象: 患者意识丧失,股动脉和颈动脉的搏动消失。 依据这两点可肯定诊断。此外还可能有面色 苍白或转为紫绀、瞳孔散大、喘息、或呼吸 停止等征象。 在诊断和急救时注意避免下列几点: a等待静听心音、 b等待心电图检查
心肺复苏术
适 应 症:
因突发意外事件(电击、溺水等)心脏疾病,手术
理
由
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
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 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如果给出 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 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虽然已 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 度按压胸部。另外,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
少5厘米比按压4厘米更有效。
6 面罩
操作方法
1.将病人仰卧,去枕、头后仰。 2.清除口腔与喉中假牙等任何可见的异物。 3.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 4.抢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后方,将头部向后 仰,并托牢下额使其朝上,使气道保持通畅。 5.将面罩紧扣口鼻,并用拇指和食指紧紧按住, 其它的手指则紧按住下额。 6.用另外一只手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中, 规律性的挤压球体提供足够的吸气/呼气时间(成人: 12~15次/分,小孩:14~20次/分)
你可知道:心肺复苏的时间紧迫性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血液循环终止。脑细胞由于
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循环终止4-6分钟后即发生 严重损害,甚至不能恢复。 在常温情况下,心搏停止3秒时患者感头晕,10-20 秒即可发生晕厥或抽搐,60秒后瞳孔散大,呼吸可 同时停止,亦可在30-60秒后停止,4-6分钟后大脑 细胞有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 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50%患者 被救活,4-6分钟开始复苏者,10%可以救活,超过 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 成活率可能性更少。
强调黄金时间4分钟
你可知道
谁可能在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术?
一般民众、家人、路人
救护人员 医护人员
救护新概念
。。。。。。。所
以,
我们不能单独等待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进行抢救, 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自救互救知识, 每个人学会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的发展史
最早的心肺复苏术
在我国的古代就有描述:东汉张仲景、唐代 孙思邈等 心肺复苏术的正式提出和广泛应用 1958年美国Peter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 60年代William等发表了第一篇有关胸外心脏 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4判断呼吸:
在畅通呼吸道后,可以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1)方法:维持开放气道位置,用耳贴近患者口鼻, 头部侧向患者胸壁,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面部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患者呼吸 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 2)注意:a气道开放位置;b观察5秒左右;c有呼 吸者呼吸道是否通畅;d无呼吸者立即做人工呼吸; e部分呼吸道不畅致窒息,畅通呼吸道后呼吸心搏 恢复。
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高声呼唤:“喂,
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其名,如无反 应,立即呼救。 2、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 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 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3畅通呼吸道
1)仰头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
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颌角处, 抬起下颌,使下颌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2)仰头抬颈法: 3)仰头拉颌法:
及麻醉意外,药物中毒、药物过敏、电解质紊乱等 引起的心脏呼吸骤停者。
禁忌症:
1、开放性胸外伤,合并有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
胸者 2、前胸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 3、心肺有严重损伤者
心肺复苏的三个阶段
基本生命支持(BLS)
高级生命支持(ACLS)
后续生命支持(P一人人工呼
吸;按压:吹气=30:2 2)抢救一分钟后,检查一次颈动脉搏动,如 无搏动则继续做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后 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检查时间不要超过5 秒 3)如救护车赶到,在转运病人的途中不要停 止心肺复苏。
A-开放气道
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
你可知道心跳呼吸骤停
原 因: 1、各种心脏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 且70%死于院外。 2、突发意外 事件:电击伤、溺水、严重创 伤。 3、手术及麻醉意外 4、严重的酸中毒、高血压、低血钾等电解质 紊乱 5、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药物过敏等。
你可知道
不同地区抢救成功率
地 区 抢救成功率 美国大范围统计 4-8% 华盛顿市国王区 7-26% 拉斯维加斯急救中心 54% 3分钟用上AED 74% 中 国 1%
5)按压用力方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
行,不能间断;按压必须有力和快速;垂直 用力,不能左右摆动;放松时手掌根部不要 离开胸壁,但应尽量放松;按压与放松时间 大致相等。 6)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 7)对成人患者按压深度为至少5cm 8)按压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
注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可听到心音,触及大动脉搏
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 为心房扑动或颤动也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 瞳孔变化: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射恢复。 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 收缩压达60mmHg以上。 发绀的面色、口唇、指甲转为红润。 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
C( comprssions):胸外按压
A(airway):开放气道 B(breathing):人工呼吸
C-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
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氧的血液从肺 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 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1判断心跳是否停止:
2005年修改的主要内容
1 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
为 30:2 进行; 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 30:2,双人 15:2 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 30:2 比率进行五 个周期的循环,其中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 分钟;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3 成人按压深度为 4~5 cm,儿童按压深度 2~3cm ,婴儿按压深度为 1~2cm
终止复苏的指标
复苏成功: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转
入下一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自主呼吸及心跳一直未恢复,脑 干反射全部消失,心肺复苏操作;已达30分 钟以上,心电图成直线,医生判断已临床死 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