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口腔癌及其预防
口腔预防医学
饮酒和吸烟,或饮酒和口腔卫生差,两者有协同作用 饮酒加吸烟口腔癌危险性增加2.5倍。 Mashberg研究证明,饮酒比吸烟危险性增 加的趋势高,双倍饮酒比双吸烟口腔癌的危险 性高。口腔癌治疗之后,在吸烟和饮酒的患者 中复发率也高。
口腔预防医学
(四)营养
维生素缺乏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很多口腔癌 患者的排泄物中,维生素B的含量很少,76.2%的 口腔癌患者血清检验时,发现维生素 A 含量很 低。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是 多方面的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是复杂的、综合的、与遗 传、机体易感性、种族等均有关系。
口腔癌的发病可能与梅毒有关,Martin发现24%梅毒患者 患有口腔癌。在印度梅毒患者中,晚期合并颊癌的有11.0%、 13.2%、18.0%不同情况的报道。据报道18%黑人梅毒患者还有 口腔癌。
口腔预防医学
(三)饮酒(drinking alcohol)
长期积累的临床资料表明,饮 酒与口腔癌的发生呈正相关。 Garaner对189例口腔癌患者调查, 94%的患者饮酒。Wynder等发现 33.0%的口腔癌患者有每天饮酒习惯, 其酒精含量超过155.5克。饮酒主要 增加舌与口底癌的危险性,因酒与 舌、口底黏膜反复接触,引起黏膜 烧伤并增加对致癌物质的吸收。酒 精的致癌性除局部影响,还有全身 方面的影响。
2.82:1 1.39:1
1986-1990,男/女患者
女性患者的增长速度远大于男性患者
口腔预防医学
一、口腔癌的流行病学 (4) 部位差异
影响因素:地区、气候、种族、生活习惯 我国:以舌癌、颊癌、牙龈癌、腭癌等为常 见,唇癌较少见 美国: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其次是唇癌 和口底癌。其它发达国家情况也类似 印度:颊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
口腔预防医学
印度的Teavancore地区的劳苦人群中,口腔癌 患病率非常高,据认为与该地区的主食稻米与木 薯粉中十分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 A有关。
舌癌患者中, 25% ~ 45% 有缺铁性贫血,可能 缺铁时舌乳头剥脱,增加了舌黏膜癌变的敏感性。
口腔预防医学
二、环境因素(factor of environment)
口腔预防医学
内 容
** ** ** ** 简介 口腔癌的流行病学特征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口腔癌的预防 Prevention
口腔预防医学
什么是口腔癌?
口腔癌是指涉及口腔,主要是口腔粘膜的恶性肿瘤。狭义概 念为口腔鳞癌,是发生于舌、口底、腭、牙龈、颊和牙槽粘
膜的一种癌症。广义即为唇癌、唾液腺恶性肿瘤等。
口腔预防医学
(二)提高公众对口腔癌警告标志的认 识
提高公众对口腔癌警告标志的认识,以便 加以警惕,及早就医。 1.口腔内的溃疡,2周以上尚未愈合。 2.口腔粘膜有白色、红色和发暗的斑。 3.口腔与颈部有不正常的肿胀和淋巴结肿大。 4.口腔反复出血,出血原因不明。 5.面部、口腔、咽部和颈部有不明原因的麻木 与疼痛。
口腔预防医学
(二)核辐射(radiation of nucleus)
核辐射对人与动物均有诱发癌的作用,是由 于 α β γ 射线对人体易感细胞的作用,常见白 血病和淋巴瘤放射治疗后的病人,易引起黏膜 表皮样癌和唾液腺癌。 空气污染也是致病因素,如高度工业化所造 成的煤烟污染,纺织工业中纤维刺激,如英国 两个主要的纺织工业区(西北部棉区和西约克 郡毛制品区)发现女性口腔癌病例多,而又无 其他诱发原因。
第五章 口腔癌及其预防
口腔基础教研室 赵鑫
口腔预防医学
本章叙述口腔癌的致病因素:与生活方式有 关,如烟草的使用、饮酒、咀嚼槟榔、营养;与 环境因素有关,如光辐射与核辐射等;与生物因 素有关,如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病毒与梅毒。 重点叙述对口腔癌的预防与控制,改变不良的生 活方式、减少致病因素、提高高危人群对口腔癌 警告标志的认识、定期检查提高早期治疗率与增 加生存率,防止环境污染,防护群体健康。
一、口腔癌的流行病学 (2) 年龄
发病与死亡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我国:40-60岁为发病的最高峰
西方国家:60-70岁
口腔预防医学
一、口腔癌的流行病学 (3) 性别
男性多发 男/女 3:1
比例因部位不同而不同
口腔预防医学
一、口腔癌的流行病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鳞癌) 1960-1965,男/女患者
口腔预防医学
一、口腔癌的流行病学 (5)死亡率 病死亡的人数。常用10万
分之几表示
性别、部位、种族、地区不同 死亡率不同
口腔预防医学
二、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指临床及组织学上有改变并且有
癌变倾向的病变。 常见为口腔白斑和口腔红斑。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医学
第二节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
一、生活方式 (life style) 二、环境因素 (factor of environment) 三、生物因素 (factor of biology)
口腔预防医学
不同地区和民族吸烟方式是不同的 吸烟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纸烟、烟斗、雪茄、倒吸烟、嚼烟 (或烟草与槟榔混合)、鼻烟等。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癌的发病部位与吸烟方式有关 在印度、撒丁岛、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 地区,一些人把燃烧的烟头放入口腔倒吸,女 性倒吸烟者甚多,故其中一些人患有腭部白斑 (leukoplakia) 和腭癌。吸纸烟的,发病部位 多在舌与口底,吸烟斗的发病部位 多在唇部。
口腔预防医学
美国学者随访15年、挪威学者随访12年,发 现吸鼻烟比不吸鼻烟者患口腔癌的危险性高 2~3倍,患口腔癌的危险性与吸烟长短、吸入 量、受刺激部位有关,而不吸烟人群很少发生 口腔癌。根据1996年美国预防与疾病控制中心 报道美国75%的口腔癌与咽癌病人,是吸烟与 咀嚼烟草所致。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癌的高发地区:法国、巴西、 中东欧
口腔预防医学
一、口腔癌的流行病学
口腔癌占全部癌症的比例
我国
长江以北
1.45%-5.60%
长江以南 1.75%-5.18% 美国 2%-4% 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1/3
我国口腔及咽部恶性肿瘤的估计标化发 病率: 男性为8.7/10万,女性为6.0/10 万。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医学
3.平衡饮食
减少脂肪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提高 维生素A、B、E和微量元素硒的摄入量。
口腔预防医学
4.不饮过热的饮料
不食过热食品;避免刺激口腔黏膜组织。
口腔预防医学
5.避免不良刺激
及时调磨义齿锐利边缘,防止对软组织摩擦、 压迫和创伤。
口腔预防医学
6.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拔除残根、残冠,及时调磨 牙锐利牙尖;避免反复咬颊、咬 舌。
口腔预防医学
一、生活方式(life style) (一)吸烟(smoking)
烟草与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致癌和促癌 的作用。主要有害物质是烟草特异性亚硝基盐, 其中亚硝基去甲烟碱和甲基 - 亚硝基 - 吡啶基 丁酮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吸烟时有害物质侵入 上皮,破坏上皮细胞功能,引起机体分子机构 的变化而致病。
是世界上第6种最常见的癌症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预防医学
为什么要预防口腔癌?
容易转移
治疗费用高
预后差
病人生活的质量不高 口腔癌前病变
口腔预防医学
第一节 口腔癌与癌前病变
一、口腔癌的流行病学
疾病不是随机地发生 流行病学就是研究这些非随机发生的疾病 的特征
口腔预防医学
三、生物因素(factor of biology) (一)口腔感染与局部刺激
口腔卫生不良、尖锐牙尖和不良修复 体的长期刺激,被认为是口腔癌发生的 原因之一,这是一种慢性、反复刺激和 感染的诱发过程。
口腔预防医学
(二)病毒与梅毒(syphilis)
病毒与癌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即不像20年前 所认为的病毒是癌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癌与病 毒有关。 1983年Syrjonen首次提出口腔癌人乳头状瘤病毒 (human papaillomata virus ,HPV )的病原学,因口 腔鳞癌的形态表现与HPV感染后三种类型相关(内陷、 乳头状、扁平疣三类型)。 此后Loning和Devilliers 等证明在部分鳞癌中,HPV 抗原阳性,同时也从白斑 中发生抗原阳性。因此,一些学者认为HPV是部分癌前 病变和口腔鳞癌的致病因素之一。
口腔预防医学
(一)减少致病因素
1.避免吸烟、饮酒和嚼槟榔;大量研究表明,在 致癌因素中,烟草是最大的癌症诱发物,故吸烟是最危险 的不良习惯。 因此我国口腔癌的一级预防应着重从吸烟与饮酒的危 害性方面进行教育,改变吸烟、饮酒的习惯;鼓励公众不 要染上吸烟习惯;已吸烟者最好戒烟,已吸烟而不能戒烟 者,起码要减少用量。 避免嚼槟榔,特别是在槟榔中混有烟草与石灰时致癌 危险性较大
口腔预防医学
口腔癌的发病与吸烟数量有关
口腔癌的危险度与吸烟成正相关,假设不吸烟危 险度是1,每天吸10~ 19支,危险度上升为 6.0 ,20 支 以上为7.7,40支以上危险度高达12.4。吸烟斗数量在 25kg以上危险度是吸烟少的5倍 。 咀嚼烟草tobacco chewing(smokeless tobacco) 对 口腔黏膜的损害,最初是从英国兰开夏矿区的矿工中 观察到的, 25 名口腔黏膜有白斑前期病变的矿工,继 续嚼烟草5年之后,均发展成为鳞状上皮癌。
口腔预防医学
第三节
口腔癌的预防
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 逐渐认识到口腔癌早期预 防的重要性与早发现在治 疗上的重要性,其预防的 含义包括预防口腔癌的发 生,预防口腔癌对邻近组 织的损害,预防口腔癌的 转移,预防因口腔癌丧失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