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导学案
备课教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
3、通过合作,体会“知音”“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
4、激情展示,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重点:
1、借助注释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
学习难点:
通过合作,体会“知音”“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真挚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的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课文,
目的在于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语汇、词汇,目的是掌
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伯牙善鼓琴》选自______________,此本著作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是由 ______ 时期著名 _______ 学派思想家 _________ 所写,名篇有《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
3、查字典,把文中不懂的字音标上,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
节奏、停顿。
卒()逢暴雨乃援()琴舍()琴霖()雨之操辄()穷其趣峨峨()兮()
4、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善(善于)鼓琴(弹琴)。
请按照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钟子期辄穷.其趣。
(3)吾于何逃.声哉?
(4)志.在登高山
(5)更造.崩山之音
(6)乃援.琴而鼓之
(7)泰山之阴.
(8)钟子期必得.之
(9)卒.逢暴雨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句力求通顺)。
(1)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二、学习·研讨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
3、展开联想和想象,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明月、杨柳”时,钟子期又会如
何赞叹呢?仿照下面的示例,补充钟子期赞叹的内容。
示例: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
4、文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好处?
5、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结合文意,谈一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三、练习·巩固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
伯牙善鼓琴
(1)善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游于泰山之阴
(2)于止于岩下吾于
何逃声哉子之
听夫志游于泰山之阴
(3)之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钟子期必得之
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意思。
通假字:卒.逢暴雨()
3、翻译下列句子。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钟子期辄穷其趣。
(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四、拓展·提升
读《伯牙绝弦》的有关文字,思考问题:
(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节选)(二)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
尺瑶琴为君死!(这是伯牙在子期墓碑前的一首短歌)
1、善鼓琴的伯牙,名满天下的伯牙,居然从此绝弦,如果你就是伯牙,你见着
这绝弦,再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2、后人根据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了纪念这知音之情,谱成了一首乐曲《高山
流水》。
今天“高山流水”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