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学(上)
2017/7/1
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与教育。 教育包括教学,除教 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 活动、生产劳动、社会 实践等途径向学生进行 教育。 教育
教学
(2)教学与智育。 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 但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 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 德育、体育、美育、劳 育的任务。
智育 教学
2017/7/1
• 2.教学的意义: • (1)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 •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2017/7/1
3. 教学的任务:
(1)关于教学任务的传统表述:
① 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 ② 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 ; ③ 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2017/7/1
4. 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是为 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 盾而提出的。 • 要求: •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 •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 (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2017/7/1
三、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 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 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 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模式是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多样性 的关键。
2017/7/1
(二)教学模式的种类
由于研究者的出发点和关注点不同,对于教学模 式的分类也十分多样,有些比较注重模式的概括性, 有些则更注重模式的具体差别。
2017/7/1
8. 因材施教原则。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 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 • 要求: • (1) 充分了解学生; • (2) 尊重学生的差异 ; • (3) 面向每一个学生。
2017/7/1
三、赞科夫的教学原则体系
• 赞科夫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 • 他的根本思想是“以尽可能大的教 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 认为只有同时对教学原理和方法都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考虑,才可 能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促 进他们的发展。
2017/7/1
7.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 合起来。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 离现实而提出的。 • 要求: •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 (2)注重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尽 可能广泛的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 次,应当尽可能的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最后,应 当注重中小学生发展的实际。 •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④ 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包括:通过操作方法的自我 控制模式、训练模式、掌握学习模式等。
2017/7/1
第三节:教学原则
一、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的目的, 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 的基本要求。
2017/7/1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
• • • • • • • • 1. 直观性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3. 系统性原则; 4. 巩固性原则; 5. 量力性原则; 6.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7.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8. 因材施教原则。
2017/7/1
1. 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 接感知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 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 提出的。 • 具体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 基本要求: •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 •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 (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017/7/1
(2)课的研究与发展:
在课的发展上,主要贡献来自凯洛夫教 育学为代表的前苏联教学论,节课中主要完成一种教学 任务的课,又可细分为若干种类:新授课、 复习课、练习课、实验课、测验课等。 综合课指在一节课中承担两种以上教学 任务的课,还进一步提出了综合课的一般 结构,按照顺序依次为:组织教学、复习 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 作业。
2017/7/1
2. 启发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 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 要求: •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 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明了、联 想、系统、方法;后经席勒发展为预备、提示、 联系、统合、应用,称为“五段教学法”; • 裴斯泰洛齐注意到能力的发展训练; • 前苏联教学论提出比较完备的结构: 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2017/7/1
(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
• 桑新民、马健生、钟启泉。
• 将实践视为教学过程的本质,着眼点是教学过程 中的自主行为者(老师或学生)具体的感性的外 部行为及其结果蕴涵的意义。教师的实践,根本 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也是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 实践活动的特殊性所在,作为学生的实践,目的 是促进自身预期发展。 • 不足之处是造成重教轻学或重学轻教。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 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给学生安全感。
2017/7/1
第四节: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念:
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 涉及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 并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 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 问题。
2017/7/1
2017/7/1
(三)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交往说)
• 叶澜教授。 • 认为教学是特殊的交往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有 组织的师生交往过程。 • 最高目标在于通过交往尽可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
2017/7/1
二、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 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 (认识的对象和方式都是间接的) 3、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的认识过程。 (教师领导作用的发挥应当注意承认学生的主体地 位及领导方式的多样化) 4、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2017/7/1
5. 量力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为了防 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 要求: • (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2017/7/1
6. 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是为 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 一起来而提出的。 • 要求: • (1)坚持正确的方向; •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 • (3) 实事求是 ; • (4) 讲究教育艺术。
2017/7/1
2. 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 最为全面、影响最广泛的是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 尔的成果,他们提出了4类教学模式共25种。 ① 信息加工类教学模式包括:概念获得模式、归纳 思维模式等。
② 个人类的教学模式包括: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意 识训练模式; ③ 社会类教学模式包括:课堂会议模式、群体调查 研究模式等。
2017/7/1
一、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观点
(一)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发展说);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实践说); (三)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交往说)。
2017/7/1
(一)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发展说) • 苏格拉底、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杜威、皮亚 杰、布鲁纳、赞科夫等。
• 主张课程应当突出学科基本结构, 让学生通过发现法学习,十分重视 学生智力的发展。 • 教学原则是为结构主义课程改革运 动服务的。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 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2017/7/1
五、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
• 创立非指导教学模式,主张“学生中 心的教学”、“学习的自由”,主张 教师应把学生的感情和问题放在教学 过程的中心地位。 • 教学原则:
1. 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 2. 关于教学模式的全面化的研究。
2017/7/1
1.关于教学模式的概括化研究 (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 (3)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2017/7/1
(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 夸美纽斯将观察引进了教学活动;
第八章:教学(上)
2017/7/1
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第二节: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 第三节:教学原则 第四节:教学的组织形式
2017/7/1
第一节:教学的意义与任务
1. 教学的概念:
所谓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 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 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身心 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 思想品德。
2017/7/1
(2)近些年以来我国关于教学任务的不同表述: 科学知识的学习、 思想情感的培养、 能力的提高。
既相互独立 又相互联系
不再过于 强调知识
2017/7/1
重视思想情感 和能力培养
第二节:教学活动的本质及模式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活动 是在过程中实现的,而过程则是通过活动得以开展 的。 因此,教学活动与教学过程在本质上的含义是相 同的。
• • • •
杜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卢梭: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 福禄贝尔:注重儿童的自主活动。 杜威的设计教学法: 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 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