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奉献 详备人:韩芳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感受大禹的献身精神。 2.认字8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处”。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禹“三国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重点词句,学习大禹治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 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
1.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洪水泛滥时一定特别严重,所以才产生了“洪水猛兽”这个成语认为洪水比猛兽更为可怕。大禹治理水患,让大家安居乐业,得到了许多部落的共同拥戴,继舜而成为部落的领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领袖。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简介禹。 3.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说说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和词语,强调要点。 (1)字音:“塞”为多音字。 (2)字形:“荒”字的中间是“亡”,不要多一点。 3.出示本课词语,读中巩固。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轮流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他什么事? 2.集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 3
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大英雄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过渡: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洪水的呢?为什么大禹会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认识大禹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交流汇报。 3.指导朗读。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4.想象:通过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过渡:洪水如此猛烈,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过着四处逃荒的悲惨生活。鲧偷了息壤去堵洪水,却被天帝处死。鲧在临终前叮嘱儿子禹“一定要把洪水治好”。禹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二)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4
1.指名读2、3、4自然段,说一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找出描写大禹治理洪水的句子,多读几遍。
2.知名反馈。 3.自由读课文,把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找出来,并说说自己受感动的原因。
4.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5.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禹治水的艰辛?
6.出示小黑板。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1) 口头填空。 (2) 分组讨论:从所填的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引导学生想象大禹三次经过家门的情形,说说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5.交流汇报,此时你认为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6.指导朗读。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5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启发学生想象: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想一想大地呈现怎样的景象?
3.交流反馈,此时,你想对大禹说什么? 4.思考讨论: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5.集体反馈,教师点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五、总结全文 大禹为了治理水患,十年之间,居然三次经过家门而顾不得进去看一看,他的这种公而忘私、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更需要这样的人民公仆。我们小学生也应该从小树立这种大公无私的思想。 板书设计 6
教学反思 炮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掌握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二牺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对话和神态,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自我,牺牲自我的精神。 5.续写“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了故乡„„”,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 教学重点 围绕“炮手知道那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开炮?”展开讨论,知道炮手是个忠于祖国、服从命令的士兵。 教学难点 从文中找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初步接触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谈话:有人说:“家是一张床,累了的时候,可以躺上去,美美的睡一觉。”有人说:“家是人生的港湾,当暴风雨来临时,它会无私地为你抵挡风雨的袭击。”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可是今天的这位炮手却亲手毁了自己的家。 2.板书课题。 3.质疑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 1. 出示自渎要求。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通过工具书解决。 2. 交流学习成果。 (1) 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 (2)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重点纠正以下读音。 颤:多音字。 应:多音字。 (3) 理解词语。 3. 指导写字。 8
三、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 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汇报。 四、 课堂小结 可敬的炮手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为了把入侵者赶出自己的家园,毅然炸毁了自己唯一的财产,多么伟大呀!他的决定是毅然的,然而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从任务的神态、语言、动作的对比中体会人物心理感受。 2. 感悟人物高贵的品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再读分析,走进文本 1. 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位优秀的炮手应该是什么样的?那文中的炮手是一位优秀的炮手吗?你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大家用心读课文,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 学生反馈信息。 引导学生找出下面三个句子。 他服从了命令,仔细瞄准目标,开了一炮。 “干得好,伙计!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了!” “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9
3. 指名读这三个句子,读出感情,体会这是一位优秀的炮手。 过渡:炮手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可为了自己的祖国,还是向房子开了炮。我想,让他亲手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心里一定非常难过,他肯定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那就请同学们用心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词语和句子,把他们画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 (1) 出示句子,齐读。 (2)联系上下文分组讨论:为什么炮手的脸色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通过他的神态变化,大家想一想炮手当时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历程? (3)分组讨论,老师巡视点拨指导。 (4)全班集中交流。 5.是啊,炮手的心情是复杂的,他心通,他舍不得,却又不得不炸毁自己的房子。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炮手这种矛盾的心理。 6.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回归整体 读一读课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段落。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出示句子,指名读。 “请您原谅,将军。”炮手低沉的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 想一想:将军听后,会怎么说?怎么做? (1) 鼓励学生充分想象。 (2) 指名交流。 10
2.总结全文。出示句子,指名填空,说说炮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一位----------------的炮手。 五、 小练笔 战争结束了,士兵们可以回到故乡与乡亲们团聚了,想想炮手回到故乡后会发生什么事?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1 书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书信的一般格式,摘抄并背诵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2. 能够抓住正文的重点,围绕中心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3. 体会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领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