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功案例分析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成功案例分析
二、资源枯竭对资兴经济的影响
3.生态环境治理保护任务十分艰巨。煤炭资源大量 开采使矿区环境承受能力下降,一旦遭遇强降雨,则引 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与此同 时,煤炭生产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特 别是煤矸石)给矿区周边的空气、水流和植被带来很大 污染,矿区植被、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受到较大程度破 坏。 4.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突出。随着煤炭资源 的逐渐枯竭,一些煤矿破产关闭或转产,造成大批企业 职工下岗失业。低收入群体逐年增大,2007年全市城市 低保对象23281人,其中矿区低保对象为15928人,占全 市低保对象总数的68.4%。
资兴经济转型亮点
在打造煤电产业循环链的同时,资兴市又精心打 造节能建材产业循环链。政府积极引导扶持金磊南方 水泥有限公司引进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年生产能 力由原来的60万吨扩大到220万吨,但其单耗却大大降 低,粉尘排量由原来的每年3300吨降为800吨。 同时,周边工业企业的废渣、尾矿作为水泥生产 原料,从而变“废”为“宝”,并且大力发展新型建 材。据统计,每年还可以消耗粉煤灰60余万吨,消耗 排放的磷石膏等废弃物30多万吨,消耗有色金属矿山 尾砂50多万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资兴经济转型亮点
在转型过程中,资兴市努力做好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优势产业集聚, 形成了能源、建材、矿冶、轻工及机 械制造、食品、旅游、林产等七大产 业集群。 资兴市充分利用东江湖优质水资 源,着力发展食品工业产业集群,投 入专项资金1.2亿元,建起了2000余 亩的罗围食品工业园。青岛啤 酒、东江湖酒业、山水天然食 品等20多家食品加工企业进了 园区,年销售收入达16亿元。
LOGO
12城规资源与环境调查第一小组
资兴经济转型亮点
该市以东江湖为龙头,积极招 商引资,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立 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企业经营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旅 游产业集群在这里已成规模。 华天东江湖、回龙山等10多个 旅游项目落户资兴,总投资达18亿 元,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0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余元。丰富 的竹木资源成就了资兴的竹木建材 产业。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给力转型升级 资兴市以民生为重点,积极开辟新兴行业,打造自 主创业平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发展适度技术含 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挖掘第三产业、中小微企业 的就业潜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健全城镇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保险覆盖 面。
资兴经济转型亮点
资兴市精心打造煤电产业循 环链,利用充足的煤炭资源,投 资近30亿元,湖南华润电力鲤鱼 江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了以烧劣质 烟煤为主的2×30万千瓦项目, 资兴焦电股份公司开工建设了以 烧煤矸石为主的2×6万千瓦项目。 这些项目建成后,年消耗劣质煤 150万吨、煤泥50万吨、煤矸石 145万吨,并实行热电联产,实 现了煤泥、煤矸石等废弃资源的 循环再利用。
资兴城市简介
近年来,资兴市利用 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资 金的引导,以加快经济转 型为着力点,大力调整产 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县域 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湖南 省十强”,成为全国首批 湖南省唯一的“国家可持 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资兴经济的支柱——煤炭
资兴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资源累计探明储量1.3 吨。 资兴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资兴三都矿区的煤炭开发始于 唐朝,民国时期(1937年)开始有规模的开采。新中国成立后, 国家在三都矿区投资建井,成立了资兴矿务局,曾有生产及基建 井10对,总设计能力208万吨/年。九十年代中期,乡镇煤矿迅速 发展,年产量达100多万吨,整个三都矿区的煤炭年产量达300多 万吨。煤炭资源开采利用在资兴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 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长期以来一直影响着资兴市经 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煤炭矿山企业陆续破产 或关闭,导致大批矿山职工下岗失业、相关产业衰退,已经对城 市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
二、培育集群效应支撑转型升级 整合煤炭产业,推进形成开采—精洗—深加工循环 链,新上兴宇洁净煤业、顺源燃料等煤炭精深加工项目; 积极推进狗脑贡茶等龙头企业发展;引进和建设锂电池 负极材料、LED等新材料项目;加大东江湖、五岛一村、 回龙山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
经济转型主要举措
三、优化配套发展环境催化转型升级 整合完善资兴经济开发区罗围食品工业园、江北工 业园和东江外贸出口加工园的给水、排水、电力、通信、 热力、燃气和标准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
资源枯竭型城市 转型成功案例分析
——以湖南资兴为例
LOGO
组长:陈华龙 组员:李俊桦、张咏生 郭石峰、陈 江 12城规资源与环境调查第一小组
目 录
资兴城市简介
资兴经济的支柱——煤炭 资兴经济转型理念 资兴经济转型主要举措 资兴经济转型亮点
资兴城市简介
资兴市是湖南省郴州 市的一个县级市,素有 “水乡、电城、煤都、林 海”之美称。曾是依煤而 建、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 型工业城市,全市累计探 明煤炭基础储量1.3亿吨。 经过60多年大规模开采, 煤炭资源日渐枯竭,2008 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 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资兴经济转型理念
一、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二、资源导向型思维向市场导向性思维转变 三、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主导型结构转变
四、资源型城市向突出生态园林特色的综合型 城市转变
经济转型主要举措
一、整合传统产业促进转型升级 依托老工业基地,围绕能源、建材、食品、矿冶、 林产、轻工及机械制造等六大优势产业,鼓励和扶持企 业自主调整产业结构,进行技术改造,有效降低主导产 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
一、煤炭产业在资兴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煤炭及其相关联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2007年资兴 市规模工业中煤炭及其相关联的炼焦、火力发电等产业实现增加 值16.4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9.7%。同时,煤炭产 业还影响着当地运输业、修理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 。
2.煤炭及其相关联产业是全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07年 煤炭及其相关联产业实现的各种税收3.5亿元,占全市当年财政 总收入的53.9%。
3.煤炭及其相关联产业是全市就业的主渠道。在上世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十 年代,资兴矿务局在职职工近2万人,矿工职工家属近8万人,仅 矿务局207万吨的煤炭生产能力共有10万矿业人口。据此推算, 包括乡镇煤矿在内,资兴全部矿业人口应该在15万左右,占全市 总人口的40%以上。
二、资源枯竭对资兴经济的影响
资兴煤矿开采历史已有半个世纪,截至2006年底, 资兴市主力矿区——三都矿区煤炭保有资源储量4172.17 万吨,预计可开采资源储量仅为2914.8万吨,按照现有 生产规模,资兴市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剩余服务年限仅为 8年左右。 1.经济增长后劲不足。资兴市工业目前仍然是以资 源型工业和资源加工型为主导产业,资兴市工业的发展 和增长主要依靠其拉动,同时,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受其 影响 2.财政增收渐失主要来源。由于煤炭这一不可再生 资源的逐步枯竭,资兴市在2004-2007年期间,先后关 闭38家无资源的乡镇煤矿,国有老矿井也相继破产改制 。资源枯竭造成税源萎缩,财政税收增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