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则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原则


学习交往技能 ——倾听
• 耐心听 • 要感受性地听,不要评判性 地听 • 积极反馈,适当提问,帮助别人说下去 • 专心听 • 要听出别人的弦外之意
学习交往技能 ——换位思考
• 从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 • 从他人的立场来体会这件事给对方带来
的情绪体验 • 向对方表示自己的理解和同情
学习交往技能 ——真诚地赞美
• 赞美的前提-接纳对方 • 真诚地赞美别人 • 勇敢地说出赞美的话
学习交往技能
——非言语行为
• 衣着 • 表情:微笑 • 体态 • 人际距离
– 亲密带(0-0.5米):恋人、抚慰和保护 – 个人距离带(0.5—1.25米)
• 一般亲密朋友(0.5米-0.8米) • 普通朋友( 0.8米-1.25米)
压力的反应过程
• 警戒反应阶段 • 安定阶段 • 解决阶段
正确处理压力的方法: ——科学认识压力
• 我们几乎每天都生活在压力的刺激中 • 有时,压力是人生的香料和调味品
Hale Waihona Puke 效 率低高动机水平
有多少压力可以应对?
• 一般人拥有的烦恼: 40%属于过去; 50%属于未来; 10%属于现在。
“在生命中有很多担忧的 东西,而实际上它们之 中的大多数根本就没发 生过。”
第三章 心理卫生
田宝伟 胡心怡
心理健康很重要
•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
身心健康,幸福一生。
主要内容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压力处理与自我心理调适 三、挫折及其应对 四、人际关系及其优化 五、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
• 身体、智力和情绪协调一致; • 能够适应环境和人际关系; • 有幸福感,能够体验到满足; • 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我们要学会求助!
什么是心理咨询?
• 咨询师: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 • 服务对象(来访者):遇到某种心理压力,
引起心理冲突而主动寻求帮助的正常人 • 过程:诉说、询问、商讨,共同研究 • 目标:寻找解决对策,恢复心理平衡,
四、人际关系及其优化
•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征
– 人际交往需求迫切,但交往方式过于被动 – 交往动机中功利性少、情感性多,但功利性趋强 – 异性交往愿望强烈,但缺乏交往技巧 – 交往范围独特 – 交往手段多元化
人际吸引及其因素
人与人之间由于积极的认知与情感而在心
理和行为上的相互趋近倾向。
人际吸引的常见形式
心理韧性
三、挫折及其应对
• 挫折产生的原因: • 客观因素:
– 自然环境因素 – 社会环境因素
• 主观因素
– 个体生理条件的限 制
– 动机冲突 – 能力和期望的矛盾 – 人际关系障碍 – 学习上的不适应 – 生活上的创伤
人们的消极应对方式
• 合理化——文过饰非 • 退行 • 固执 • 冷漠 • 逃避
——马克·吐温
• 92%的烦恼从未发生过;
• 剩下的8%的烦恼中,大部分是可以轻易 应付的。
学会一些压力应对的技巧 ——身心调节法
• 宣泄 • 深呼吸法 • 放松训练 • 有氧运动 • 转移注意
学会一些压力应对的技巧
——调整目标
• 躲避压力源;
•烦恼=希望/现实
• 调整目标;
• 改变行为方式;
• 发现自己的资源;
拿到了奖学金…….
我就是天才 我们需要有 老师教得好 一点阿Q精神
这次是靠运气
平时比较努力
状态奇佳,超常发挥
正确对待挫折 ——发现事物的两面性
积极再定义:
我比较内向—— 我比较“内秀” 我有时太较真——我追求完美 同学不借给我漫画书看——我能专心听课了
消极再定义:
名次提高了20名——以后提高的空间就小了 (需要更加倍的努力)
– 社会带(1.25—3.5米)
• 公开性质,较为正式,一般用于上下级的交往关系
– 公共带(3.5-7.5米)
• 用于正式交往,如庆典或公开演讲 • 对个人空间不构成威胁
五、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 心理问题 = 精神病? • 心理学 = 窥见内心? • 心理咨询师 = 救世主? • 心理咨询 = 思想工作?
每次吃饭都是同学请我耶——时间久了他可能 对我有看法
思考:下面的事件,有没有积极的作用?
• 失业。 • 朋友背叛了自己。 • 竞选学生会成员失败。 • ……
正确应对挫折 ——接纳自我
• 思考:遇到挫折后,你的第一反应是什 么?是“我不够好”吗?
• 接纳自我
– 积极寻求自己美好的一面 – 肯定自己 – 提高自信 – 挫折面前保持自我肯定和欣赏
——世界卫生联合会
心理健康的不同等级
• 常态心理者 • 轻度失调心理者
– 成长的烦恼; – 能够恢复常态; – “心理感冒”;
• 严重病态心理者
– 严重的适应失调 – 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 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 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 • 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
• 健康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状态,而仅仅 是一种良好的状态
• 健康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 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积极
的生活方式
二、压力处理与自我心理调适
• 压力 • 压力源
–来自社会 –来自大学生自身
• 压力不仅取决于压力源,而且取决于个 人如何认识和评价它。
人们的积极应对方式
• 适当的妥协 • 幽默 • 升华 • 寻求支持
正确对待挫折 ——选择最有利的归因方式
• 你邀请某个人跳舞,可对方拒绝了 • A 我没有魅力 • B 对方刚好跳累了,不愿再跳
• 永久的vs暂时的; • 普遍的vs特定的; • 内在的vs外在的;
你的归因方式是怎样的?
一次考试没及格…… 我天生就没有学习天赋 老师没教好 发挥失常 复习不够充分 粗心大意 睡觉时外面工地在施工, 没休息好
(1)喜欢;
(2)爱情;
(3)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人际吸引的主要条件
(1)熟悉;(2)个人特征; (3)相似;(4)互补与补偿
影响交往的心理因素
• 空间的接近性 • 第一印象 • 刻板印象 • 光环效应 • 自我投射
人际交往的原则
• 黄金原则
– 像你期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
• 双赢原则
–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