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修辞手法课件PPT

小升初修辞手法课件PPT

5
[区辨] 有“像”、“仿佛”、“似的”的句 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 对两种事物作具体比较的。
例: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 单纯的想象。
例:读罢《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 到了苦难的过去。
• 表示猜测的句子。
例:我觉得这人好像面熟。
• 表示举例。
例: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6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 人来写的方法,也就是赋予人的思 想、动作、语言。运用拟人的方法 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 如:1、小鸟在树上唱歌。
8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 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 夸张。 A、缩小夸张 比如:王若飞被关在巴掌大的牢房 里。 B、夸大夸张 比如:茉莉花开,香飘万里。
9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 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 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借以增强语气, 说明道理,加深感情。
1
一、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
光。(比喻 )
2、水渐渐窜上来,放肆的舔着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
到嘴边.。(夸张 )
4、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
怀?( 反问 )
5、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
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然后再回答。
而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
作者自己的思想。
如:你不遵守纪律,难道不该挨批评
吗?(反问句)这句话其实就直接告诉我们:
你不遵守纪律,就该挨批评。
再看一句: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
我们的劳动群众。(设问句)先提出问题,
启发思考,然后回答
13
下列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水龙头伤心地流着眼泪。( 拟人 ) 2、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比喻 )
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设问 )
6、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力量。
排比


2
比喻:俗话叫“打比方”。是 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 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 抽象的、深奥的事物。也就是 说,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 物。比喻表达的效果将内容写 得形象生动。
3
比喻的种类
A.有比喻词
如: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
十一、判断题练习: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句子 后面打“√”错的打 “×”
1、游泳队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纪录。( ) 2、《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和《景阳冈》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 写的。( ) 3、《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 )
修辞手法 4、屈原、项羽、大禹、张飞都是《史记》中描写的人物。( )
3、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排比


夸张
4、它声音太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

5、鲸的身子那么大,它们吃什么呢设?问须鲸主要吃小虾和小鱼,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6、泉眼比里喻,不断冒出的水泡,像珍珠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
光。(

7、山上的树木、瀑布、良田又苏醒了,人们重新过上了拟幸人福
句:
比喻 句:
2、考场上很静。 夸张
句:
3、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善良。 16
排比
5、《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 () 6、《半截蜡烛》是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 7、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 ) 8、《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9、四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史记》。( ) 10、 《西游记》是一篇古代白话文小说。( ) 11、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 12、“你们谁见过这么脏的作业本?”是反问句。( ) 13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比喻句。( ) 14 、“太阳所在的地方,黄中透出红来,像凝固了的血块。”用了拟人的手法。 () 15 、“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是比喻句。( )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若、如、如同像、犹如、 宛如、好似、仿佛、似的、如……一般等。
强调:两种事物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不能是同一种事

(如:小明长得像他爸爸)
B、比喻句不出现比喻词
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4
温馨提示
要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 比喻句,就要看是否把一种事 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要注意的 是,这是不同的两种事物,它 们之间有相似之处。
的生
反问
活。
设问 (

8、晚也得去,怎么可以逃
学?


14
仿写:(课内选做2-3题) 1、一棵小榕树就像一把撑开了的绿绒大伞。 仿 写:
2、可爱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这园中这 一片宁静。 仿 写: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仿 写:
4、他的心眼比针尖还小。
15
按要求转换句子: 1、树叶在风中飘来飘去。 拟人
如:人的聪明才智是天生的吗? 不是,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11
反问: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 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 答,问中有答。也就是说:用 肯定的形式来表示否定,用否 定的形式来表示肯定。
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 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2
区别设问与反问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明
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
如: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 魂,最有骨气的花。
这样三个结构相同的三个句子 排列在一起,就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增 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就更突出了梅花的 秉性。
10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 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 行回答。即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引 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强调了实 践的重要性。
2、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3、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 了腰。
7
辨别比喻和拟人
比较两个句子,说说它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方 法。 A、星星一闪一闪的,像孩子们的眼睛。(比喻 ) B、星星眨着眼睛。( 拟人 )
区别: 比喻的重点在“打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个事物 的相似点。 拟人的重点在“当作”,它直接把物当人来描述。 注意:拟人句中不能有“人”出现,否则就变成 了比喻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