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堂PPT)

小升初语文复习修辞手法(课堂PPT)

7
比喻:
就是打比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 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 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比喻词常用的 有“像、好像、像……一样(似的)、仿 佛、是、成了、如”等。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8
作用: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通俗易懂 、生动具体形象。
例如:共 产 党 像 太 阳 。
课前积累
• 第六册 1.读读背背(诗句)P32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 •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1
2.读读背背(谚语)P49
•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9
例句:
• 1.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个 快乐的孩子。
• 2.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 篮。
• 3.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 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10
判断比喻时应注意: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 的事物,但两种不同的事物在某 些方面又有些相似。
(2)不是所有“像”、“好像” 、“仿佛”等词的句子都是比喻 句。
19
例句: •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
道不是真理吗? •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我们怎么能忘记? •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
,又剩些什么呢?
20
设问
• 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把观点阐述明 白,故意先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 的注意与思考,然后自己回答。
•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 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26
例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
27
修辞手法的作用
28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9
解释词语的方法
30
再见
31
• 例如:他呆呆地坐在那里,好像11
牛• 刀初试: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

比喻句。
• 小兴安岭是一座天然的宝库 。
• 湖里的睡莲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睁 开眼睛,欣喜地开放着。
• 一个个小山似的浪头不断地向他扑来。
• 他难过得好像就要哭了。
12
拟人:
• 把事物当作人写,让事物有人的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或 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4
类别和例句: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 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 泥丸。
25

对偶:
•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似或相 近的的语句来表达相关或相反 的意思。
•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 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 美感。
2
3.读读背背(时间格言)P55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
常见的修辞手法
4
猜谜语
一个小姑娘,家住在水乡。 身穿粉红衣,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
5
6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
比喻 拟人 排比 反问 设问 夸张 对偶
•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 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
13
例句:
• 1.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 2.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4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1)拟人是把事物当做人来写。拟 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 全融为一体,具有相融关系,“人 ”并不出现。当然也不可能出现比 喻词“像”、“如”等。
(2)而比喻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
系,喻体必须出现。因而,拟人句
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
喻词。反过来,凡有“人”出现,
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
句。
15
• 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 天上的星星像小孩一样眨
着眼睛。
16
排比:
•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 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 句子排列起来。 • 作用:加强语言气氛,使文章的 节奏感加强,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
17
例句:
•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 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 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 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 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18
反问:
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意思的 表达而故意发问,也就是明知 故问。它问而不答,但答案就 在问中,要读者去体会。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 ,增强气势和说服力。
21
例句:
• 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 人民。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
的物质基础。
22
夸张:
• 对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扩大或 缩小,使人得到突出的印象。
•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 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 果。
23
类别和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 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