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一、知识讲解1.城市土地利用(1)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况(2)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2.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

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用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即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等。

二、经典高考试题考向一功能区的判断1.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2)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而且城市之间相互独立。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四个核心区都有各自的主要服务功能,核心区之间服务的互补性较强,因此,四个核心城市服务的种类是不同的,但每个核心区的服务范围都覆盖整个城市,等级也相同,人口具有流动性,所以不可能限制服务人口,故选A项。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兰斯塔德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城市群,但城镇扩张程度小,结构体系稳定,说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故选D项。

答案(1)A(2)D2.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

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

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推断()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若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则出行次数应该多,A 项错误;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郊区,则出行次数多,又加上距离住宅区远,出行能耗较高,B项正确;若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则出行次数应该多,C项错误;若丁为中心商务区,则出行次数多,距离住宅区较远,出行能耗较高,D项错误。

答案B3.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1)~(2)题。

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的分布。

在工作日中0:00时为绝大多数人休息的时间,10:00时为工作时间。

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出,甲地带在0:00时人口分布较为密集,而在10:00时变得较为稀疏,说明甲地带的功能以居民休息为主,应该为住宅区,故C项正确。

答案C4.图1、图2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题。

图1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图2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结合图2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变化。

从图中看出,城市范围扩大,商业区的分布更广,选项A错误。

在原有工业区的基础上,又出现了4个工业区,选项B 错误。

湖滨地区的住宅区并未增多,选项C错误。

从图中道路的分布可以看出,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选项D正确。

答案D5.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1)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

这样做是为了()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2)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发展轴转移。

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解析第(1)题,秦皇岛北部是山地,南部临海;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可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来调整城市布局。

D正确。

第(2)题,秦皇岛市南部沿海打造休闲旅游、出海港口建设,引导工业向中部、北部发展,可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以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B正确。

答案(1)D(2)B三、跟踪训练图a是2005年某城市新区规划图。

针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0年对原规划进行了修编(图4b)。

该城市盛行西北风。

据此完成1~3题。

1.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A.居住区B.文化区C.政务区D.工业区【答案】:D【解析】:阅读图例,看图中面积较大的功能区应为工业区,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新区的用地以工业用地面积最大,因此“按主导职能”,该新区规划为工业区。

2.在图4b中的M处适宜修建A.自来水厂B.垃圾焚烧厂C.污水处理厂D.热电厂【答案】:C【解析】考查城市工业企业布局问题。

M处位于河流下游,因此可以建设对水源有污染的企业或修建污水处理厂,C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应布局在河流上游,以靠近洁净的水源;B、D选项对大气有污染,由于该城市盛行西北风,因此若将垃圾焚烧厂、热电厂布局在M处,会将污染物带带城区,因此B、D错。

3.据图文资料推测,该新区规划实施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A.交通拥堵B.环境破坏严重C.公共服务配套不足D.工业用地不足【答案】:C【解析】:考查新区开发常常会有的问题: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也是本题题涉及的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市政设施占新区用地面积最小,且有减少的趋势,因此将会造成公共服务配套不足问题,C选项符合题意。

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答案】:AB【解析】:交通是促进城市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疆水源比较紧张,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水源充足。

西气东输工程能促进沿线地区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植被的保护,对城市带形成影响不大。

5.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答案】:AC【解析】:根据中心地理论,城市级别越高数量越少;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密度越大;乌鲁木齐是区该域级别最高的城市,服务种类越多;石河子市靠近昌吉市,级别低于昌吉市但不属于昌吉市管辖,所以昌吉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6.下图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km)内,以车站为中心的不同圈层(以0.5km等间距划分)中三类企业数量的统计。

由此可判断A.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比重,在距离车站0.5~1.0km圈层中最小B.关联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以1.0~1.5km圈层中最少C.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的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先增后减D.各圈层中三类企业的数量之和,由内圈向外圈依次减少【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直接相关企业数量占该类企业总数量的比重,在距离车站0—0.5㎞圈层中最最小,关联企业在各圈层的数量,也在距离车站0—0.5㎞圈层中最少,派生企业在各圈层中数量,由内圈到外圈层先增后减,各圈层中三类区域的数量值和,由内圈向外圈明显不是依次减少。

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

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回答7~8题。

7.对该城市功能区的评价,正确的是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商业区集中,但并不会缩小其服务范围;住宅区虽远离海洋,但工业区却沿海分布,更容易造成海洋污染;文教区分散布局,接近各处住宅区,可以更好地为周围居民服务;工业区相对集中在城市的东南部,方便企业联系。

8.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图中的A.a地B.b地C.c地D.d地【答案】:D【解析】石化工业会污染大气和水,应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靠近外海。

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

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答案】:C解析:根据两幅图形比较可以看出,2000年-2009年期间各个区域土地集约度均有上升,中间区域相对较高;辽远、通化两地由中度粗放利用到中度集约利用其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幅度最大。

10.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C.住宅区D.文化教育区【答案】:B【解析】:城市中各功能地商业用地租金高,集约度也好,中心商务区尤其如此。

二、综合题11.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4分)⑵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6分)【答案】:⑴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⑵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绿地分布特点和城市绿地(绿色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

【思路点拨】第⑴题,从图中信息易知绿地主要沿主干道呈放射状分布,在边缘呈网状分布。

第⑵题,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即城市绿地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地还可以减弱噪声。

12.甲、乙为两个交通拥堵的大城市,下图是两城市的地铁规划走向示意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乙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是(单选,2分)A 一城一区B分散成组 C 城镇组群 D 串珠状(2)说明甲城市规划地铁走向的特征及其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