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
• 一、社会学产生的条件
社会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而是有深刻的历史、 思想和科学发展的背景和条件,大致概括为以下 几个方面:
1.社会条件
2.思想条件
3.学术条件
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 首先是:两大革命(工业革命、资产阶级 革命)使得整个西方社会处于急剧变迁之 中。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 化。
类型
原因
举例
与社会整 合程度的 关系 自杀率的 高低与社 会整合程 度呈反比
同上
利己 社会过分强调个 新教徒比天主 式 人主义,或者个 教自杀率高, 人缺乏与社会群 因为前者更信 体强有力的联系 奉和鼓励个人 主义
贡献之一:最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概 念。 贡献之二:提出了建立科学的社会学学科 的任务。
• 贡献之三:提出了社会学的定义及其构成 部分。
•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的科学。 • 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 贡献四:提出了人类智力(知识)发展和社 会发展三阶段论 神学阶段(或称虚构阶段):远古时期 形而上学阶段(或称抽象阶段):中世 纪时期 科学阶段(或称实证主义阶段):近 现代
• 贡献之五:提出了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四种 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历史法。
2.赫伯特.斯宾塞筑伦敦到伯明翰铁路的工程师 22岁时发表《政府的作用范围》 在英国被誉为学术界的“思想泰斗” 和“维多利亚时期亚里士多德” 主要著作: • 1851《社会静力学》 • 1852《进化的假说》 • 1862-1896 《综合哲学》
• 劳动分工是一种职业专门化。分工的原因 是同一空间人口的增长,密度增加,导致 竞争激化。 • 劳动分工的后果: • 首先,为个人意识和个性成长提供空间
• 其次,造成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依赖
• 贡献之四: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 社会反常现象和偏离行为,特别是深入研究了自
杀问题。
• 他关于自杀的一个核心观点是,自杀不是由
• 贡献之三:提出了社会类型 • 他以社会内部管理形式的不同,把社会 分为军事社会(强制性)和工业社会 (自愿性、个人自由)两大类型。
3.迪尔凯姆 (1858-1917)(涂尔干)
生平: 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犹太人家庭; 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巴黎地区 当了5年中学哲学教师; 1887年到波尔多大学讲授社会学; 创办了《社会学年鉴》创立了迪尔凯姆 派(法兰西社会学派); 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 主要著作: • 1893《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 则》 • 1897《自杀论》 • 191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3.社会学产生的学术条件
• 自然科学的发展
能量守恒和 转化规律
细胞学说
生物进 化论
• 社会调查的兴起
二、西方社会学的产生
奥古斯特.孔德
《实证哲学教程》
二、西方社会学的产生
孔德
斯宾塞
韦伯
迪尔凯姆
1.奥古斯特.孔德 (1798-1857)
简要生平: 出生于一个保皇主义家庭 肄业于巴黎工业大学 曾任圣西门私人秘书7年 在从事家庭教师同时从事写作 学术思想和成果生前没有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 主要著作: • 1830—1842《实证哲学教程》(共6卷) • 1851—1854《实证政治体系》(共4卷)
个人因素导致的,恰恰相反,自杀率与社会因素,
尤其是与社会整合程度密切相关。 • 他把自杀分为四种类型: • 利己式自杀、利他式自杀、失范式自杀、宿命型 自杀
• 闽风生女半不举,长大期之作烈女。婿死 无端女亦亡,鸠酒在尊绳在梁。女儿贪生 奈逼迫,断肠幽怨填胸臆;族人欢笑女儿 死,请旌籍以传姓氏。三丈华表朝树门, 夜闻新鬼求返魂。
• 他还以动物的营养、消化和调节3个系统来 比喻社会中的支持、分配和调节3个系统。
• 贡献之二:社会进化论
• 他认为社会进化与生物进化相类似,
每一个社会在进化的阶梯中都必须经 历几个特定的阶段,而每一阶段比前 一阶段在社会结构上越来越复杂,在 功能上越来越分化,在伦理上越来越 高级。
• 按照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结构愈复杂,功 能愈分化,其各部分间的功能联系和相互 依赖的程度愈高,社会变的愈加脆弱,比 起先前未分化的社会更容易受到伤害。随 着社会各部分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加,导致 了社会控制系统的出现,用以调节各部分 间的活动,保证整体活动的正常运行。
• 社会团结: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 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 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 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 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 社会团结的类型: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 机械团结: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 个体结合在一起。 • 有机团结: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或劳动 分工基础上的社会联结纽带。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 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 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 大。” ——马克思
• 其次是: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失业、 工人运动、经济危机、贫困、污染、 破产、社会动荡等等)
2.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条件
历代思想家社会哲学思想,如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特别是文艺复 兴以来的社会哲学思想以及空想社 会主义者的思想。霍布斯、洛克、 卢梭、傅立叶和圣西门等。
• 贡献之一: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 会事实
• 贡献之二:提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几条基 本原则 • 必须把社会事实看做事物。 • 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社会事实去解释。 • 不能社会事实的起因与他所发挥的功能混 为一谈。 • 确立了假设—推测—检验的研究步骤
• 贡献之三:论述了社会运转的机制,尤其 是论述了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问题。
贡献之一:社会有机体论
• 他认为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在生长 过程、结构进化、功能分化和各部分相 互依赖等方面都存在相似之处。
• 生物有机体与社会有机体之间的不同: • 首先,生物有机体是一个具体的整体,它 的各个部分结合紧密;而社会有机体则是 一个松散的整体,组成它的个体或多或少 是自由和分散的,彼此结合的程度不那样 牢固。 • 其次,意识的分布及作用。 • 最后,部分与整体关系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