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吊脚楼(下图)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吊脚楼多依山而建。
在高低不平的山坡上,用木柱撑起。
吊脚楼的基本特狂可归纳为“木质结构,尖须宽檐,支社架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分)吊脚楼建设在山坡上的主要原因有()
①当地平地少②可减少地质灾害威胁③可减少洪涝灾害威胁④利于降低建筑成本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③④
2.(2分)品脚楼的特征体现当地自然环境,下列解合理的是()
A.木质结构一当地多地震当地夸木称
B.支柱架空一当地多潮湿天气
C.尖顶一当地冬季多暴雪
D. 宽擔一当地多大风天气
3..(2分)在农业社会,当地聚落规模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林木产量小河流水量少C.风俗习惯D.耕地面积小
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面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
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2分)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5.(2分)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6.(2分)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色为“母条河”。
有关黄河流域
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F游河段梯级开发
B. 中游河段兴修防洪水堤
C.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
D. 下游注意水土保持
7(本题12分)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请分别说明图中长江、渭河流向不同的原因,
(2)图中所示长江、黄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枢纽对嘉陵江、滑河相同的
影响有哪些?
8..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中国一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
历史
1.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强以“力”和“木”为
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个湾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
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予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会)A. 法家、儒家、道家B. 法家、墨家、道家
C. 法家、墨家、儒家D道家、儒家、墨家
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3.稷下学宫是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齐国君主对稷下学音采取了十分优礼的态度,封了不少著名学者为“上大夫”,并“受上大夫之操”,即拥有相应的爵位和体养,允许他们“不治
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
这表明稷下学宫( )
A. 促成了学术百家争鸣局面
B.适应了诸侯变法需要
C. 实现了诸子百家平等共存
D.兼具学术和政治功能
4.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万物皆是一个天理
5.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神”的三个阶段。
下列能作为各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6.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
A. 《论人民民主专政》. )
B. 《论十大关系》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新民主主义论》
7.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中写道:“在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保存下来的起义队伍被迫转移到农村,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这条“新道路”( )
A.是对过去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
C.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指针D成功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8.“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
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
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上述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 井冈山时期B 国民革命时期C.延安时期D过渡时期
9..(8分)阅读下表“19世纪中期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中国”,完成下列要求
试从上表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并运用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所拟论题主题立意明确;列出所选的准确关键词;阐述关键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