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8分。
)1、《战国策》一书的整理编订者是(B)A、郭茂倩B、刘向C、司马迁D、班固2、王昌龄最擅长的是(D)A、七言律诗B、七言歌行C、五言绝句D、七言绝句3、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C )A、屈原B、白居易C、杜甫D、辛弃疾4、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著名作家是(D )A、巴金B、郁达夫C、老舍D、朱自清5、诗集《女神》的作者是(C )A、闻一多B、戴望舒C、郭沫若D、冰心6、冰心《往事》(——之十四)借助对大海的描绘。
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志,这叫做(B )A、铺张扬厉B、托物言志C、映衬对比D、渲染烘托7、屠格涅夫《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虽(C )A、比喻B、拟人C、象征D、夸张。
8、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件,就是(D)A、顺叙B、倒叙D、插叙D、平叙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名句。
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4、元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之分。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
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问:聘问。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兵:兵器。
3、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入那?蕲:同“祈”,求。
4、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鄙:边邑。
5、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当:判决。
6、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本:根。
7、索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接合,连接。
8、又立向所立厩中。
向:从前,上次。
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阑干:纵横的样子。
10、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淹留:长期停留。
四、翻译题(翻译下列各题中加横线的语句。
每句1分,共5分)。
1、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其肤:用手指甲去抓树皮表面。
2、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白:言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A、急诣部,如书:速往左将军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B、或失道,后大将军:迷失方向走错了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后一句也可译为:后于大将军到达指定地点)。
3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A、舞幽壑之潜蛟使深渊里潜藏的蚊龙起舞B、泣孤舟之嫠妇使孤舟上的寡妇哭泣五、简答题(第1、2小题各1分,第3、4小题各2分。
共6分。
)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反映了封建时代哪一阶层人物的生活和情感?答: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的生活和情感。
2、《宝玉挨打》中;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是一个鄙弃仕途经济,背离封建礼教的贵族叛逆者,与封建卫道士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3、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说的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是什么?答:实质是人吃人4、《香市》一文通过记述浙江桐乡乌镇“香市”的今昔变化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思想?答: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是旧中国内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繁荣。
六、简析题(第1、2、3小题各5分,第4小题6分,共21分。
)1、读李大钊《今》中的两段文字: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妮?“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
咋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
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
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人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的一般,已成“过去”了。
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借!请回答:A、这两段文字论述的论点各是什么?使用的各是哪种论据?答:第一问上一段论点:“今”最可宝贵。
下一段论点:“今”最易丧失。
第二问上一段论据:名人名言(或答理论论据)下一段论据:事实论据B、这两段文字有何内在联系?答:因为“今”最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今”最可宝贵;论证了“今”最易丧失,也就证明了“今”最可宝贵。
2、阅读《炉中煤》的第三节。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请回答:A、本节中的双重象征寓意是什么?答: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只有到了“五四”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
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B、本节中的首句在诗中出现四次,这里采用的是何种修辞手法?答:采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如何层层深入地突现主题的?为什么说最后两句可称为“曲眼”?答:前三句(或第一层)写潼关的险要形势,中间四句(或第二层)正面抒发怀古之意、兴亡之感,末两句(或第三层)对怀古之意再作深化,点明全篇主旨(或揭示历史规律)。
未两句指出,无论封建王朝兴起还是灭亡,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这就使作品的怀古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所以堪称“曲眼”。
4、阅读《张中丞传后序》中的这段文字:籍时尚小,粗闻巡、远事,不能细也。
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
”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
”因诵嵩所读书。
尽卷不错一字。
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
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
请回答:A、哪些句子是描写张巡肖像的?请用现代汉语转述张巡外貌。
(2分)答:“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
张巡身高七尺多,两腮和下巴有浓密的须髯,美如天神。
B、这段文字表现了张巡哪方面的性格特点?(2分)答:表现了张巡博闻强记的性格特点。
C、这段文字运用何种手法来刻划张巡性格的?(2分)答:运用对话、烘托来的手法来刻画张巡性格。
七、作文40分以《满招损,谦得益》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600—10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满招损,谦得益《尚书·大禹谟》有云:“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其含义为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
在崇尚个性张扬的今天,“谦虚等于进步”的老话已经被大多数人遗忘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夸和炫耀。
尤其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人们更是极尽张扬之能事,许多人已经不知谦虚为何物。
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骄兵必败。
真正有大成就者、能成大事业者无不是谦虚好学的人。
当他们想要骄傲的时候,他们立即就会想到谦虚,他们会以空杯的心态、感恩的心态去面对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个人。
许多对谦虚总是不以为然,其实,没有一个人能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
有位丹青爱好者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向住持释圆和尚诉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可至今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师傅,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释圆和尚听了淡淡一笑,要求观其作画。
绘画者问画什么,释圆说老僧平素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茗饮茶,施主就为我画一把茶壶一个茶杯吧。
年轻人寥寥几笔就画完了,一把倾斜的茶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茶杯中,画得栩栩如生。
没想到和尚说他画错了,应该把杯子布置在茶壶之上才是。
年轻人说大师有没有搞错啊,哪有杯子往茶壶里注水的。
释圆哈哈大笑:“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够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注入你的杯子里?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
谦虚是一种孕育成功的美德。
它是一项积极有力的特质,如果妥善运用,则能够使人类在精神上、文化上或物质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
一个真正谦虚的人即使在成功的时候,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学习和汲取他人之长,不断地完善自己,增长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不论你的目标为何,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谦虚是必要的特质。
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更重要。
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聪明的人最大的特征是能够坦然地说:“我错了。
”真正的谦虚,是自己毫无成见,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缚;对一切事物都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对于来自任何方面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并加以考虑。
这样的人能做到在成绩面前不居功、不重名利,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主动进取。
他们的谦虚并不是卑己尊人,而是既自尊,也尊人。
谦虚作为个人修养,是促使你进步的基础。
古人云“虚己者进德之基”,这种谦虚会把挫折变成精神上的资产。
许多年以前,有人拜访企业家李·布雷克顿先生,他曾任北卡罗来纳州怀特维市的市长。
一天他正好发现,由于合伙的疏忽,造成一笔重大的财务损失,而对方是他多年来一直充分信赖的事业伙伴。
“由你一手创建及管理的企业,总数有多少?”“总共有15家公司,”布雷克顿先生说,“包括怀特维第一银行。
我从来没有损失掉一分钱,所以这次对我的打击才会这么大。
我再也骄傲不起来了。
”“很好,”对方告诉他,“你将体会出失败和成功一样有意义。
如果损失让你懂得谦虚,对于你仍然拥有的财富心怀感恩,那么这次的损失将是一种幸运。
你会比以前更成功。
”几个月后,对方收到布雷克顿的来信,他的收入已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足以弥补上次的损失。
自满是一个产生失败的先导。
古今中外,由于骄傲自满导致失败,甚至失天下的事例举不胜数。
三国时,袁绍的官渡惨负,关云长败走麦城,特别是刘备在宜昌(夷陵)被东吴大奖陆逊以逸待劳,火烧连营七百里,大伤了蜀国的元气,都与骄傲自满有关,所谓“骄兵必败”、“满招损”就是最确切的诠释。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满招损”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当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取得一定成绩,特别是在较长时期中多次取得较大的成绩时,不知不觉中就会产生思想意识上的变化,在学习态度和事情决断中也容易出现由“自信”到“自负”的转变。
一些人很容易被成绩冲昏了头脑,过分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思想上骄傲自满,行为上故步自封,效果上很难再有新的作为。
尤其是一些领导干部,“骄气足、躁气旺,唯我独尊一言堂”,听不得不同的意见,武断决策,想当然办事,在一步步远离人民群众的同时,也给个人的进步和党的事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谦虚是基督教义的精髓。
因为谦虚,甘地使印度独立自由,施韦策为非洲人创造了更美好的世界。
为人要谨记“满招损,谦得益”,谦虚是无限的积极力量,它可以使你永远把自己置于学习的地位,并有助于发现他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