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材料力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力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7-4[习题7-3] 一拉杆由两段沿n m -面胶合而成。

由于实用的原因,图中的α角限于060~0范围内。

作为“假定计算”,对胶合缝作强度计算时,可以把其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与相应的许用应力比较。

现设胶合缝的许用切应力][τ为许用拉应力][σ的4/3,且这一拉杆的强度由胶合缝强度控制。

为了使杆能承受最大的荷载F ,试问α角的值应取多大? 解:AFx =σ;0=y σ;0=x τ ατασσσσσα2s i n 2c o s 22x yx yx --++=][22cos 12cos 22σαασα≤+=+=A F A F A F ][22cos 1σα≤+A F ,][cos 2σα≤AFασ2cos ][A F ≤,ασ2max,cos ][AF N = ατασστα2c o s 2s i n 2x yx +-=][3][2sin στατα=≤=F ,σ][5.1A F ≤,σ][5.1max,AF T =由切应力强度条件控制最大荷载。

由图中可以看出,当060=α时,杆能承受最大荷载,该荷载为:A F ][732.1max σ=7-6[习题7-7] 试用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图示悬臂梁距离自由端为m 72.0的截面上,在顶面以下mm 40的一点处的最大及最小主应力,并求最大主应力与x 轴之间的夹角。

解:(1)求计算点的正应力与切应力MPa mm mm mm N bh My I My z 55.1016080401072.01012124363=⨯⨯⋅⨯⨯⨯===σMPa mm mm mm N bI QS z z 88.0801608012160)4080(10104333*-=⨯⨯⨯⨯⨯⨯⨯-==τ (2)写出坐标面应力 X (10.55,-0.88)Y (0,0.88)(3) 作应力圆求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并求最大主应力与x 轴的夹角 作应力圆如图所示。

从图中按比例尺量得:MPa 66.101=σ MPa 06.03-=σ 0075.4=α7-7[习题7-8] 各单元体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

试利用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 (1)指定截面上的应力; (2)主应力的数值;(3)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的位置及主应力的方向。

[习题7-8(a )]解:坐标面应力:X (20,0);Y (-40,0)060=α。

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应力圆。

图中比例尺为cm 1代表MPa 10。

按比例尺量得斜面的应力为:MPa 250120-=σ, MPa 260120=τ;MPa 201=σ,MPa 403-=σ;000=α。

[习题7-8(b )]解:坐标面应力:X (0,30);Y (0,-30)030=α。

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应力圆。

图中比例尺为cm 1代表MPa 10。

按比例尺量得斜面的应力为:MPa 26060-=σ ,MPa 15060=τ;MPa 301=σ,MPa 303-=σ; 0045-=α。

[习题7-8(c )]解:坐标面应力:X (-50,0);Y (-50,0)030=α。

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应力圆。

图中比例尺为cm 1代表MPa 20。

按比例尺量得斜面的应力为:MPa 50060-=σ ,0060=τ;MPa 502-=σ,MPa 503-=σ。

单元体图 应力圆(O.Mohr 圆)主单元体图单元体图应力圆(O.Mohr 圆)主单元体图[习题7-8(d )]解:坐标面应力:X (0,-50);Y (-20,50)00=α。

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应力圆。

图中比例尺为cm 1代表MPa 20。

按比例尺量得斜面的应力为:MPa 40045=σ ,10045=τ;MPa 411=σ,MPa 02=σ,MPa 613-=σ;'003539=α。

[习题7-10] 已知平面应力状态下某点处的两个截面的的应力如图所示。

试利用应力圆求该点处的主应力值和主平面方位,并求出两截面间的夹角α值。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两斜面应力应力圆解:两斜面上的坐标面应力为:A (38,28),B (114,-48)由以上上两点作出的直线AB 是应力圆上的一条弦,单元体图应力圆(O.Mohr 圆)主单元体图单元体图 应力圆(O.Mohr 圆) 主单元体图如图所示。

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交水平坐标轴于C 点,则C 为应力圆的圆心。

设圆心坐标为C (0,x ) 则根据垂直平线上任一点到线段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性质,可列以下方程:2222)480()114()280()38(++-=-+-x x解以上方程得:86=x 。

即圆心坐标为C (86,0) 应力圆的半径:570.55)280()3886(22=-+-=r主应力为:MPa r x 57.14157.55861=+=+=σ MPa r x 43.3057.55862=-=-=σ 03=σ(2)主方向角(上斜面A 与中间主应力平面之间的夹角)(上斜面A 与最大主应力平面之间的夹角)(3)两截面间夹角:[习题7-14] 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

试用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主应力及最大切应力。

[习题7-15(a )]解:坐标面应力:X (70,-40),Y (30,-40),Z (50,0)由XY 平面内应力值作a 、b 点,连接a 、b 交 轴得圆心C (50,0)应力圆半径:[习题7-15(b )]解:坐标面应力:X (60,40),Y (50,0),Z (0,-40)由XZ 平面内应力作a 、b 点,连接a 、b 交 轴于C 点,OC =30,故应力圆圆心C (30,0)应力圆半径:单元体图应力圆单元体图应力圆[习题7-15(c )]解:坐标面应力:X (-80,0),Y (0,-50),Z (0,50)由YZ 平面内应力值作a 、b 点,圆心为O ,半径为50,作应力圆得[习题7-19] D =120mm ,d =80mm 的空心圆轴,两端承受一对扭转力偶矩,如图所示。

在轴的中部表面A 点处,测得与其母线成方向的线应变为。

已知材料的弹性常数,,试求扭转力偶矩。

解:单元体图应力圆方向如图[习题7-20] 在受集中力偶e M 作用矩形截面简支梁中,测得中性层上 k 点处沿045方向的线应变为045ε。

已知材料的弹性常数ν,E 和梁的横截面及长度尺寸l d a h b ,,,,。

试求集中力偶矩e M 。

解:支座反力: l M R e A =(↑);lM R eB = (↓) K 截面的弯矩与剪力: l aM a R M e A k ==;lM R Q eA k == K 点的正应力与切应力: 0=σ;AlM A Q ek 235.1=⋅=τ 故坐标面应力为:X (τ,0),Y (0,-τ)AlM e x y x yz 234)(212221==+-++=ττσσσσσ 02=σAlM e x y x yz 234)(212223-=-=+--+=ττσσσσσ ∞=--=yx xσστα22tan 00045=α (最大正应力1σ的方向与x 正向的夹角),故)(1311450νσσεε-==E)1(23)]23(23[(1045ννε+=--=EAl M Al M Al M E e e e004545)1(32)1(32εννε+=+=EbhlEAl M e[习题7-22] 已知图示单元体材料的弹性常数GPa E 200=,3.0=ν。

试求该单元体的形状改变能密度。

解:坐标面应力:X (70,-40),Y (30,40),Z (50,0) 在XY 面内,求出最大与最小应力:22m a x4)(212x y x yz τσσσσσ+-++= )(721.94)40(4)3070(212307022max MPa =-⨯+-++=σ 22min 4)(212x y x yz τσσσσσ+--+=)(279.5)40(4)3070(212307022max MPa =-⨯+--+=σ 故,)(721.941MPa =σ,MPa 502=σ,)(279.53MPa =σ。

单元体的形状改变能密度:])()()[(61213232221σσσσσσν-+-+-+=Ev d])721.94279.5()279.550()50721.94[(1020063.012223-+-+-⨯⨯+=3/99979.1201299979.0m m kN MPa ⋅== [习题7-25] 一简支钢板梁承受荷载如图a 所示,其截面尺寸见图b 。

已知钢材的许用应力为MPa 170][=σ,MPa 100][=τ 。

试校核梁内的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

并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危险截面上的a 点的强度。

注:通常在计算a 点处的应力时,近似地按'a 点的位置计算。

解: 左支座为A ,右支座为B ,左集中力作用点为C ,右集中力作用点为D 。

支座反力:)(710)840550550(21kN R R B A =⨯++== (↑)=434331004.2)(2040746670800230121840240121m mm I z -⨯≈=⨯⨯-⨯⨯=(1)梁内最大正应力发生在跨中截面的上、下边缘)(87044021355047102max m kN M ⋅=⨯⨯-⨯-⨯=MPa mmm N I y M z 1791004.210420108704333max max max =⨯⨯⨯⋅⨯==--σ超过的5.3%,在工程上是允许的。

(2)梁内最大剪应力发生在支承截面的中性轴处(3)在集中力作用处偏外侧横截面上校核点a 的强度超过的3.53%,在工程上是允许的。

[习题7-27] 用Q235钢制成的实心圆截面杆,受轴向拉力F 及扭转力偶矩e M 共同作用,且Fd M e 101=。

今测得圆杆表面k 点处沿图示方向的线应变5301033.140-⨯=ε。

已知杆直径mm d 10=,材料的弹性常数GPa E 200=,3.0=ν。

试求荷载F 和e M 。

若其许用应力MPa 160][=σ,试按第四强度理论校核杆的强度。

解:计算F 和e M 的大小:e M 在k 点处产生的切应力为:2333max 5810161616d FFd d d M d T W T e P ππππττ-=⋅-=-==== F 在k 点处产生的正应力为:24dF A F πσ==即:X (24dFπ,258d F π-),Y (0,258d F π) 广义虎克定律:)(1000603030-+=νσσεE ατασσσσσα2s i n 2c o s 22x yx y x --++=)(10967.135)3415(60sin 5860cos 223202022300MPa F dF d F d F d F -⨯=+=++=ππππσ (F 以N 为单位,d 以mm 为单位,下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