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
一、人体力学
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身体从一种姿势变成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二、常用力学原理
杠杆作用摩擦力平衡与稳定
(一)杠杆原理
杠杆作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杠杆绕一固定点(支点)转动。
人体活动主要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在神经和其它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
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是运动的动力。
一般来讲杠杆分为三类:1、平衡杆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例如人体头部在寰枕关节上进行仰头和低头的动作,就是平衡杠杆的运动。
2、省力杠杆:阻力点在支点和力点之间。
杠杆运动幅度小,但效应大,所以省力。
例如人在提足跟时。
3、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是人体最常见的杠杆运动。
例如用手臂举起重物时的肘关节运动。
(二)摩擦力
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力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大小与该力相同,并随力的增大而增加
(三)平衡的原理
平衡的原理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重心、重力线和支撑面
(1)重心:是重量的中心。
人体重心的位置随着四肢和躯干的姿势而改变,当人直立时,重心在骨盆的骶骨上部靠前方。
(2)重力线:是一条假象的通过重心的垂直线。
(是自重心垂直于地面的线)(3)支撑面:指人或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支持重力的面积)
*平衡的基本原理是:重心低,支撑面大,重力线在支撑面以内时物体的稳定度大。
*平衡与稳定
1、物体的重量与稳定度成正比
2、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成正比
3、物体重心高度与稳定度成反比
4、重力线必须通过支撑面,才能保持人或物的稳定。
**物体重心的高度与稳定成反比
人体重心的位置随着躯干和四肢姿势的改变而改变
当人垂直双臂直立时,重心位于骨盆的第二骶椎前约7cm处
如把手臂举过头顶,重心随之升高
当身体下蹲时,重心则下降
甚至吸气时膈肌下降,重心也会下降
**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成正比
▪支撑面是人或物体与地面接触时的各支点的表面构成的,并且包括各支点之间的表面积,可以为站立、提重或移动时提供稳定性。
**重力线必须通过支撑面才能保持人或物体的稳定
重力线是重量的作用线,是自重心垂直于地面的线。
三、力学原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1.利用杠杆作用
2.扩大支撑面
3.降低重心
4.减少身体重力线的偏移
5.尽量使用大肌肉或多肌群
6.用最小量的肌力作功
**利用杠杆作用
介护士操作时
两臂持物时
提取重物时:若重物由一只手臂提拿,另一只手臂可向外伸展以保持平衡。
**扩大支撑面
介护士在操作中:可根据实际需要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以扩大支撑面,取得平衡稳定的姿势
协助老人移动体位时:应尽量扩大支撑面,如老人侧卧时,应两臂屈肘一手放于枕旁,一手放于胸前,两腿前后分开,上腿弯曲在前,下腿稍伸直以扩大支撑面,稳定老人的卧位。
**降低重心
在取位置低的物体或进行低平面的护理操作时,双下肢应随身体动作的方向前后或左右分开,同时屈膝屈髋
上身近似直立的下蹲姿势,可以降低了重心,减少弯腰,减轻腰部负荷,背部也不易疲劳,又使重力线在扩大了的支撑面内保持了身体的稳定性。
同时利用重心的移动完成操作,做到了节力。
**减少身体重力线的偏移
➢在提物品、抱起或抬起患者移动时应尽量将物体或患者靠近身体;
➢应将患者靠近自己的身体,以使重力线落在支撑面内,增加稳定性。
**尽量使用大肌肉或多肌群
进行护理操作时,能使用整只手时,避免只用手指进行操作;
能使用躯干部和下肢肌肉力量时,尽量避免只使用上肢的力量。
如端治疗盘时,应五指分开,托住治疗盘并与手臂一起用力,由于多肌群用力,
故不易疲劳。
**用最小量的肌力作功
移动重物时应注意平衡,有节律并计划好所要移动的位置和方向,以直线方向移动,尽可能用推或拉代替提取。
四、不正确使用力学原理可造成的问题
护理实践中应用力学原理的意义在于利用人体力学原理促进病人舒适,同时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合理运用力学原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疲劳损伤和节力的目的。
1、受伤:椎间盘脱出。
2、腰背部疼痛。
3、疲劳。
4、老人意外。
*如何运用人体力学?
站立,下蹲,持物,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