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的特点

浅谈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的特点

浅谈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的特

摘要:好的时评选题对于写好时评有着重要的作用,选题研究对时评研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因此,无论从实践层面还是从理论层面,探讨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仅以鄢烈山时评选题为例,分析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的特点。

关键词:评论员时评选题
“时评”是“时政评论”与“时事评论”的略称。

它包括新闻评论,既可以取材于新闻,也可以就作者身边或心头的事发表看法。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民主进程的推进和市场化报纸的兴起,以时评辨析是非、推进认识、针砭时弊、疏导民意、激发民智,成为报业振兴的一个亮点。

这一点,早在1979年的美国,就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新闻媒介的观点功能,已经成为新闻消费者离不开的需求,因为他们如今已经被
信息淹没了”。

①因此,专业的评论员成为报业生存和发展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中坚力量。

评论员的视觉焦点在哪里,评论员的社会责任又在何处彰显?这其中一多半体现在他们对时评
的选题上。

本文仅以鄢烈山时评选题为例,试分析中国新闻评论员时评选题的特点。

鄢烈山现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南方周末》编委,出版时评和杂文着
作十几种。

2004年,他以时评杂文集《一个人的经典》问鼎鲁迅文学奖,成为该年度鲁迅文学奖唯一的杂文获奖作家。

②现在,他除了在纸媒上保持每年百余篇时评高产纪
录外,还在各门户网站上撰写了大量的博文。

他的博文几乎每一篇的点击量都超过百万
次以上。

他的作品警醒读者、震撼社会,形成了一种众人称快、敢为言路之先的“鄢烈山现象”。

为什么鄢烈山的时评能激扬风气,匡扶正义,引人深思?鄢烈山说:“我写作的追求是:重大主题,独特视角,思辨色彩,文化意味。

”这十六个字字字凸显鄢烈山的时
评选题特点,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一纵两横”三个方面。

选题过程:见微知着
这是从纵向上描述时评家选题的价值
判断过程。

“见微知着”,即见事物于微端,然后知其显着意义。

这包含两个动作:一个是“见微”,另一个是“知着”。

作为时评家,“见微”就是要对新闻事件有高度的敏感,并且对生活中的变化富有洞察力。

鄢烈山之所以能够做到“见微”,是因为他始终怀着“公民写作”的意识。

鄢烈山着意“定位”了写作主体的“公民”
性质,而关注的焦点,乃在“民生和民族进步”。

既然是共和国公民一个,则高下尊卑、朝野平民,乃至异端、反对派,与他概无关涉:“是我所是,非我所非,思我所见,言我所想,无非是享有和略尽‘我’应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罢了。

”这样一来,思想势必自然自我松绑,进入自由境界。

于是,他选题的角度十分广泛,可以从上级精神中选题,例如《日本的国与民关系》;可以从社会实
践中选题,例如《狗恶酒酸说“剩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