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学试题

文献学试题

《中国历史文献学》复习大纲标签:历史分类:史海沉钩2008-01-22 16:07上编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理论探讨。

第一章绪论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弄清“文献”一词的出现语境,它的早期、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的内涵变化。

2.掌握“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的概念内涵,弄清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以及构成历史文献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

3.弄懂历史专业的学生学习《历史文献学》课的重要意义,即在搜集、运用史料方面应获得怎样的能力。

第二章至第三章这两章的内容作一般了解。

只记住:牛弘的图书“五厄”论、胡应麟的图书“十厄”论(此在第三章内)。

第四章历史科学与历史文献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认真区别历史、历史学和历史科学的不同含义。

2.懂得“史料”是指的什么;掌握真正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与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即历史科学研究,需要充分详细地占有文献史料,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3.真正弄清历史文献学与历史科学的关系:历史文献学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它是为历史研究提供信实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是历史科学的一个辅助学科;历史科学则是历史文献学的依托。

它们之间服务、依托,促进作用,是不可互相替代、不可或缺的关系。

中编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简史(课件中的安排顺序是1——6章)第五章先秦两汉时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孔子整理“六经”的成就(具体哪“六经”),记住孔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始祖。

2.刘向校理国家图书的程序、特点及其贡献,区别《别录》与《七略》的体例内容,及其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3.班固所编撰的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的体例、成就与影响。

4.郑玄注释了哪些经典,记住:郑玄开创了历史文献传注学的新时代。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掌握图书四部分类法从产生到确立的历史过程及其影响。

2.重点了解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和郦道元的《水经注》在注释上的特点,以及在历史文献学上的重要意义。

3.记住唐代文献学家陆德明和颜师古在校勘学上的成果分别是《经典释文》和《汉书注》。

4.重点掌握我国现存第二部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的体例,及其在著录、分类、大小序等方面的特点和在目录学史上的地位。

5.记住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唐代学者刘知几的史学专著叫什么名字,以及它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第七章两宋元明时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类书”的定义,重点记住宋代官修大型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册府元龟》和明代官修类书《永乐大典》各自的内容、体例和文献价值;南宋王应麟私纂类书《玉海》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

2.掌握南宋历史文献学家郑樵在目录学理论和分类学上的贡献。

3.了解《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是什么性质的著作。

4.了解朱熹在文献考证、注释上的主要成果。

5.掌握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图书著录的解题特点及其长处。

6.弄清什么叫“丛书”,以及丛书在学者阅读,保存古代文化和古籍流传等方面的作用。

7.掌握明代文献学家胡应麟的辨伪成果《四部正讹》是一部怎样的辨伪著作。

第八章清代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记住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的编修历史背景及其政治、文化目的、纂修过程、庋藏、流传情况及其功过;掌握《四库全书总目》的体例特点、文献价值和使用价值。

2.弄清章学诚的目录学理论内容及其“互助别裁法”的内涵。

3.记住几位清代校勘名家的名字及其主要校勘成果。

4.记住清代几位著名版本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版本学成果。

5.记住阎若璩考辨伪《古文尚书》的成果名称叫《尚书古文疏证》;王鸣盛、钱大昕、赵冀、崔述四位考据学者的考史专著分别是:《十七史商榷》、《二十二史考异》(又称《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考信录》。

6.了解清代四大辑佚家马国翰、张澍、黄奭和王谟等各自重要的辑佚成果。

第九章近现代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了解20世纪初西方治学方法给中国传统历史文献学的治学方法带来的影响。

2.掌握罗振玉、王国维对出土文献(甲骨文、汉晋木简、敦煌文书)研究上的成就。

3.弄清王国维关于“二重证据法”的内容。

4.掌握梁启超在历史文献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即重新划分、搜集和鉴别文献史料的论述及其辨伪理论与方法;记住他著名的史学、历史文献学专著的名称。

5.了解胡适的考据方法所包括的内容,及其在当时的现实意义。

6.掌握顾颉刚的“新考据学”实际指的就是他提出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这一著名论断,并运用这一学说考辨古史、古书;其二就是他的“历史演进方法”,并用以看待古史流变的方法相结合。

以他为首的“古史辨”派正是用他的“新考据学”,把过去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学家的辨伪,把只考辩伪书发展到还要考辨伪史,使中国辨伪学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8.记住史学大师陈垣先生在目录学、年代学、史讳学和校勘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分别是:《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史讳举要》《校勘学释例》。

9.重点掌握为现代历史文献学的确立奠定基石的、史学大师郭沫若的古文字研究成果:石鼓文方面《石鼓文研究》、甲骨文方面《卜辞通纂》《殷契粹编》、金文方面《两周金文辞大系》《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第十章现状与前景本章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主要是具体操作。

1.了解新时期历史文献学在各方面的研究新成果,以便利用。

2.学会利用计算机光盘检索、网上检索的技巧搜索所需论文和图书资料。

下编阐述历史文献学的各分支学科的内容和实践方法第十一章目录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目录”、“目录学”的概念和目录学对于读书治学的指导作用。

2.了解我国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重点掌握我国图书的“四部分类法”和“中图法”的具体分类结构。

3.了解我国古代书目的主要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和功用,重点掌握“举要书目”对于读书治学的指导作用。

第十二章版本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弄懂何为“版本”、“版本学”;深刻领会版本学对读书治学的功用,以及版本学知识对今天买书、读书、做学问的重要现实意义。

2.我国历史上的活字印刷情况。

3.了解我国古籍版式与装帧制度;官刻、家刻(私刻)、坊刻三大古籍刻印系统。

4.掌握重要的古籍版本类型;第十三章校勘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掌握“校勘”、“校勘学”的定义。

2.书籍在流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种类及其危害;懂得校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重点掌握陈垣“校勘四法”的具体内容。

第十四章辨伪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掌握“辨伪”、“辨伪学”的定义,懂得古书的辨伪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地位;2.了解我国古代伪书大致的种类,伪书伪文的危害;掌握历代的辨伪成果,弄懂如何利用前人的辨伪成果为自己读古书服务;3.了解常用的传统辨伪方法及当代科学的辨伪方法及其具体内容;4.弄清梁启超的“辨伪公例十二条”和胡应麟的“辨伪八法”的具体内容。

第十五章辑佚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弄清“辑佚”、“辑佚学”的概念;2.掌握历代古籍散佚的几大原因及其给图书造成的损失(“十四厄”);3.了解我国古代文献的特殊保存形式(即是辑佚的资料来源)。

第十六章史源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弄懂什么叫“史源学”,陈垣先生对史源学的开创之功;2.弄清史料的种类、史源学的六大功用。

第十七章传注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重点掌握“集解”、“集释”、“集注”一类注释的特点,学会读古注;2.了解古书注释的两大种类及其内涵,并能举例说明之。

第十八章编纂学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掌握古籍的主要编纂体裁类型及编纂特点。

2.掌握编写著作、撰写学术论文的七个具体步骤,并运用到撰写研究成果的实践中去。

第十九章藏书史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和重点1.记住我国古代官私藏书的三大系统: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寺院书院藏书的简史;2.重点把握明清时期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及其藏书楼室的名称和藏书情况;第二十章相关学科与相关文献本章内容作一般了解1.弄懂“金石学”、“历史档案学”的定义和所包括的内容;2.弄清“出土文献”、“地方文献”的概念及其文献价值。

中国历史文献学》样题及答案(开卷)(总分80分)一、解释(24分)金石学版本学清嘉庆时期“四大藏书家”“天下四大藏书家”金石学:就是对各种青铜器和石刻进行全面研究的一门学问。

它的研究范围,今天已逐渐扩大到除一般意义的古籍之外的其他各种具有文字图形的物质材料。

版本学:以中国古代图书为研究对象,是认识古籍,揭示古籍的一门学问。

其研究范围包括版本的基本形态和书籍制度、各种图书版本发生、发展和流变的历史;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版本的基本特点;版本鉴定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如何利用版本学的知识进行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

清嘉庆时期“四大藏书家”指:黄丕烈、周仲连、顾抱冲、袁又恺;“天下四大藏书家”指:瞿绍基、杨以增、陆心源、双丁(丁申、丁丙)。

二、简答题(28分)1、简述隋代牛弘的图书“五厄”和明代胡应麟的图书“十厄”的具体内容;答:隋代牛弘的图书“五厄”:秦始皇焚书,一厄;王莽赤眉军入关对典籍的焚毁,二厄;东汉末年董卓迁都造成京都典籍被焚,三厄;西晋末年的“刘、石乱华”,书籍散亡殆尽,四厄;南朝梁时的侯景之乱,梁元帝自焚藏书于外城,五厄。

明代胡应麟的图书“十厄”:是在牛弘“五厄”基础上又补五厄:隋末广陵焚书,一厄;唐开元盛世藏书毁于安史之乱,二厄;唐末战乱图籍无存,三厄;北宋靖康之灾,图书遭毁,四厄;绍兴之祸,南宋图书遭兵燹,五厄;合而称“十厄”,是我国古代官藏图书屡遭厄运的见证。

2、简介张元济其人。

答:张元济是我国现代史上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的著名出版家。

早期,他积极参加维新变法运动,以期救亡图存;变法失败后,便把自己的全部心力都投入了文化出版事业,希望通过传播文化来挽救民族、国家。

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半个多世纪里,主持连续影印、排印出版了数十种大型丛书,最著名有《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纳本二十四史》和《丛书集成初编》等四大部,并亲自撰写《丛书百部提要》。

为我国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整理出版,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科目参考书“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参考书如下:参考书目1.《文献学概要》,杜泽逊,中华书局2001年。

2.《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

考试大纲中国历史文献学考试大纲1.“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变化。

2.历史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任务以及学科构成,学习历史文献学的意义。

3.历史文献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4.文献载体的演变过程。

5.古籍的主要编纂体裁类型及编纂特点。

6. 古代重要类书及其文献价值。

7. 丛书的概念及其作用。

8. 《四库全书》编修的历史背景、体例特点、流传情况及其功过。

9.目录学的概念和目录学对于读书治学的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