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知识点】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适用的情形: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等组织。
【知识点】劳动合同的订立 ★★★ 原则:1.合法原则;2.公平原则;3.平等自愿原则;4.协商一致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主体资格:权利能力 行为能力 劳动者 需年满16周岁,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除外 用人单位 分支机构,有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没有的,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主体义务用人单位 1.如实告知的义务。
2.不得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扣押证件的,责令限期退还并依法给予处罚。
要求担保或收取财物的,责令限期退还,并处每人500以上2000元以下标准的罚款,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 如实告知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时间 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包括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订立形式(案)书面 1.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合同的应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合同。
2.特殊情形:(以下均从用工之日开始计算)用工之日 满一月次日 满一年前日支付2倍工资 11个月的2倍工资中止 中止 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有报酬 补订合同 无补偿 有补偿 口头(非全日制)(案) 1.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协议。
(非全日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 2.一个或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
3.不得约定试用期。
4.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不支付补偿。
5.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劳动报酬支付最长不得超过15日效力 生效 劳动合同的生效(签字或盖章)不等同于劳动关系的建立。
劳动合同生效,若没有发生实际用工,则劳动关系并没有建立。
无效 1.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订立或变更;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有争议,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法院确认。
后果 1.无效劳动合同订立时起就无法律约束力。
2.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知识点】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一、必备条款★★★(案)用人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以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为住所)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经常居住地为住址。
)合同期限1.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单项工作、承包、季节)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2.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情形:★★(1)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2)初次实行或国企改制在该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3)2008.1.1起,连续订立2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规定情形的(P43),续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有能力无过错)(4)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注:1.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2.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1.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40小时。
2.不能实行应保证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3.需要延长的每日不超1小时最多不超3小时全月不超36小时(需要紧急处理、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等情形的延长时间不受上述限制)休息休假★★★休息:工作日内的间歇时间、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和公休假日。
休假:法定假日、年休假。
带薪年休假:法定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1. 1年 10年 20年享受:无 5天 10天 15天不享受:无病假2个月以上 3个月 4个月享受寒暑假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2.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符合享受带薪年休假条件的,当年度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
劳动报酬报酬与支付1.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代替。
2.必须在约定日期支付。
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3.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可按周、日、小时支付。
4.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5.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①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应支付工资。
②在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期间(如妇女节),对参加社会活动或单位组织庆祝活动和照常工作的职工,应支付工资报酬,但不支付加班工资。
如果该节日恰逢周六日,单位安排职工加班工作,则应支付休息日的加班工资③加班工资支付标准:★★★(a)平日150%;(b)休息日200%or补休;(c)法定休假日300%支付;注:(1)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在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由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根据上述规定的原则支付加班费。
(2)用人单位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加付赔偿金★★★最低工资制度1.合同履行地与单位注册地不一致的,按合同履行地规定执行,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2.劳动者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月扣除额≤20%;剩余部分≥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
3.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4.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二、约定条款★★★(案)(一)试用期★★★合同期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不得约定X<3个月3个月≤X<年不超过1个月1年≤X<3年不超过2个月X≥3年、固定期和无固定期限不超过6个月注意:1.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
2.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违反规定的,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履行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4.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含义劳动者因享受用人单位给予的特殊待遇做出的劳动履行期限承诺。
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①劳动者提供的是专业技术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②培训的形式可以是脱产的,半脱产的,也可以是不脱产的;③培训费用的数额比较大;④服务期的年限可以由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议确定;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适用★★★1.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约定服务期。
2.劳动合同期满,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服务期满;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责任★★★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对已履行部分服务期限的,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对劳动者培训出资,则无权要求劳动者按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同时,即使用人单位单方面声称已出资,但不能提供相应的支付凭证,则因其缺乏证据,也不能要求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
劳动者因违纪等重大过错行为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仍有权要求其支付违约金的情形。
(补充)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约定的情形。
(补充)补充:解除后果★★★1-21.如果劳动者因下列违纪等重大过错行为而被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仍有权要求其支付违约金:(1)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2)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3)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4)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5)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约定的情形。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服务期,劳动者依照下述情形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属于违反服务期的约定,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1)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2)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3)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5)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6)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7)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三)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1.商业秘密包括非专利技术和经营信息两部分。
2.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补偿金的数额由双方约定。
劳动者违反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
4.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而不是所有的劳动者。
竞业限制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经济补偿,不能包含在工资中,只能在劳动关系结束(终止或解除)后,在竞业限制期内,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数额由双方约定。
5.竞业限制的司法解释:(1)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另有约定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原因导致3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