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董进宇博士谈亲子教育

董进宇博士谈亲子教育

董进宇博士谈亲子教育董进宇博士,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一位文理兼修的学者,大学本科学数学,硕士学经济法、博士读刑法;一位称职的兄长,辅导其弟董玉庭、董相庭分别获得法学、化学博士;一位亲子关系的传播者,在大江南北一年巡回演讲489场,受众50万人;一位卓越的家庭教育专家、成功学教育专家、目前国内少数能做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专家。

孩子成长的六个核心精神软件——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一)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忙于监督孩子、帮助孩子做作业,这其实是一种不务正业。

作为家长,我们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这是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软件。

第一个要镶进孩子生命里的软件是“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会在意别人怎样看他,不懂如何去看别人的眼神,不会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为规则,也就不会寻求别人的尊重和认可,由此也就没有了上进心。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最好方法是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和自己完全平等的人来对待。

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自己,进而也会尊重别人。

建立孩子自尊心的第二个重要方法是无条件地爱孩子,这样孩子的自我价值就会上升,开始感觉自己很好,进而产生寻求更好的动力。

第二个软件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做事时的主观心理状态。

有了自信心,他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甚至调动潜能,把事情做成功。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家长来说,不能说是一辈子的任务,也至少是孩子25岁以前的任务。

比如,一个自信的小学生面对试题时,大脑会深入题的内部,去寻找条件和结果间的因果关系,把题做对。

缺少自信的孩子,看到试题会停留在题的表面,感受试题带来的压力,产生焦躁情绪,然后会想:这题怎么这么难?老师为什么这么出题?我做不出爸爸妈妈会怎么批评我?结果20分钟过去了,他根本没做题,而在想别的东西。

最后他得出结论:你看我数学不好吧,我还是不行!第三个软件是“责任心”当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痛苦或快乐产生了因果联系,自己对这种联系很看重的时候,就产生了责任心。

学生在课堂上讲话会影响其他同学,如果他有责任心就不会在课堂上讲话了。

责任心分对内的责任心和对外的责任心。

第四个软件是“主动进取精神”如果孩子自己要成长,自己要学习,那么教育孩子就是太简单的一件事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

第五个软件是“学习兴趣”我在大学时读过苏联教育家写的《学习与兴趣》一书,读完之后豁然开朗。

那里的基本概念是说:兴趣是学来的,不是天生的。

所谓兴趣是当孩子在做这种行为的时候,他能感受到快乐,不用意志力逼着自己去做,形成自动反应就叫做兴趣。

如果孩子做一个学科的功课会产生条件反射的快乐,学习兴趣就产生了。

第六个软件是“良好习惯”良好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快车道。

真正的学者,比如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教授,没有人是靠意志力来学习的,他们都是因为学习产生了快乐才会没日没夜地学习,后来就养成了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日常的行为,而日常行为决定了他一生的成就。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二)孩子只有建立起自尊心,才能逐渐建立起自立精神。

任何一个孩子的自尊心都是从小培植起来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以下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要义:一、尊重孩子。

一方面尊重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基本准则,家长首先要改变同孩子说话的口气,其次要改变同孩子谈话的方式。

另一方面是教他把自己当成另外一个人来尊重,即自尊。

只有尊重、承认、喜欢自己,孩子才会对自身的存在产生价值感。

二、信任孩子。

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家长就必须信任孩子。

信任是对待孩子的第一态度,要相信孩子的话。

家长不信任的态度将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怀疑的种子。

三、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

孩子最大的痛苦是没有得到和大人平等的待遇,却在能力上被要求和大人一样做对事情。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你眼中的世界有天壤之别。

当成年人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对话、沟通,这将是孩子一生的幸事!四、态度魔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方向:如果父母把孩子看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培养的话,孩子就自然按照你希望的方向被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这是你的态度所决定的。

人和人之间生下来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是态度起了决定作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父母的态度使他有自我观念。

五、保全孩子的“面子”。

如果生命初期就没有“面子”,孩子的自尊心根本无从树立。

我们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没有面子,实际上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有“面子”了。

所以我们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伤了孩子的“面子”,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六、孩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做主。

让孩子自己做主,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基本方法。

对于饮食起居,孩子力所能及的,让孩子自己去做;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上学;对于孩子该学习什么课外知识,家长应该提供意见,而让孩子决定该学什么,使孩子从小就产生这样的观念:是他自己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从而建立起做人的尊严感。

七、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人的基本教养。

当一个人不尊重别人时,他自己也无尊严可言。

卢梭说:“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我们的态度所决定的。

”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亲身示范的方式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培养孩子学会尊重别人,其实是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的萌醒是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点。

八、表达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表达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就要把对孩子的爱跟对他的行为的评价分离开。

爱孩子就要不断地表达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明白:无论任何情况,父母都决不会减少一分对他的爱!当孩子感受到我们总和他站在一起时,他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才有得以生长的环境。

九、确认孩子的优点。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他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所有的能力都是潜在的。

我们的家长用批评孩子的眼睛,专盯孩子的缺点。

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确认的过程。

孩子的成长无处不渗透你的观点。

确认孩子的优点是培养孩子自尊心的“规定动作”。

十、表扬孩子的成绩。

这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天条。

表扬孩子就是把孩子推向你希望的方向,如果你将孩子推向和你希望相反的方向,那么你在亲手毁孩子的前程。

给孩子正推力,就要通过他做的事,把好的事情重复放大反复放大,通过不断确认,最后表扬他做好的事情。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人生的阶梯上能爬多高,在人生的战场上能取得多大成就,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他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力的支柱,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不能指望他能够做出实质性的成就。

自信心也是打开一个人生命潜能大门的钥匙,没有自信心,就无法开发人的潜能,因而也不能使人成长为人才。

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最重要的意志品质,而自信心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孩子一些知识上或训练孩子一些技能上,而忽略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这是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

每个家长必须明白,你的孩子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做任何伟大事业,他要想取得成功,他必须得首先做人成功,他必须首先成长为一个正常的具有善良品性、具有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人。

也就是说,他必须是一个有尊严和自信的人。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家长首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应把赞扬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方法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

因此,每个家长应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自信,与你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

很多家长以为批评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上,孩子是不会因为批评而变好的,他需要家长的不断鼓励和赞扬,这样他才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

从现在起,每个家长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每天试着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欣赏的目光、高兴愉快的心情来表扬孩子的优点,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与鼓励。

二、避免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试图激发孩子上进是极为有害的,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嫉妒心、失去个性。

每个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长处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孩子只有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才能成长。

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出他的长处,发展他的个性。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孩子遇到失败与挫折时,他们不需要父母的训斥、嘲讽,也不需要父母的安慰与同情,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

四、培养孩子自信心的要义1.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即积极的心态;2.培养孩子的自信就必须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3.培养孩子的自信就必须确认优点;4.表扬和鼓励——良性的推力;5.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积累自信;6.教会孩子准备;7.教会孩子自我操练;8.教会孩子自我表扬与暗示;9.教会孩子接受失败,真正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10.把注意力集中在事情上而不是结果上;11.把注意力集中在扩大孩子的优点上,而不是弥补孩子的缺点上。

五、孩子自信心的杀手1.父母为孩子设立不适当的目标;2.没操练却希望有卓越的表现;3.没准备就匆忙上阵;4.失败的阴影或形成的负面心理;5.破坏性批评;6.拿别的孩子比较;7.消极情绪;8.身体不健康;9.过分保护孩子;10.自我价值严重缺乏;11.强迫孩子做事。

批评当孩子犯了一次性的错误,并且是明知故犯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使用批评这个工具。

但是孩子身上的缺点毛病是稳定的,已经形成了习惯,用批评这个工具是不好用的,而且会越批孩子的毛病越改不掉。

事实上,很多家长就是用批评把孩子的缺点毛病给固定下来。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批评是一个不好用的工具,必须经过系统训练才能使用。

要想熟练地掌握批评的使用方法,就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适用批评的场合。

对于孩子的行为,应该说犯错误是常态,把事情做对是特例。

如果孩子事先没有被教导或没有被警告,那么他做了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所谓的“错事”,是不应该被指责的。

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错误,那么你批评他,他会不服而产生逆反心理,以后你正确的话他也听不进去了;或者把他给批傻了,下次什么也不敢做了,变得唯唯诺诺,自卑怯懦。

所以,对孩子进行批评的场合是:A.孩子对其所犯的错误是明知故犯。

B.该错误行为是初犯,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习惯。

如果形成了稳定的坏习惯,批评这个工具就失效了,并且会越批越严重。

2.批评的矛头只能针对“行为”而不是指向“人本身”,这样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批评孩子不应该做出“撒谎的行为”,而不能说孩子因此就是一个“撒谎的人”,我们必须了解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当我们批评孩子的行为时,那意味着只要他不再做此“行为”就可以了,他还可以成为一个诚实的孩子;而当我们说孩子是撒谎的“人”时,那就意味着今后他无论怎样做都没有用了,都无法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