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题附答案

语文版九上期末测试题(原创)一、基础整合。

1、将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注音分别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4分)长江三峡以其险jùn 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xiá迩,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2.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

(2分)①书籍正是由无数智者用心血浇铸成的一个大千世界。

②“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句名言如果借用到书籍上,就会显得趣味独特。

③这就是说,要用“心”读书。

④在这样的世界里,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自如地驰骋。

排列后的顺序是 (只写句子序号)3.请依照下面两句同题咏物格言形式,自拟一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写两则:(3分) [示例]题目:橡皮 (1)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

(2)一心盯着别人的错误,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题目: (1)(2)4.一只鸭子独自蹒跚地行走在水泥路上,几个放学的小朋友发现了这只离群的小鸭子,他们好奇地围聚过来,对这个来历不明的小东西议论起来。

一个初中生走过来,看到小鸭子,也来了兴趣,说:“我来把它的毛拔光,看它能不能活?”如果你也在场,请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阻他。

(要求简明、连贯、得体。

)(4分)——————————————————————————————————————————————————————————————————————————————5、观察右图,按要求答题。

(4分)①概括说明画面内容。

(2分)②谈谈你从画面中得到的启示。

(2分)二古诗文阅读。

6.按要求默写:(12分,含书写2分)(1)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人们广泛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

(3)中国古典诗词中写“月”往往寄托着作者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请选择两例进行默写:(4)默写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后四句:——————————————,-——————————————————————————,—————————————。

7、14、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4分)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8分)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3分)①惩.山北之塞()②杂然相许.()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

(2分)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0.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3分)三、现代文阅读(32分)(一)难忘的一躬(13分)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语文课老师孙老师。

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

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孙老师最讲信用,答应我们什么事,他总会做到。

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

孙老师所说、所做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

中考前几天的一个下午,第三节是语文辅导课。

上课铃敲响,进来的却不是孙老师,而是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

“同学们,孙老师有点事,不能来上课了。

不过他让我转告大家,放学前后,他一定赶回来,把大家的课补上。

”那时我们还小,谁也没有去想孙老师会有什么事,也没有人想到去问,但大家都认为,孙老师到时一定会来上课。

放学的铃声响了,孙老师还是没有来。

大家谁也没有动,因为同学们都相信,孙老师一定会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教室外站满了接孩子的家长。

一刻钟过去了,不少家长走进教室领孩子,但没有同学走。

“孙老师说了,他一定会回来的。

”家长们只好退出去,静静地在教室外面等。

校长过来了。

他轻声地告诉大家,一个小时前,孙老师的家属在校门口出了车祸,正在医院抢救。

孙老师可能不会回来了,大家可以回家了。

不少家长再次走进教室领孩子,但依然没有人动。

同学们还是认为,孙老师说过他会回来,他就一定会回来的。

教室里正因家长劝孩子回家而出现骚动时,孙老师的身影出现了。

他来不及擦掉额头的汗水,就向依然在教室外的家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连连说了几个“对不起,请多原谅”。

然后,他走进教室,又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对不起,让大家久等了,今天就不必起立了,我们直接上课。

”教室内外静得出奇。

孙老师平静地讲完了准备的课程,再次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大家的支持。

我还有点事,有什么不明白的,明天继续。

”然后,对着教室外的家长们,孙老师又是深鞠一躬:“给你们添麻烦了,请多原谅。

”不一会儿,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全体同学和家长的目光中。

中考后我们才知道,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

同学们泣不成声。

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

成为一名教师以后,我一直把孙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为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把它当作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贵的财富……11.文中的孙老师“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这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1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探究句后问题。

(4分)(1)“孙老师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将孙老师比作“活教材”好在哪里?(2)“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好不好?为什么?13.文章倒数第三段补充交代“孙老师的家属在那次车祸中去世了”,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为什么?(3分)14.如果你是孙老师所教的这个班级的学生,望着孙老师匆匆远去的背影,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请结合上文展开合理想像,写一段反映心理活动的文字(30字左右)。

(3分)(二)八月的阳光(19分)1)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

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2)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

小夏一封,小秋一封。

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

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

”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

”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

3)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

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4)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

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5)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

6)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7)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

那天,他们去了学校。

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8)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

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9)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10)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

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

”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11)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

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

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

要不,抓阄也行。

”12)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13)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

”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14)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

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

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15)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

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16)八月的阳光,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15、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每处4字)(4分)()→筹借学费→()→出外打工16、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答:17、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答:18、“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答:19、请评价小说的结尾(第16段)(3分)。

它所展现的景象让你联想到哪些诗句?(4分)。

答:四、作文。

(50分)只要你留心生活,身边处处有风景。

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天真烂漫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辛勤的身影,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是一道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每一道风景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请以“我眼中的风景”为话题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一)附加题(10分)1、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6分)曾子②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

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③。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注]①辩,有的版本作“辨”。

②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

③彘:zhì,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①曾子之.妻之市之:②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译文:(3).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2分)―――――――――――――――――――――――――――――――――――――――――――――――――――――――――――――――――――――――――――――2、请用以下三个词语写一段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个字。

(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请注明题号)(4分)(1)描绘自然景物;(2)表达你对人生价值的感悟;阳光茂绿生命参考答案:一、1、峻 qǐ bó遐迩2.②①④③ 3.略(能从不同的角度写,内容句式符合要求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