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氏族谱译文

胡氏族谱译文

胡氏族谱译文家谱译文胡氏创修族谱序胡氏~是国姓。

周武王打败商朝之后~得到了舜帝的后代胡满。

周武王把太姬嫁给他做妻子~赏给他陈、杞和宋等地方~享受三恪,王侯,的礼仪。

如此说来~胡氏应该是虞舜大帝的后代吧:道德高尚的圣人~他的后代一定会有出类拔萃的人。

汉代的胡建~晋代的胡奋、胡威~唐代的胡证~以及金、元、明之间的胡沙补、胡祇遹、胡宿、胡宗炎、胡宗愈、胡一桂、胡长孺~更是数不胜数~都彪炳史册~被后世的人景仰。

尤其是在赵宋这个朝代~胡氏更是最昌盛。

著书立说的人有胡安国、胡仲仁父子。

著名的读书人有胡且、胡紘、胡斌,忠义之士有胡鹿,隐士有胡宪。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胡铨。

他直言主张斩杀王伦、秦桧主和的奏疏,指《戌午上高宗封事》一疏,~震惊整个朝廷~从而匡扶了千秋正气。

湖州教授胡瑗创立经义、治事两斋,类似于现在的文理分科。

“经义”在于讲明“六经”,“治事”重在治民安生、讲武御寇等,~分科教学。

在他门下学习过的~人们不用问~就知道是胡瑗的弟子~开创了中外分科教学的先河。

上天让他的后代繁盛。

所以~胡氏子孙遍布天下。

到了胡传忠~才在明朝洪武初年从河北冀州枣强县迁到莱芜~住在铜冶店庄。

迁到莱芜后的世系传承~在胡氏碑刻、墓志铭以及家谱中已有详细记载~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中华民族自从伏羲氏创制文字启蒙民智~圣人不断出现。

创立的制度~所有的表象无不是人类根本真情的流露。

这些纲常伦理~虽然是老百姓都遵循的常理~但他们都融入华夏人民的内心~沿袭下来~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独有的国粹~这是外国人难以企及的。

可惜的是~自从沿海开放以后~各种人杂居在一起~民风大变。

人们不顾道德~破坏法度~甚至废弃自己的姓氏~以致和成群的鸟兽一样~争先标新立异~谁还顾念自己家族上百代的沿袭更替,可是上天的规律就是善恶相报、循环往复。

近几年来~所有姓氏都开始修家谱~都开始重视自己的根源由来。

这其中当然有借此思虑自身~报答追怀先人的意思。

差不多也可以证明我中华民族一定能够维系万年~不会废替。

胡氏自明朝初年迁到莱芜~已经过去了五百多年~传了二十几代。

清代生员胡肇基先生曾经根据他的所见所闻创制家谱。

可惜其草稿不够完备~也没有保存下来。

胡致训和他的堂侄胡兴文~有感于胡家没有家谱~明明是同宗同祖、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反倒像陕西人看待浙江人那样生疏~人家高兴哀伤都和自己无关~有什么婚丧嫁娶都不闻不问。

况且树还讲究是什么本~水还讲究源头在哪~谁和自己关系远近都糊糊涂涂不加辨别~人最痛心的事还有什么能和这相比呢,于是~在杂乱无章、无法着手的谱牒中开始寻找头绪~尽最大努力创制家谱~并在家谱开头列上诸位创修家谱的人的名字。

这些人有的监督倡导~有的抄写记录~有的擦拭古碑,看上面的记载,。

对于姓氏名字~有的和附近的老人查证询问~有的给泰安、新泰、蒙阴写信询问~甚至赶赴山西某地探听。

总之想尽一切办法打听探查~都是殚精竭虑~以求完成这件事。

只要是氏系传承不够准确的~都没有收录。

只把那些证据确凿、绝对不含混的本族~详细地罗列出来~印成书册~分别收藏在各个分支~以便于为将来续修家谱打下基础。

这种明达孝顺的举动~差不多可以与前代胡家各位贤达之士的事迹交相辉映~并且自己无愧于是虞舜大帝的后代啊:就将这作为序言。

前补用直隶州州判乙酉科拔贡许子翼谨序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 岁次丙子仲冬胡氏创修族谱序司马迁作世系图~叙述各个家族历代宗派。

后世的人仿照他的做法~各家族都创立家谱~并且多次重修。

大概是恐怕年代久远以后~人口繁多~再加上各处迁徙~自己家族的世系沿袭难以查究罢了。

胡氏这个家族~从明朝洪武年间迁到莱芜~到现在已经五百多年了~世系传承二十多世了~一直没有修家谱。

上几代的人~有的没有记住他的名字~有的不知道配偶的姓氏~并且辗转迁徙~原籍本来隶属于外地~不知道原来住在哪村哪庄。

喜事丧事都不来往~再穷再困也不知道救济~把同族的人看得和路人一样~由此来看~不修家谱的弊端真是说不完啊:清代生员胡肇基先生考虑到这一点~创立了一个族谱草稿~胡景公以下的世系虽然很详细清楚~但胡景公以上的仍然有缺漏~从亲近亲人、聚集本族的角度来说还不够完备。

胡致训先生有志于创修族谱~可是苦于没有人协助~又没处筹集资金~反复考虑了好几年。

到了丙子年,1936年,秋天~家族里稍微有了一些积蓄~于是他就和堂侄胡兴文提议修家谱的事~约集本族的人共同商议~大家都很乐意随从~没有二话。

于是到处查看古墓残碑~不辞辛苦,寻访同族的后人~不怕往返。

其中有疑问或者名字遗漏的~就向神灵询问补正。

没几个月~终于汇辑成册~印刷成书了。

这样一来~把经历了五百年的本家~散乱的让他们联系起来,流传了二十多代的同宗~关系疏远的让他们亲近起来。

上下承接~一脉贯通~有条有理~纹丝不乱。

让后来的人再续修家谱~差不多也有所遵循。

就将这作为序言。

郡庠生吕长祥谨序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仲冬创修族谱序修谱这件事~很难啊:创修族谱~更难啊:怎么知道它难呢,不是经济上困窘~就是没有人。

有钱~然后又有人操心~修谱的事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胡家~洪武年间从枣强迁到莱芜居住~至今已经好几百年了。

这中间提倡修谱的终究有谁呢,我们家族好几代都很穷~地位不高。

一是恐怕没有钱~没有读书识字的人,一是害怕修谱的事做不了~所以修谱这件事不敢轻易去做~大概就是因为这个。

丙子年春天~正值清明节扫墓祭祖~老少都聚集在一起~族里的人又说起修谱的事~众人都很发愁。

过了一会~我二叔胡致远、四叔胡致祯感慨地说:“这是我们家族最重要的事~如果不修家谱~后代的人即使想接上修~也没有办法去查对。

”谱是应该修~它的重要性就是这样。

可是修谱是件很难的事~是一个重任。

谁能主持这件事呢,胡彝庭大叔沉思一会~突然说:“我虽然没多少才能~但我来主持吧:”于是这一年夏天~开始集合本族的人共同商议修谱的事。

众人都很高兴地随从。

到了这年秋天,七月,~选了个好日子~签名汇集~各负其责。

过了一个多月~就整理汇集了一大半。

等到草稿汇集齐全~在别墅里安排专门地方~我哥哥胡兴诗、胡兴文等人校对草稿~仔细区别各支各派。

缺少名字的添补上~和前辈人重名的改过来~没有丝毫松懈的念头。

我叔叔和各位兄长们可算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我们胡家可算是非常穷了~识字的人确实是太少了:可是如果没有这几个有志之士~在一开头倡议~在后来做成~也不一定对后代没有遗憾啊:真幸运啊~族里有几个人在修谱这件事上殚精竭虑任劳任怨:历经一年修谱之事终于完成~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追怀祖先、团结本族、承前启后的考虑了:家谱已经修成~我谦恭地写下几句话~大略叙述这件事的始末~来告诉后人~让后世的子孙不要把修谱看做难事:二十一世孙兴儒沐手谨识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仲冬创修族谱序谱~是普及、普遍的意思。

是因为它记录家族的世系传承之事的。

别的姓氏都有~只有我们胡家没有。

想想我们家族~原籍是枣强人。

我们的始祖胡传忠~在明朝洪武初年从枣强迁到莱芜城北铜冶店村。

寄居不长时间~又迁到芹村庄。

到了三世祖~又迁到傅家庄。

家产不多~人口很少~没有时间修创家谱~作为后世传承的依据。

到了乾隆年间~生员胡肇基先生~年近七旬~经常念叨修谱的大事。

只是他当时孤身一人~可惜没有帮助他的人。

只留下一本没有完成的草稿~到现在又一百多年了~没有补充过~恐怕也有缺损了。

做一件事~开创的难~继续做成更不容易。

这几年~别的姓讨论修谱的很多。

从头创修的有~重修的更多。

我堂叔胡致训~多次说到家谱的事~一直有尊重老人、团结族人的心~非常热心。

于是摆下酒席~集合族里的人商量修谱的事。

有说修谱这件事很难不易做的~有说资金不足不能着手做的~有说我们家族人口少识字的人不多~对于修谱的事没有知识~不易成功的。

我堂叔胡致训倡导说:“凡事只要大家齐心~没有不成的~更何况修谱是全族的大事呢:”于是大家都愉快地答应了。

大家推举胡致训叔担任监修~让我堂弟胡兴儒等人到处查访我们胡家的后代。

询问访查邻村老人~到各处庙宇古迹游览~抄录田野里的墓碑碑文~擦拭古碑残碣。

姓氏名字遗漏的~补充完整,和前辈重名犯讳的~更正。

誊写注明~整理成册。

理顺各种传承亲友关系。

俊儒忻悦不吝~即将谱之。

楷模世系支派~都用图文的方式~将它们一一交代明白。

于是编纂雕刻传序~经历了一年~不辞辛苦~匆忙不停~不长时间序言和谱稿都完成了。

于是把它们交给印刷的人~刊印成册~各家收藏一卷~时候带的人读了以后~对于自己与谁亲疏远近了如指掌。

这也是祖先默默祈祷~为后世的子孙立下万世幸福的基础啊: 自从二十二世往下~经仔细斟酌~确定广启明久存承先世代长十个字~作为以后排辈用字。

基本上是将来不乱了顺序的意思罢了。

姑且叙述事情始末~作为序言。

二十一世孙兴文谨识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仲冬上浣创修北官庄胡氏谱碑记许子翼胡氏自从胡大方先生由傅家庄迁到北官庄~在这里安家落户、人丁兴旺、入土埋葬~代代延续~人口越来越多~家业蒸蒸日上~终于达到村镇规模的盛况。

从大方公往上追溯~明朝洪武初年~胡传忠先生从枣强迁到莱城北铜冶店庄~次子胡相臣又迁到芹村庄。

胡相臣的三儿子胡守印、四儿子胡守玺又迁到傅家庄。

在这个村住了好几代。

这个村庄有胡家两处墓地。

到了东北墓地内~根据墓碑所记载的~景公已经是第十一世了~又过了六世~大方才迁到这里。

一代代传承下来~汇集刻录在这个石头上~是为了让后世的人明白。

差不多是木有本、水有源的意思~永远记住不要忘记罢了。

这作为碑记。

胡大方公墓志文许子翼公姓胡~名讳大方。

是胡氏从枣强迁到莱芜的第十六世。

最初住在傅家庄~后来担着担子~背着孩子来到这里。

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在这里成家立业~这就是北官庄胡氏的始祖啊:至于他的血统世系~已经在谱记里详细说明了。

于是大略叙述人的事迹始末~刻在墓碑上~永志不忘罢了。

胡克明先生墓志文许子翼碑~含有悲痛的意思。

瞻仰碑文而落泪原因~是死者道德普及于人啊:碑~含有告白的意思。

手摸墓碑而感慨的~是他一辈子的事迹啊:克明公去世已经接近一百年了。

他的孙子胡致训和曾孙胡兴文等人~想在他的坟墓旁立碑流传于后世~却不能知晓他的道德品行~没办法~求我给他写一篇墓志文。

我说:“现在的状况就是胡氏祖先道德高尚的表现啊:”胡氏来到北官庄居住~已经好几代了。

到了胡克明先生这一代~有三个儿子~十二个孙子~二十三个曾孙~胡家的产业在当地差不多是最富。

有道德~后代才会昌盛~遍观历史一点都不错。

就这一点来说~胡克明先生的品德可以略见一斑。

即使胡克明先生的事迹~也可以概括了~又何必繁琐地举例指明呢, 据查~胡克明先生享年六十二岁~死于道光二十七年,1848年,~七月二十八日。

他的夫人分别是蔺氏、赵氏、韩氏。

韩氏享年八十五岁~死于清朝光绪十三年,1888年,六月二十六日。

正是胡家人口兴旺、家业蒸腾、方兴未艾的时候~不可限量啊:哎呀~可以大力表彰啊:于是记下他的事迹~刻在石头上作为碑记吧: 云登公墓志文有史以来~凡事生前行善的~必定后代昌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