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

是掌握职业岗位服务技能的主干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其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汽车底盘维修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了解现代汽车底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

本门课是高职汽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门课程开设于第二、三学期。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中级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考核中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要求。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汽车类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中,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而设置的,使学生掌握汽车结构原理,具备现代汽车拆装、调整、性能检测、维护维修和保养能力。

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知识,具备现代汽车底盘各总成拆装、调整、维护、保养及检修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汽车底盘各总成结构简图的识图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先总体介绍了现代汽车底盘的组成、功能及汽车行驶原理,然后按汽车底盘各总成来展开详细学习。

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一体化教学考核方式评价,其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0%,实训考核成绩占40%,学生平时成绩素质考核占20%,三者相加结果作为本课程考核总成绩。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80学时,学分为5学分。

四、课程目标
目标是在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汽车底盘维修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了解现代汽车底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了解汽车的行驶原理,掌握汽车底盘及各总成的结构、工作原理,具有对汽车底盘各总成的使用、维修、检测、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汽车底盘各总成结构简图的识图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1)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媒体工具进行信息收集的素质;
•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完成工作任务的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的习惯。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

(2)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知识;
•掌握汽车底盘各总成的检修知识
•会识别、找全汽车底盘各总成的零部件;
•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对汽车底盘各总成作快速检测并作出正确判断。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七、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或编写建议
本门课程教材建议选用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材》。

2.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采取一体化教学方式,将机构运动的抽象性减弱,提高形象性和实践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
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一体化教学考核方式评价,其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45%,实训考核成绩占40%,学生平时成绩占15%,三者相加结果作为本课程考核总成绩。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鼓励学生课堂提问,老师要及时解答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

(2)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主动了解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新知识,增加自己的专业素养。

执笔:审阅:审
定:2018年10月13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