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

汽车底盘课程标准及授课计划

汽车传动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课程标准
1.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传动系统检测诊断与修复
课程编号:21035
学时学分:90学时,6学分。

设置依据:依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设置本门课程。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目标:掌握完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领域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为获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资格证书奠定应知和应会基础。

具备在汽车检测与维修岗位上从事汽车保养、维护与维修工作的能力,并向汽车检修管理岗位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关系:以先修《汽车发动机构拆装技术》《汽车电器拆装技术》《汽车文化》课程为前提,为后续《汽车行驶系统》《汽车转向系统》《汽车制动系统》课程的奠定基础。

2.设计思路
2.1课程功能分析:
服务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领域分析
2.2课程内容调整
根据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职业能力(汽车维修工)要求,对传统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加强:讲授不同车型的变速器器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增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能力的培养。

减少:三轴式手动变速器,原因:三轴式手动变速器在小汽车上应用较少。

增加:无极变速器和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以适应汽车技术发展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能力的需要。

融入:《汽车维修技术》职业标准中的应知内容:不同车型的优缺点,性能参数。

应会内容:学会分析每种车型的先进技术。

2.3学习项目开发: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发一个学习项目:行星齿轮机构。

选取行星齿轮机构任务为载体,利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开发出行星齿轮机构学习项目,让师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模拟汽车维修工角色,完成分组、分配任务的工作,形成行星齿轮机构的认知成果,达到实现培养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目的。

2.4教学顺序调整:
依据教育认知规律,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操作,对教学顺序进行如下调整:
提前:各学习单元的学习参考。

退后:各学习单元的学生工作页。

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顺序。

3. 课程内容和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