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求实际距离练习

求实际距离练习

求实际距离练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58——59页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不同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正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回顾旧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整理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请大家回想一下,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回顾“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多种策略。


预设回答:
生1:根据“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列方程计算。

生2:利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直接用除法计算。

生3:如果是线段比例尺,直接用乘法计算。

提示: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求出结果后,再根据要求进行换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新授课内容进行回顾,唤起认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培养回顾与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2.揭示课题:
谈话:这节课我们将利用所学的比例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求实际距离练习)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58页自主练习第1题。

温馨提示:
(1)想一想,如何计算比例尺?
(2)你想选择哪种方法来解决本题?
(3)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解题方法。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58页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汇报交流)
(2)课件出示:教材58页自主练习第3题。

温馨提示:
①理解比例尺6:1表示的意义?
②要求出直径的实际长度,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③根据比例尺和量出的图上距离,求实际长度。

说明:该比例尺是把实际距离扩大到6倍以后再画在图纸上的,如在设计精密的零件时,经常需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到一定的倍数画在图纸上。

放大比例尺一般后项为“1”。

所以用乘法计算时,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6,即图上距离×1/6=实际距离。

(3)课件出示:教材59页自主练习第5题。

(1)北京与广州的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2)我国领土幅员辽阔,你能根据上图求出我国东西的实际长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3)你能想办法估算出黑龙江省的面积吗?
友情提示:
(1)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2)根据要求量出计算时需要的图上距离。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北京与广州间的实际距离,以及我国东西的实际长度。

(4)黑龙江省近似于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要估算它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5)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本组练习题,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炼出这类问题的结构特点,把学习引向深入。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

①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

②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

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1)先猜一猜,再验证。

思考:要想求实际面积必须先求教室实际长和宽,再求实际面积。

(2)先小组交流,独立完成,再交流做法及发现。

预设:(1)图上面积:3×2=6(平方厘米)
(2)实际长:3×500=1500(厘米)
实际宽:2×500=1000(厘米)
实际面积:1500×1000=1500000(平方厘米)
(3)图上面积:实际面积=6:1500000=1:250000
发现: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与比例尺进行比较的它后项扩大500倍。

⑵把一块直角三角形的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两条直角边一共长
5.4厘米,他们长度的比是5:4。

钢板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友情提示:
(1)理解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关键。

(2)尝试用不同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3)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本题较为复杂,运用的知识较多,但要根据已知条件,引导学生认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求出两条直角边的图上长度,然后求出实际长度,再求面积。

预设:(1)直角边1图上距离:5.4÷9×5=3(厘米)
直角边2图上距离:5.4÷9×4=2.4(厘米)
直角边1实际距离: 3×200=600(厘米)
直角边2图上距离: 2.4×200=480(厘米)
直角三角形实际面积:600×480÷2=144000(平方厘米)
144000平方厘米=14.4平方米
答:钢板实际面积是14.4平方米。

(2)直角边1图上距离:5.4÷9×5=3(厘米)
直角边2图上距离:5.4÷9×4=2.4(厘米)
3×2.4÷2×200×200=144000(平方厘米)
144000平方厘米=14.4平方米
答:钢板实际面积是14.4平方米。

(3)…………………
(方法很多,有道理即可。


【设计意图】:利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组织分层次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不仅得以巩固,而且得以运用。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运用不同方法,始终关注学生解题思路,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1)掌握了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2)应用比例尺计算要注意单位换算;
⑶识图时先测量图上距离,再用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2.教师小结:是啊,识图和绘图都离不开比例尺(板书:识图绘图),比例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旅游时人们喜欢购买一张地图,利用比例尺很快地计算两地实际距离,然后根据交通工具的速度设计旅游计划;工程设计师根据需要设计图纸,建筑商根据图纸建楼,购房时人们通过图纸选择自己满意的户型……老师希望大家学以致用,课下用比例尺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设计意图:课后总结不仅把本课的知识、能力、方法和经验打成捆背回家,而且给学生提出了课下研究的希望,达到“课已毕,趣已升”的效果。


板书设计:
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练习
根据“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列方程计算。

利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直接用除法计算。

如果是线段比例尺,直接用乘法计算。

使用说明:
1.教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本课设计的突出亮点:
(1)课堂教学中,如何列出方程,怎样找出等量关系式等等,都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去完成,而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去占用课堂的时间,只是在“列方程时的单位名称问题”进行点拔,让学生去思考,去明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脱离老师的讲解、自主学习,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探索、创新意识。

(3) 练习题的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并注意分层次进行,争取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机会和体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出现的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及时反馈、反思,进行纠正,印象深刻。

2.使用建议: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结果说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3.需破解的问题:综合应用比例尺和确定位置知识求图上距离并画平面图形,解决类似“小红家在学校北偏东30°,距离学校500米,画出小红家的位置。

”问题时,如何找角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