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焦中考历史(人教版) 考点跟踪训练24

聚焦中考历史(人教版) 考点跟踪训练24

考点跟踪训练24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赫鲁晓夫先生,您计划进行巨大的改革。

这很好!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

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

”——l956年赫鲁晓夫访英期间丘吉尔的话。

丘吉尔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C )
A.阻止赫鲁晓夫的改革
B.赞扬赫鲁晓夫大无畏的改革精神
C.提醒赫鲁晓夫改革要循序渐进
D.威胁赫鲁晓夫不要进行大的改革
2.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C )
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2016,广东模拟)警示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中说,苏联共产党只有20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
2 000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

苏联共产党“自己打败自己”发生在( D )(导学号:35422093)
A.新经济政策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
4.(2015,济南中考)1991年,苏联解体,这标志着( D )
A.“三国协约”瓦解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瓦解
D.两极格局结束
5.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各国出现改革浪潮,其目的是( B )
A.改变本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C.摆脱苏联的控制
D.要求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6.(2016,湛江模拟)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由于不符合国情而日益陷入经济政治的危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各国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较为突出的是( C )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匈牙利
D.罗马利亚
7.(2016,昆明模拟)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8.(2016,淮安模拟)“它结束了曾对20世纪的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种发展模式的实践,也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C )
A.德国分裂
B.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C.苏联解体
D.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9.(2016,泰安模拟)引发右图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C )
A.德国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
B.东欧剧变
C.苏联的“八一九事件”
D.美苏争霸
10.(2016,铜仁模拟)当今世界局势呈现出“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

造成南亚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持续紧张的根源是( B )
A.宗教冲突问题
B.领土归属问题
C.大国干涉问题
D.恐怖主义问题
11.古老的非洲历史文明而又悲壮。

下面有关于非洲历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荣耀——这里是最古老的人类文明发源之地之一
B.血泪——在三角贸易中损失近亿精壮劳力
C.觉醒——60多年前,埃及在尼赫鲁的领导下实现真正独立
D.新生——20多年前,欧洲殖民体系在非洲彻底崩溃
12.(2015,丹东中考)二战后,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此前掌握巴拿马运河控制权的国家是( C )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13.某历史专栏出现了以下三幅图片,该专栏的主题应该是( D )
A.经济全球化
B.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C.拉丁美洲的独立
D.殖民废墟上的重建
14.(2016,乌鲁木齐模拟)发生在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距今已有40多年了。

但是,在这40年里,中东地区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复杂了。

中东问题的关键是( A )(导学号:35422094)
A.巴以冲突
B.三个宗教教派对耶路撒冷城的争夺
C.大国的介入
D.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对水源的争夺
15.(2016,资阳模拟)杨兵同学写了一封致巴以人民的公开信,信中有知识性错误的语句是( C )
A.巴以冲突既有当地人的利益之争,也有局外大国的利益之争
B.巴以冲突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之争,也有现实问题之争
C.坚决反对法西斯侵略,维护中东和平
D.对耶路撒冷的争夺增加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难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6.有人这样描述苏联的历史:1917年新生命诞生,1936年长大成人,1945年儿孙满堂,1956年患了重病,1986年进行手术,1991年医治无效死亡。

今天,我们一起循着历史发展脉络,去探寻这个大国所走过的历史足迹。

【在改革中发展图表中的历史】
材料一阅读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1)导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具有什么显著特点?
政策:新经济政策。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在发展中僵化漫画中的历史】
材料二
(2)漫画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情景,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形成斯大林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

【在僵化中改革图片中的历史】
材料三
(3)上图中人物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用7块黑白大理石衔接雕琢而成,黑白代表了他充满
争议、毁誉参半的一生。

我们应如何评价他的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在改革中解体材料中的历史】
材料四关于苏联的改革,有人这样形容:斯大林把苏联改僵了,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4)从材料可以看出: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有什么影响?
戈尔巴乔夫改革。

标志着以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宣告结束。

【在探究中升华感悟中的历史】
(5)回顾苏联的发展和解体过程,再结合东欧剧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了哪些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国情,要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要关注民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代表整个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历程中的一个重大挫折等。

(言之有理即可)
(导学号:35422095)
17.在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结合下列人物,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半个世纪前,这块多次遭遇灾难的“黑暗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一步步走向瓦解。

材料三……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应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并撤出军队。

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独立国、犹太独立国和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

……规定阿拉伯国、犹太国和耶路撒冷市边界。

按此方案,犹太国面积14 000平方千米,阿拉伯国11 000平方千米……
——《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
问题的决议》
材料四
(1)材料一中图一是印度第一位总统,他是谁?图二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是哪国人?图三中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人是谁?
尼赫鲁。

埃及人。

卡斯特罗。

(2)请你为这三幅图片中的人物,命名一个共同的主题。

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或民族利益的捍卫者)。

(符合题意均可)
(3)写出材料二中“黑暗大陆”殖民体系瓦解的时间和标志。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

(4)根据材料三中的“决议”“分治”后的巴勒斯坦建立了哪一个犹太人国家?
以色列。

(5)材料四中的人物在199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
巴以握手言和,达成和解。

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和平出现曙光。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