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由单音词渐变为复音词的发展规律

汉语由单音词渐变为复音词的发展规律

汉语由单音词渐变为复音词的发
展规律
单音词、复音词
(一)定义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组成的词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单纯复音词、合成复音词)
(二)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原因
古代汉语:单音词占80% 复音词占20%
现代汉语:单音词占20% 复音词占80%
古今构词法的质变:在古代,增加单音词和丰富某些单音词的意义是词汇发展的主要方式;如今,增加双音节词是发展词汇的主要途径。

1、内在原因
汉语原有的为数不多的双音节词和大量的单音节词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汉语音节的数量是有限的。

如果不断造出新的单音节词,同音词的数量会增加,一词多义的现象会加重,造成交际混乱。

2、外部原因
词语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而且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东汉(中世纪)以后,由于社会剧
变,新事物不断涌现,战争、移民、民族融合、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交流等原因对汉语词汇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单音词向复音词转化的几种主要形式
1、换了完全不一样的词
公访诸蹇叔(访:咨询)
公患之,使使鉏麑贼之(患:厌恶贼:杀害)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寻找)
2、加前缀或后缀,既加词头词尾
虎--老虎绳--绳子燕--燕子木--木头船--船儿
朱德熙:“词缀都是定位语素,有前置的...有后置的...我们管前置的词缀叫前缀,管后置的词叫后缀...其次,真正的词缀只能黏附在词根成分上头它跟词根成分只有位置上的关系,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语义上没有作用,只有语法作用
初步概念:词缀是附加在词根上的定位语素,本身不表词汇意义,与词根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其有一定的类推性
(四)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朋友道路逃亡玩忽桥梁特异绳索逾越
注:有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已经消失,但是却作为语素保留在现代汉语里
(五)古代汉语中复音词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古汉语中的复音词大多都经历了同义词临时组合的阶段,这是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必然阶段。

A 使用中可分可合:古人有时往往分开(浑言不分,析言有别)
例:恭敬、朋友、休息、城郭、富贵、骄傲
B 一个词素可以和几个同义的词素构成复音词
例:阻险--险隘--阻隘
C词素次序可颠倒
例:遇遭--遭遇祸灾--灾祸友朋--朋友野原--原野老衰--衰老腹心--心腹谨慎安慰阶段
2、偏义复词的两个词素不能等量齐观
A两个相近、相关义词素组成的偏义复词
例:《国语·吴语》鼓掌(偏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什概(偏什)
《礼记·玉篇》车马(偏车)
B两个相反词义组成的偏义复词
例:《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偏异)
《史记·吴王濞列传》: “擅兵而别,多他利害。

”利害(偏害)
3、连绵词的不可分性及书写形式的多样化
连词是有两个音节的简单单词。

记录连词的两个汉字只代表简单词的两个音节。

它们只是一个语素,不能分开理解。

音节虽然用汉字来表示,但两个字只代表两个音,与词义无关。

(古人习惯用单音节词,所以有连续词训练的。

)
例:犹豫《礼记·曲礼》:“此二兽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犹豫。

”有人以为犹豫是两种兽(这是错误的)
古汉语学家王念孙指出犹豫连绵词:“犹豫,双声字,犹《楚辞》之言夷犹耳,非谓兽畏而上树,亦非指犬子豫在人前。

”(正确)
汪洋--茫洋、望羊、望阳只表音书写形式多样。

符定一《连绵字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