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头部CT、核磁共振MRI、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优势、特点及选择

头部CT、核磁共振MRI、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脑血管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优势、特点及选择

头部头颅CT、核磁共振MRI、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脑血管病检查方法
优势、特点及选择
电子计算机体层成像(CT)
常规 CT(NCCT):
1)CT 平扫是检测脑出血金标准,可确定出血部位,估计出血量判断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判断有无脑疝形成,是临床确诊急性脑出血的首选方法和鉴别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溶栓前排除脑出血最常规的筛查方法。

2)CT平扫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影像学方法,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对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根据出血部位推测颅内动脉瘤的位置。

3)CT平扫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检查和首选检查手段,表现为低密度,其重要作用是排除脑出血。

4)CT 是监测脑梗死后恶性水肿及出血转化常用技术。

5)CT 平扫可作为静脉窦血栓形成首选技术。

在CT上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当显示双侧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区脑水肿及脑出血时,应考虑CVST可能性。

CT 动脉造影(CTA)和 CT 静脉造影(CTV)
1)CT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以及斑块评估,超声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大于50%无临床症状或小于50%有临床症状患者,采取CTA 检查;CTA可以分析斑块形态及CT值,判断斑块性质,鉴别软硬斑块及混合斑块,对卒中风险进行评估。

2)CTA对颅内外动脉夹层诊断,能够很好显示血管管壁及管腔
的情况等,并可清晰的显示内膜片、线样征和双腔改变等。

3)CTA对脑动脉瘤诊断,检测颅内动脉瘤方面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首选检查方法。

对于直径<3 mm的动脉瘤,敏感性略低,还可以检测动脉管壁钙化和血栓。

4)CTA对血肿扩大、预后预测。

CTA检查对比剂外渗可提示活动性出血,表现CTA上为点样征是早期预测血肿扩大重要影像学证据。

5)CTV对静脉窦血栓诊断。

CTV对上矢状窦、直窦、横窦、乙状窦、大脑大静脉和大脑内静脉的敏感度可达 100%,对于下矢状窦、基底静脉和丘纹静脉的敏感度达90%,CTV和MRV在脑静脉系统显像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CT 灌注成像(CTP)
1)CTP用于检测缺血半暗带。

CTP在检测缺血性脑损伤及区分梗死灶和缺血半暗带具有较高准确性,提高溶栓和预后的判断。

2)CTP用于侧支循环的评估。

侧支循环与卒中的复发、预后、溶栓效果及出血转化密切相关,CTP能够定量反映侧支循环的情况,通常可将CTP与CTA联合扫描,能同时评估大血管狭窄情况、缺血半暗带及侧支循环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
常规 MRI:序列包括DWI、T2WI、T1WI 和 FLAIR等。

1)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
① MRI-DWI诊断脑梗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优于CT及其他MRI序列,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
②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症状超过3h或4.5h,在不耽误静脉溶栓情况下,完善 MRI-DWI、血管成像及灌注成像对于血管内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③ DWI可评估大脑前部卒中严重程度和最终梗死体积,有助于预测最终梗死灶大小及临床预后;
④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慢性期及缺血后出血,MRI 检查明显优于CT。

2)MRI在脑出血诊断中应用
① MRI对于脑出血诊断敏感性取决于出血时间,常规MRI序列不能用于早期脑出血诊断;
②对于MRI发现但 CT未显示微出血灶,不作为静脉溶栓禁忌症。

MR动脉成像(MRA)和MR静脉成像(MRV)
1)MRA能准确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但对血管狭窄程度可能过度评估;MRA对闭塞血管的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A,对末梢血管评估不如CTA和DSA。

增强MRA能准确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程度,同时检测动脉瘤和动脉夹层。

2)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评估,能直接显示动脉瘤大小、部位、形状、能多方位和多角度观察瘤体整体情况,但对小动脉瘤辨别存在困难。

3)MRA对夹层诊断。

MRA对壁内血肿的诊断敏感性高,MRI和MRA 为动脉夹层首选检查。

4)MRV对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

MRV是静脉血流成像,MRI和MRV 是诊断静脉窦血栓无创、敏感和准确首要检查方法,是随诊主要检查方法。

MRI 灌注成像(PWI)
1)PWI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PWI识别低灌注区域优于CTP,扩大时间窗溶栓选择。

PWI不同参数对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同,脑血容量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和100%,脑血流量和平均通过时间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同,分别为84%,96%。

PWI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鉴别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低灌注。

2)PWI用于缺血半暗带评估。

弥散和灌注不匹配区域被认为是缺血半暗带的区域,存在缺血半暗带区域,从再灌注治疗中获益。

基线 PWI病变体积有助于预测临床卒中严重程度。

磁敏感加权成像。

SWI主要用于微出血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信息,用于梗死性出血转化判断和静脉血栓或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

高分辨率 MRI。

HR-MRI可同时进行管腔和管壁成像,准确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血管夹层和动脉斑块的诊断,鉴别脑血管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及斑块风险评估。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
DSA是多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DSA能准确显示自主动脉弓至整个颅内各级血管及其分支的位置和形态等,能准确评估血管狭窄、动脉瘤及侧支循环代偿等,进行血管内治疗。

1)DSA对颅内外动脉狭窄和动脉瘤诊断,能清晰显示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等情况,明确粥样硬化表面斑块是否有溃疡等。

2)DSA对静脉窦血栓诊断。

DSA能显示静脉窦充盈状态、病变静脉窦闭塞程度,测定对比剂通过静脉窦显影时间,其是静脉窦血栓诊断金标准,可作为MRI和 MRV补充。

3)DSA对动脉夹层诊断。

DSA不能明确显示动脉管壁和管壁内血肿情况,不能明确显示颈动脉夹层征象,作为动脉夹层重要补充手段。

超声成像(US)
颈部动脉彩超主要检查颈部血管是否存在动脉硬化伴狭窄以及
检查斑块,可以发现动脉瘤、动脉夹层。

颈动脉彩超是检测颈部血管斑块最敏感的首选常规筛查方法。

1)对于可疑颈部动脉狭窄的患者,建议首选进行颈部血管超声,发现血流动力学意义的狭窄;
2)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血管检查方法首选彩色多普勒超声;
3)当超声检查发现血管轻中度狭窄(< 70%)时,强烈推荐对患者进行每年1次的颅内和/或颈动脉超声复查。

经颅多普勒(TCD)
1)TCD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①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尤其是影像学提示有早期大脑中动脉支配区梗死征象、分水岭梗死等,尽早进行TCD检查可以帮助发现颅内动脉狭窄;
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时,床旁持续实时TCD监测,帮助判断血管再通或闭塞。

2)TCD在血管事件高危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筛查。

①有卒中危险因素患者,使用TCD筛查颅内血管狭窄;
②对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者,应定期进行TCD随访。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简单-复杂,普及-不普及,无辐射-有辐射,无创性-有创性,经济-昂贵,应根据临床表现等作出比较恰当的影像学技术及具体检查方法选择,有时需要多种检查技术综合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