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含答案)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含答案)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含答案)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含答案)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
一、选择题
1.如下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的一部分,相应空格内应填入( )
A.三国五代 B.隋五代 C.隋元 D.三国元
2.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3.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
A.东晋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4.“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目的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意义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结果
5.“江南之为国盛也……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

”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 )
A.得到大规模开发 B.自然条件优越
C.人口数量增加 D.社会环境安定
6.“……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

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
A.商鞅变法 B.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北魏孝文帝改革
7.图2所示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

其反映了( )
A.民族交融 B.江南开发 C.中外交往 D.权权分立
8.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逐步成为黄河流域南北各族流行的服装,这个历史现象主要反映出( )
A.北方文化比南方先进 B.民族融合成为趋势
C.生产技术相互影响 D.生活习俗相互影响
9.“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孝文帝决定( )
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
10.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女真族 B.鲜卑族 C.党项族 D.契丹族
11.图1记录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

这些措施( )
A.结束了南北分裂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强了君主专制
12.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触。

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13.下表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族改用汉姓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利于( )
A.政权分立 B.江南开发 C.南朝稳定 D.民族交融
1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

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 B.开发江南经济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先进文化
15.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撰写的(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6.中国书法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2009 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中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 )
A.钟繇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欧阳询
17.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
A.《女史箴图》 B.《兰亭序》 C.《水经注》 D.《洛神赋图》
18.圆周率日(3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庆祝数学常数π的节日,这一天,很多人会怀念在圆周率值计算上有过杰出贡献的( )
A.张仲景 B.祖冲之 C.贾思勰 D.宋应星
二、材料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

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摘编自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书法作为一种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式,被确定为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代。

这一时代诗词文赋的大繁荣,为书法家提供了纯艺术的书写内容,而不同于在青铜器、石碑、竹简上的应用文体。

优美而富于情感的文学内容,改变了书写者的书写动机、目的,也转变了书写者的心情和意识。

——摘编自孔见《中国古代书法艺术赏析》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熠熠生辉”局面的名称。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提出的济世良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书法艺术诞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1—16世纪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两项科技发明,并简析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你最欣赏他的哪一项“汉化”措施?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

若想了解同时期北方的农业生
产技术水平,最好查阅当时哪部农学著作?
(4)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9.(1)名称:百家争鸣。

良方: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原因:魏晋南北朝时代诗词文学的蓬勃发展、丰富的文学内容为书法艺术诞生提供载体;造纸术为书法创作提供了材料条件。

(3)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0.(1)①魏;②隋。

(2)汉化原因:深受汉族文化吸引;改变鲜卑落后面貌;提升自己的统治力。

措施:迁都洛阳;颁布均田令;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移风易俗。

欣赏的原因:符合促进民族交融之意均可。

(3)关系: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或写北民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因果关系等)。

《齐民要术》。

(4)民族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