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排矸场(二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本)山西智威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1337号二O一八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4)1.1项目的背景及特点 (4)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6)1.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6)1.4“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11)1.5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1)1.6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12)第二章总则 (13)2.1编制依据 (13)2.2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16)2.3评价标准 (17)2.4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19)2.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1)第三章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3)3.1建设项目概况 (23)3.2工程建设内容 (24)3.3公用工程 (29)3.4工程平面布置 (29)3.5排放情况及防治措施分析 (29)3.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5)第四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6)4.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36)4.2城市总体规划 (36)4.3生态区划 (36)4.4评价区环境功能区划 (36)4.5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6)第五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4)5.1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4)5.2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8)第六章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57)6.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57)6.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59)6.3环保投资估算 (64)6.4环境保护措施 (65)第七章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66)7.1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66)7.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 (69)第八章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70)8.1环境管理 (70)8.2环境监测 (72)8.3污染物排放清单及环境管理要求 (73)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75)9.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75)9.2评价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5)9.3环境影响分析 (76)9.4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 (76)9.5公众参与 (77)9.6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77)9.7环境损益分析 (77)9.8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77)9.9总结论 (78)第一章概述1.1项目的背景及特点1.1.1企业概况及排矸现状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位于中阳县树则林-高家岭一带,工业场地位于中阳县下枣林乡吴家峁村东南300m处,行政区划属于下枣林乡管辖,东北距中阳县城约12km。
该矿始建于2004年,生产规模为60万t/a,前身为中阳黎明煤业有限公司。
2004年8月,取得环评批复,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采矿证,井田面积为13.7502km2,批准开采4#、5#、10#煤层,开发方式为井下开采,同年开工建设,2009年完工并投入运营。
2009年,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45号文对吕梁市中阳县、兴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中阳县黎明煤业有限公司为单独保留矿井,兼并重组后生产能力为120万t,重组后企业名称变更为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核发了采矿许可证,生产能力、井田范围、开采方式和开采煤层均未发生变化。
2011年4月,120万t/a矿井开工建设,并于同年11月基本完成,进行试生产,同年9月,山西省环境保护局以晋环函[2011]2143号文对《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120万t/a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予以环评批复;2012年7月,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12]1513号文对验收报告进行了批复。
2012年10月,山西省煤炭地144勘查院完成了《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建井地质报告》,2013年8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行发[2013]1139号文下发了该项目的批复。
2013年1月,梗阳煤矿在组织安全生产过程中,对矿井的提升、运输系统电机功率、矿井主变压器改造,矿井各个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高,生产能力达到210万吨/年。
同年9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行发[2013]1370号文下发了《关于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核定生产能力的批复》,同意该公司产能提升至210万t/a。
2016年山西智威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对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210万吨/年产能提升项目(含坑口洗煤厂)项目进行了现状环境影响评价,2016年12月30日,吕梁市环境保护局以吕环函[2016]180号文对该项目予以环保备案。
该矿目前开采煤层为5#和10#煤层,坑口洗煤厂生产能力为300万吨/年,入洗原煤为本矿和周围煤矿的5#和10#煤,煤矿和洗煤厂产生的矸石均堆放于该矿配套原有矸石场内,该矸石场位于工业场地东0.7km的荒沟内,该矸石场库容300万m3,目前煤矿产生的矸石和洗煤厂产生的矸石均排放至该矸石场内,矸石场建设了拦渣坝、排水边沟,矸石堆体进行了分层堆场,在平台上建设了排水沟并于两侧山体的截水沟相通。
目前,该矸石场接近闭库,且企业正在进行该矸石场整治方案的编制工作,环评要求企业需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等要求进行煤矸石堆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
1.1.2拟选矸石场的提出及备案情况基于原矸石场即将闭库,且该矸石场闭库后,建设单位依据地方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矸石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
基于此,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拟在工业场地东侧2.2km处,下枣林乡上枣林村北420m处的沟道内建设排矸场(二期)项目,中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已于2017年8月14日以中发改备案[2017]35号文对该项目进行了备案。
该矸石场设计库容为144.74万m3,容积大小可容纳本项目2.7年的矸石量,满足占地规模按不超过3年储矸量设计的要求,且企业已设计了煤矸石井下充填、筑路和土地复垦等的综合利用方案,该矸石场的建设符合《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版)的要求。
1.1.3本项目环评的委托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本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9月1日起施行)以及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本项目属三十四、环境治理业中的1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含污泥)处置及综合利用,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于2018年4月3日正式委托我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接受委托后,环评单位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和资料收集,对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物理(质)环境、自然生物(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活质量、周围污染源、存在的敏感因素以及项目的工程内容、建设场地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积极收集了有关的信息资料。
在此基础上遵循有关环评规定,编制完成了《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排矸场(二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本),提交建设单位,呈报环境管理部门组织审查。
1.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针对本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本次环评工作进行中,首先在做好工程分析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分析、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等部分,结合项目工程和运营特点进行了较充分的分析及论述,并就影响分析结果提出切实可行及具体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见图1-1(略)。
1.3分析判定相关情况1.3.1煤矸石来源及产生量本项目入场矸石全部来自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210万吨矿井及配套300万吨/年的坑口洗煤厂,该煤矿目前开采煤层为5#和10#煤层,坑口洗煤厂入洗原煤为本矿和周围煤矿的5#和10#煤,煤矿矸石量为6.3万t/a,洗煤厂矸石量68.04万t/a,矸石全年总计74.34万t/a。
1.3.2煤矸石属性分析(1)煤矸石类别判定本次评价委托国土资源部太原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于2018年11月19日对山西吕梁中阳梗阳煤业有限公司开采的5#、10#煤层的矸石成份分析和淋溶液成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详见表1-1和1-2(略)。
由表1-2可以看出,矸石浸出液中的有害元素浓度均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中标准限值;且矸石淋溶液pH在6~9范围内,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矸石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中规定的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填埋处置措施需按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要求进行。
(2)煤矸石自燃倾向分析引起煤矸石自燃的因素很多,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的自燃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煤矸石中存在着可燃物--硫铁矿,它是引起自燃的决定因素;二是有供氧条件,如果煤矸石在堆放过程中形成孔隙,这就为煤矸石自燃提供了供氧条件。
根据国内外的统计,在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倾倒式堆放的情况下,硫含量在1%以下一般不会发生煤矸石自燃现象;硫含量在2%以上煤矸石一定发生自燃;硫含量在1~2%之间煤矸石自燃有一定偶然性。
根据表1-1可知,本矸石场处置的矸石含硫量较低,不易自燃,且矸石在填埋过程中采取分层碾压的措施,减少了供氧条件,因此,本矸石场发生自燃的可能性小。
1.3.3规划符合性分析(1)城市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临时矸石场位于吕梁市中阳县下枣林乡上枣林村北420m处的沟道内,距离中阳县城约10.5km,不在中阳县县城总体规划范围,不违背《中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7~2020年)》的要求。
(2)与生态区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中阳县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属“I2西山煤炭工业发展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根据《中阳县生态经济区划》,项目所在地属“II C西部生态恢复与煤炭工业限制开发区”,该区生态服务功能为煤炭工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本项目建设不违背生态区划要求。
1.3.4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修订版),本项目的临时矸石场建设属于目录中的鼓励类:“三十八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15 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20、城镇垃圾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工程”。
1.3.5矸石场选址分析(1)临时矸石场地基本情况本项目临时矸石场位于吕梁市中阳县下枣林乡上枣林村北420m处的沟道内,占地面积为10.4215hm2,沟道东南高,西北低,为一条“V”型自然沟道,最低点位于沟口处标高约1187m,最高点标高1260m,沟道主沟长度约670m,宽度最宽156m,支沟长度约320m,宽度105m,汇水面积0.6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