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综述
系经贸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它们数量多、影响广,可以撑起区域经济的一片天,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差、核心竞争力低等问题,使它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并陷入了生存危机。
本文针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特别是融资难问题,进而寻求解决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发展问题
1.2.1 中小企业的困难
(一)内部困难
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存在,使得它们在人才引进、战略管理、技术创新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遇到了困难。
(二)外部压力
1、融资压力
由于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尚不完善,金融市场尚不发达,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十分狭窄,主要依靠间接融资,也就是从银行贷款。
而商业银行在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信用等级低、财务信息可信程度低、管理水平低、无抵押等因素造成的高借贷风险现实面前,大多都不愿意给中小企业融资,从而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
2、成本压力
目前我国各地出现的作为“民工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内劳动力价格快速上升的问题。
我国劳动力开始从无限供给向敬爱个决定劳动力供给数量的转变,这使得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面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压力。
3、转型压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期间的重要目标,国民经济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投资性向消费型”转变、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
这就要求企业也必须跟从国家大的政策转变,由“粗放型”向“内生型”发展转变。
但由于中小企业技术水品低、技术创新水品低、资金短缺等问题,使它们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4、国际市场压力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市场大幅萎缩;另一方面,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对出口型或贸易加工型中小企业的影响巨大,使它们失去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这些困难中,融资难显得尤为突出。
因为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资金,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需要资金,改进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也需要资金。
1.2.2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目前,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是由企业自身素质、我国金融体系、国家宏观政策等多层次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企业信用等级低,融资意识淡薄
贺云龙(2003)[1]指出近年来,我国企业缺乏诚信已经成为一大问题,而中小企业以破产、改制为名逃避银行债务的事件时有发生。
目前,根据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违约率要高于大型企业。
贷款的高违约率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
借债还钱的意识淡薄、信用观念缺失直接
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银行不得不采取“惜贷”、“慎贷”措施严格控制贷款,从而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绩效。
2、金融体系不完善,银企信息不对称
付卓婧(2005)[2]指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财务制度等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不健全,经营管理层相对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素养,财务管理十分混乱。
同时,许多中小企业出于偷漏税款和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等原因,往往存在两本账、三本账的现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导致银行对企业风险承受能力无法辨清,对贷款的监督和检查工作也无法进行。
因此,银行及其他提供贷款者很难控制他们的实际经营状况,使得银行及其他提供贷款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难以及时得到,致使他们不敢贸然提供贷款。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政策不配套
苏志鑫(2006)[3]指出比照国际经验,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都采取各种优惠政策进行扶持,并有相应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保险。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这方面的机制尚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担保的机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各国的经验证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但需要政府、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也需要社会中介组织从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
我国的社会中介机构发展较晚,且较少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直接开放;新成立的一些商业性较强的中介机构,服务收费高昂,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此外,在发展资本市场、开展直接融资的改革中也长期倾向于照顾大型企业,忽略了众多中小企业的需要。
国家对中小企业资本市场没有有效的扶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几乎不可能。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容量有限,因而对投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和公司债券的发行有严格的限制条件,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有限,难以达到主板上市条件,创业板又推出较迟,也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
因此,许多投资者停止向中小企业投资,有的甚至撤资。
1.2.3 融资难解决措施
1、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刘立丽(2009)[4]指出信用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石。
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赢得市场,也才有可能筹集到更多的社会资本,扩大经营规模。
中小企业信用不佳是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惜贷”和“拒贷”的重要原因,到期不还本付息、逃废银行债务,虽一时得到“甜头”,却败坏了自身的信用。
随着社会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信用不佳者从银行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中小企业必须要立足企业长
远利益,积极恪守信用关系,树立信用观,不断加强诚信教育。
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融资信誉,为企业自身开辟融资渠道,实现持续发展。
2、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
柴世品(2008)[5]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所普遍存在的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仅导致其融资困难,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为此,中小企业要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做好融资、投资等理财决策,确定合理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分析每种融资类型所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树立全面理财观念;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合法性,完善会计控制制度,杜绝两本账、三本账等信息失真现象,增加透明度和可信度,增强社会监督力,及时、准确、客观、完整地向相关当事人提供财务信息,以获取投资人和贷款人的了解,从多种渠道以较低的筹资成本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提高抗风险能力,从而在企业正确融资决策的指导下提高其融资能力。
3、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
李静华(2002)[6]强调增加融资渠道是中小企业增资的必由之路,国家有关部门应在进一步深化企业、金融改革的同时,适时推出新的融资渠道,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
在直接融资方面,要逐步消除中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壁垒”,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和辅导体系,并继续推动中小企业境外上市工作,鼓励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有成长性、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上市融资机会。
同时,要建立多层次的债券市场体系,允许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并允许其在不同层次的债券市场上流通转让,方便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在间接融资方面,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或中小金融机构,并根据中小企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为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或融资担保。
【参考文献】:
[1]贺云龙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3,(02)
[2]付卓婧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03)
[3]苏志鑫发达国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比较及借鉴[J].现代商业,2006,(01)
[4]刘立丽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成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3)
[5]柴世品台州民营中小企业筹资渠道浅析[J].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01)
[6]李静华企业筹资形象塑造[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08)。